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试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3版》求取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科学体系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5

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源9

第二节哲学史上的两条路线斗争15

一 古代奴隶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15

二 中古封建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17

三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20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26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6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30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斗争中不断发展34

第四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37

一 为革命和建设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37

二 理论联系实际,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39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43

第一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43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43

二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8

第二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3

一 物质世界是水恒运动着的53

二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56

三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59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62

一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62

二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64

三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69

第四节物质运动的规律性70

一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70

二 尊重规律,利用规律74

第五节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75

一 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75

二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78

第三章意识和物质81

第一节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81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81

二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6

第二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90

一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90

二 人的意识和动物的心理93

三 电脑和人脑96

第三节意识是物质的反映99

一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99

二 意识的两种基本形式102

第四节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07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107

二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111

第四章认识和实践115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15

一 科学的反映论115

二 彻底的可知论119

三 辩证的认识论12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25

一 实践的实质、特征和形式125

二 实践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130

三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37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过程139

一 实践到认识 物质到精神139

二 认识到实践 精神到物质147

三 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149

第四节真理152

一 客观真理152

二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159

三 真理与谬误的斗争161

四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164

第五节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170

一 改造世界是人类认识的目的170

二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172

第五章对立统一规律176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176

一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76

二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179

三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183

第二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85

一 矛盾185

二 矛盾的同一性187

三 矛盾的斗争性192

四 斗争的绝对性与同一的相对性194

五 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泉源、动力197

第三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202

一 矛盾的普遍性202

二 矛盾的特殊性205

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210

第四节矛盾的总体和各个侧面214

一 整体性矛盾和部分性矛盾214

二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217

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20

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228

第一节质和量228

一质228

二量233

三度236

第二节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239

一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239

二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242

三 量变和质变的多样形式246

第三节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错250

一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250

二 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253

三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255

第七章否定之否定规律256

第一节肯定和否定256

一 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256

二 两种对立的否定观258

第二节否定之否定264

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264

二 发展的螺旋形、波浪式270

第三节新陈代谢是不可抵抗的普遍规律276

一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区别276

二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79

三 正确对待新事物282

第八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84

第一节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284

一 范畴的实质及其与规律的关系284

二 范畴的辩证性质287

第二节本质和现象290

一 本质和现象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90

二 本质和现象的区别与联系291

三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294

第三节内容和形式296

一 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96

二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298

三 选择形式,发展内容300

第四节原因和结果303

一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03

二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306

三 把握因果联系,能动改造世界308

第五节必然和偶然310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310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311

三 透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15

第六节可能和现实316

一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316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319

三 分析两种可能性,力争好的可能性的实现321

第九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324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24

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24

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26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空前革命328

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328

二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32

三 历史唯物主义在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336

第三节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346

一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346

二 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352

第十章社会基本矛盾355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55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55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59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65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365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69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375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375

二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377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8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384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389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396

第十一章阶级国家革命401

第一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01

一 阶级的产生和实质401

二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405

三 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408

第二节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10

一 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410

二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413

第三节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415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415

二 社会革命的类型418

三 社会革命的形式424

第四节无产阶级专政是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426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426

二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30

三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435

第十二章社会意识及其形式437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437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437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40

三正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443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445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445

二 道德448

三 教育452

四 艺术455

五 科学460

六 宗教466

第十三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472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72

一 唯心史观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歪曲472

二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474

三 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作用的差别478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481

一 历史上各阶级的代表人物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481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482

第三节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486

一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486

二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489

第四节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492

胜利的根本保证492

一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492

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493

三 群众运动是党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495

附录 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反动哲学是长期的战斗任务498

一 林彪、“四人帮”的反动哲学的实质及其特征498

二 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的根源502

三 继续肃清林彪、“四人帮”反动哲学的流毒和影响510

1981《高等院校试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3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吉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编 1981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石牌志(1982.12 PDF版)
石牌志
1982.12 湖北省钟祥县《石碑志》编纂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5版(1983.0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5版
1983.05 吉林人民出版社
供医药院校使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07 PDF版)
供医药院校使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07 辽宁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试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09 PDF版)
北京大学试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09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吉林省高等学校“两课”统编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吉林省高等学校“两课”统编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试用教材(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试用教材
198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校内教材(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校内教材
吉林省五七干校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吉林商专马列主义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2版(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2版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5版(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5版
198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3版(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3版
1981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