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Ni-Co/WC和Ni-Co/WC/G复合熔覆层极化实验后表面EDS元素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Table 6 EDS elemental analysis (mass fraction

《表6 Ni-Co/WC和Ni-Co/WC/G复合熔覆层极化实验后表面EDS元素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Table 6 EDS elemental analysis (mass fractio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添加碳化钨和石墨改善真空熔覆Ni-Co基合金涂层的极化行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5(a)是试样E极化腐蚀后的微观形貌,可以发现其表面只有少数几个点腐蚀坑,表面呈现颗粒状,EDS元素分析结果(表6)显示这些块状物质主要组成元素为Ni、Cr、C、Fe、Co、W等,结合前文中复合涂层的XRD分析结果知,这些块状物为碳化物、硼化物及共晶的Ni3Si等物质;图5(b)是试样F极化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可以发现其表面长条状、块状物质比未加G时的组织更加细小均匀,结合其XRD和EDS分析结果可推断腐蚀形貌上的块状物质为灰黑色棒状碳铬化合物、Ni3Si及γ-Ni-Co固溶体。在极化过程中观察辅助电极铂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与气泡量,可以发现试样E、F测试时的气泡产生速率与气泡生成量最小,且在实验结束后发现试样F的三通管管底有黑色细小颗粒。因为添加的WC与G在极化过程中不与腐蚀液发生反应,且WC与镍包覆过的石墨颗粒在金属液中的润湿性非常好,由前期微观组织的研究可知,其界面结合致密且不存在任何夹杂裂纹等缺陷,故裸露的WC与G颗粒在腐蚀溶液中会形成电位差,从而导致在其界面处优先腐蚀,因而会有颗粒状G脱落。而极化过程中,金属阳极被腐蚀溶解时,在其周围形成了离子浓度呈梯度分布,水解后的氢离子向阴极迁移,而阳离子在其周围形成富集层;同时合金具有较高含量的Cr,极易在合金区域处形成以Cr2O3为主要成分的钝化膜。虽然WC与G颗粒界面处的腐蚀使颗粒之间的钝化膜在一定时间内部分或全部脱落,导致腐蚀在一定程度上略有加快,但在测试面积一定的条件下,整体上由于WC及G颗粒的加入使腐蚀反应的有效区域面积大幅减小,有效电子转移量减少,即腐蚀电流降低,进而使腐蚀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