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表7 替换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续表7 替换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居才能团聚——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推动效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8结果可见,在不同分类下,保障性住房对子女随迁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本文的所有结论一致。具体来看,无论是对新生代流动人口还是老生代流动人口,保障性住房都能有效地促进子女随迁,在考虑了流动人口内部存在新老群体交替的现实后,本文的结论同样是稳健的。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属于地方政府行为,保障性住房对子女随迁的影响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从流动人口的流出地看,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获得保障性住房对子女随迁的促进效用更大,一方面,东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要比中西部更完善,同时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以省内流动人口为主,因此对东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效应更大;另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更为发达,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在保障性住房政策和申请条件的熟悉程度要比中西部流动人口更强,申请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更高。此外,从流动人口的流入地看,根据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流动人口保障性住房的占比分别为0.47%、0.99%和1.69%,经济越发达的人口净流入地区,流动人口的保障性住房覆盖比率反而更低。一方面经济发达的人口净流入地,流动人口的总数更多,在保障性住房总量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会降低个体获得保障性住房的概率;另一方面,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户籍的约束效应更强,流动人口更难分享保障性住房在内的各项城市公共服务。对经济发达的人口流入城市,提高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率,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安居并以此来稳定现有的劳动力结构正是当前保障性住房政策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的流入地经济带看,长三角的保障房对子女随迁的影响效用大小与显著性均要高于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珠三角的流动人口主要作为生产工人从事低端的制造业,流动人口众多,而保障性住房供给有限,导致保障性住房的需求竞争性较大,加上珠三角的经济发达程度要高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生活成本更高,单一依靠保障性住房政策对子女随迁的促进效用不甚显著。长三角一直都较重视“保障轨”的建设,近年来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家战略支持,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趋势较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更明显。而环渤海经济带的二元结构较其他两个经济带更为突出,同时还存在中小城市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向大城市流动的“虹吸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