《表3 几种应用于NMT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24]Table 3 Some surface treatments of metals applied in NMT[24]》

《表3 几种应用于NMT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24]Table 3 Some surface treatments of metals applied in NMT[24]》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金属/树脂复合材料的纳米注塑成型技术综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自T处理以来,相继开发出的金属表面纳米化方法有:E处理、TRI(Technology rising from IWATE)处理、HK处理和PMH(Polymer metal hybrids)处理。T处理原理是化学腐蚀,前文已有详述。E处理是由劲盛精密开发的结合电化学处理与化学腐蚀的金属处理方法。TRI处理的机理是纳米级物理结合与化学反应链结合,采用的处理剂为三嗪硫醇。其中纳米级物理结合与T处理原理一致,是指经过TRI处理的铝合金表面会形成纳米级微孔,树脂与金属进行咬合,形成“锚栓”结构;化学反应链结合是指经过TRI处理的铝合金形成一层氧化膜,氧化膜内含有三嗪硫醇等既能与树脂反应又可以和金属结合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化学反应,使树脂与金属牢固结合,这项技术来自日本东亚电化。HK处理由东明化工有限公司发明,是一项将阳极氧化和纳米造孔有机结合的新型金属与塑料一体化成型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纳米造孔处理技术具有纳米孔洞规整、金属塑胶结合强度更高、阳极氧化过程稳定、塑胶选择多样化、工艺安全环保、产品制程稳定等优势。PMH处理则是由比亚迪公司开发的一项树脂与金属混融技术,目前已应用在一些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另外,还有一些名为B处理、C(Corona)处理等适用范围较小的工艺处理,B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铝合金,经B处理的铝合金金属表面有一层特殊表面层,能使铝合金与树脂形成很好的“锚栓”结构;C处理主要应用于铝合金和镁合金[23]。以上主流处理方法的详细信息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