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真菌学》求取 ⇩

目录3

总论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我国历代本草药书及古籍著作中有关药用真菌的论述4

一、我国古代对药用真菌的观察和认识4

二、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5

三、药用真菌栽培简史7

第二节 药用真菌在人民医疗保健事业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0

一、药用真菌的化学、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10

二、药食兼用真菌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保健食品13

三、药用真菌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15

四、药用真菌在活跃农村经济中的作用17

第三节 药用真菌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19

一、药用真菌的兴起与发展19

二、生产现状和展望20

第二章 药用真菌分类25

第一节 药用真菌的分类目的及依据25

第二节 药用真菌的分类25

第三章 药用真菌的生物学基础68

第一节 药用真菌的形态结构68

一、药用真菌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68

二、药用真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69

三、药用真菌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75

四、药用真菌菌丝及菌落76

五、药用真菌菌丝的特化79

第二节 药用真菌的生理82

一、药用真菌的生长与繁殖82

二、药用真菌的营养96

三、药用真菌的代谢98

第三节 药用真菌的生态102

一、环境条件对药用真菌的影响102

二、药用真菌与其它生物的关系105

第四章 药用真菌的遗传育种108

第一节 概述108

第二节 遗传与变异109

第三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109

一、遗传物质109

二、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110

三、遗传物质的表达与传递111

四、遗传物质与遗传性状之间的关系113

第四节 药用真菌的生活史113

第五节 药用真菌的有性生殖115

一、有性生殖的类型115

二、有性生殖的一级控制和二级控制119

三、有性生殖类型与育种方式119

四、同核菌丝体的结实120

五、药用菌DNA的特性120

第六节 药用真菌的无性生殖121

一、已知能产生无性孢子的药用菌121

二、药用菌细胞的分裂过程121

第七节 育种123

一、药用菌育种工作的策略123

二、育种方法124

第五章 药用真菌化学127

第一节 概论127

第二节 药用真菌多糖与糖肽127

一、药用真菌多糖的性质127

二、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和分离方法128

三、各种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130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132

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132

二、倍半萜类化合物132

三、二萜类化合物139

四、二倍半萜类化合物141

五、三萜类化合物142

第四节 色素类化合物143

一、双聚色酮类化合物143

二、双聚蒽醌类化合物144

三、双聚萘骈吡喃酮类化合物145

四、1,2-吡喃酮类化合物145

五、芘醌类化合物145

第五节 生物碱类成分145

一、药用真菌所含的生物碱146

二、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举例150

第六节 药用真菌的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类成分152

一、药用真菌的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152

二、氨基酸的提取分离153

三、蛋白质的提取分离154

第七节 药用真菌的其它类型化合物155

一、甾醇类化合物155

二、有机酸、多元醇、酚和酯类化合物156

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微量元素物质156

第六章 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59

第一节 真菌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59

一、抗肿瘤作用159

二、免疫调节作用160

三、抗放射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163

四、保肝解毒作用163

五、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65

六、对内分泌和代谢的作用166

七、其它作用167

第二节 真菌类药物的临床应用169

一、慢性支气管炎170

二、冠心病高血脂症170

三、神经衰弱171

四、肝炎171

五、肿瘤172

六、其它173

第七章 菌种生产177

第一节 常用设备 仪器及药品177

一、菌种生产厂房设计要求177

二、主要设备、仪器178

三、常用药品183

四、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184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备184

一、培养基的种类185

二、培养基的配制186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194

一、原理与方法194

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检验201

第四节 菌种的分离201

一、菌种分离前的准备工作201

二、分离方法202

第五节 菌种的鉴定207

一、宏观目测法208

二、显微观察法208

三、化学分析法208

四、栽培试验检测210

第六节 菌种培养与生产211

一、接种211

二、菌种培养215

三、防止杂菌感染217

第七节 菌种保藏218

一、定期移植保藏法218

二、矿油封藏法219

三、载体保藏法220

四、冷冻真空干燥法221

五、液态氮超低温保藏法223

六、自然基质简易保藏法223

第八章 药用真菌固体发酵226

第一节 概述226

第二节 固体发酵的概念226

第三节 固体发酵的构成227

一、菌种227

二、基质227

三、环境条件229

第四节 固体发酵的生产工艺230

一、菌种及种子制备230

二、基质配制与发酵231

三、发酵终点231

第五节 菌质232

一、菌质的组成与成分232

二、菌质的应用方式232

三、菌质的类别与命名233

四、菌质的鉴别233

五、菌质后处理233

第九章 药用真菌液体发酵培养235

第一节 药用真菌液体发酵培养发展简介235

一、对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评价235

二、我国目前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生产现状235

三、对发展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几点建议236

第二节 药用真菌液体培养常用仪器设备237

一、实验室液体培养常用仪器237

二、药用真菌发酵罐液体培养的常用设备238

第三节 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240

一、液体培养基的组成240

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242

三、几种常用的培养基244

第四节 药用真菌的摇瓶培养244

一、摇瓶培养的有关参数245

二、摇瓶培养的注意事项246

三、摇瓶培养的无菌检验247

四、摇瓶培养的菌丝含量测定247

第五节 药用真菌的发酵罐培养248

一、发酵罐生产中的有关参数248

二、发酵罐生产的控制方法249

三、发酵终点的判断251

四、发酵生产中染菌率的控制252

第十章 药用真菌栽培与病虫害防治255

第一节 段木栽培255

一、栽培场地选择和整理255

二、段木的准备255

三、菌种的准备256

四、接种256

五、栽培管理257

第二节 代料栽培259

一、栽培场地选择259

二、代料选择及配制260

三、代料栽培260

第三节 药用真菌采收及加工262

一、药用真菌的采收262

二、药用真菌的加工262

第四节 药用真菌病虫害及其防治263

一、药用真菌虫害263

二、药用真菌病害274

第十一章 科学地利用森林资源发展药用真菌及森林的培育285

第一节 药用真菌栽培与森林资源的关系285

第二节 适合于栽培药用真菌树种的分布286

一、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86

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86

三、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286

四、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86

第三节 栽培药用真菌常用树种287

一、松科(Pinaceae)287

二、蔷薇科(Rosaceae)287

三、桦木科(Betulaceae)288

四、壳斗科(Fagaceae)289

五、榛科(Corylaceae)292

六、榆科(Ulmaceae)293

七、槭树科(Aceraceae)293

八、椴树科(Ti1iaceae)293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培育294

一、有计划地发展药用真菌生产,提高用林的生产效率294

二、护林造林295

三、合理采伐296

四、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297

第十二章 药用真菌的研制与开发298

第一节 药用真菌新药制剂研制与发展298

一、药用真菌制剂研制开发的现状298

二、药用真菌制剂研制开发的指导原则299

三、中药新药概念及其类别300

第二节 药用真菌新药制剂的研制与开发301

一、选题与选方301

二、药用真菌制剂原料303

三、药用真菌制剂的剂型和基础工艺305

四、药用真菌制剂新药的稳定性研究306

五、药用真菌制剂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与评价307

六、药用真菌制剂新药的毒理学研究与评价309

七、药用真菌制剂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311

八、药用真菌制剂新药的质量标准312

第三节 菌类保健食品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313

一、保健食品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313

二、药用真菌在保健食品开发中的意义及现状314

第四节 菌类保健食品的种类与研究开发316

一、菌类保健食品的种类316

二、菌类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320

第五节 药用真菌新药制剂与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的有关法规与审批326

一、药用真菌新药制剂研制与开发的有关法规及审批326

二、菌类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的有关法规及审批327

各论331

第十三章 麦角菌331

第一节 概述331

第二节 麦角生物碱332

一、麦角生物碱分类332

二、提取分离麦角生物碱的方法33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334

一、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334

二、生活史335

三、生态分布337

第四节 培养技术337

一、人工接种栽培麦角338

二、发酵生产麦角新碱345

三、菌种保藏351

第十四章 冬虫夏草354

第一节 概述354

一、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356

二、人工培养的研究357

三、冬虫夏草的产品开发研究357

四、药理、化学及临床方面研究358

第二节 化学及药理358

一、化学成分358

二、药理作用365

三、临床应用36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369

一、形态特征369

二、生活史372

三、生态分布375

四、虫草菌及其寄主虫草蝙蝠娥的生长条件375

第四节 培养技术378

一、菌种的分离与纯化378

二、发酵生产技术380

三、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技术383

第十五章 古尼虫草386

第一节 概述386

第二节 化学及药理386

一、古尼虫草无性型的营养成分386

二、古尼虫草无性型菌丝体的药理387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388

一、形态特征388

二、生活史389

三、生活条件391

第四节 培养技术391

一、固体培养391

二、液体培养392

第十六章 蛹虫草394

第一节 概述394

第二节 化学及药理395

一、蚕蛹虫草化学成分分析395

二、蚕蛹虫草药理395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395

一、形态结构395

二、生活史397

三、生态学特性398

第四节 培养技术398

一、人工蚕蛹虫草的培养技术398

二、接种,培养400

三、采收加工400

第十七章 黑木耳402

第一节 概述402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404

一、形态特征404

二、生活史404

三、生态分布406

四、生活条件406

第三节 菌种的制作408

一、母种的分离培养409

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409

三、菌种质量检查409

第四节 段木栽培409

一、栽培场的准备409

二、耳木的准备410

三、接种411

四、上堆定植412

五、散堆排场412

六、起架413

七、病虫害及其防治414

八、越冬管理416

九、采收与加工416

第五节 代料栽培417

一、代用材料与配方417

二、栽培技术418

三、采收420

第十八章 银耳421

第一节 概述421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422

一、化学成分422

二、药理作用422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423

一、形态结构423

二、生活史424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24

第四节 栽培技术426

一、菌种生产426

二、段木栽培428

三、代料栽培432

第十九章 金耳436

第一节 概述436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436

一、化学成分436

二、药理作用437

三、临床应用43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439

一、形态特征439

二、生活史440

三、生长所需要环境条件441

第四节 培养技术442

一、制种方法442

二、栽培方法443

第二十章 猴头菌448

第一节 概述448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449

一、化学成分与经济价值449

二、药理作用与临床效果453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455

一、形态结构455

二、生活史457

三、生态环境459

四、生长发育条件459

第四节 培养技术463

一、菌种培养463

二、子实体培养465

三、发酵培养472

第二十一章 云芝475

第一节 概述475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475

一、云芝制剂的药物化学475

二、云芝制剂的提取工艺477

三、云芝的药理作用478

四、云芝的临床作用47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480

一、形态结构及类型480

二、显微特征482

三、分布及生态环境483

四、生活史484

五、生长发育条件485

第四节 培养技术489

一、制种方法489

二、固体栽培技术493

三、液体培养技术494

第二十二章 灵芝496

第一节 概述496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499

一、灵芝的化学成分499

二、灵芝的药理作用501

三、灵芝在医疗临床上的应用50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505

一、形态特征505

二、生活史507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508

第四节 培养技术509

一、母种的分离与培养509

二、灵芝栽培509

三、发酵培养515

第二十三章 猪苓518

第一节 概述518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519

一、化学成分及制剂519

二、药理作用520

三、临床应用523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523

一、形态结构523

二、营养525

三、繁殖、生长与发育529

四、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532

五、生活史534

第四节 栽培技术534

一、培养菌材534

二、种苓的选择和处理539

三、栽种期540

四、树叶的利用540

五、栽培方法541

六、田间管理545

七、收获加工545

第二十四章 茯苓547

第一节 概述547

第二节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548

一、主要化学成分548

二、主要药理作用549

三、临床应用550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550

一、形态结构特征550

二、生态分布551

三、生物学特性552

第四节 栽培技术557

一、制种方法557

二、栽培方法559

三、栽培管理565

四、病虫害防治566

五、采收加工568

六、药材性状及规格标准570

七、商品贮藏养护571

第二十五章 蜜环菌574

第一节 概述574

第二节 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575

一、化学575

二、药理578

三、制剂与临床应用57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580

一、形态特征580

二、生长与分化581

三、生活史584

四、生物学特性584

第四节 培养技术591

一、菌种的分离、培养及筛选591

二、发酵培养596

三、子实体培养597

第二十六章 金针菇600

第一节 概述600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601

一、营养价值601

二、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601

三、临床应用603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603

一、形态特征603

二、生活史603

三、子实体的形态发生604

四、生活条件604

第四节 栽培技术606

一、菌种制备606

二、栽培及管理技术608

三、病虫害防治620

四、采收与加工622

第二十七章 香菇625

第一节 概述625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627

三、生态分布669

四、生活条件671

五、酯酶同工酶674

第四节 发酵生产674

第三十章 羊肚菌676

第一节 概述676

第二节 化学与药理677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678

一、形态特征678

二、生态分布678

三、生态条件679

四、营养特性679

第四节 培养技术680

一、菌种分离680

二、培养基种类680

三、人工栽培681

四、深层发酵682

第三十一章 牛舌菌684

第一节 概述684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684

一、形态结构684

二、生态习性685

三、生活史685

四、生活条件685

第三节 栽培技术686

一、菌种的制备686

二、原种和栽培种的生产686

三、发生管理687

第三十二章 隐孔菌689

第一节 概述689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690

一、形态结构690

二、生活习性690

三、生活史690

四、生活条件691

第三节 栽培技术691

一、菌种分离691

二、摇瓶培养692

第三十三章 槐耳693

第一节 概述693

第二节 化学、药理及毒理693

一、化学成分693

二、药理694

三、毒理695

四、临床试验695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695

一、形态特征695

二、分布695

三、营养696

四、生态696

第四节 生产技术696

一、菌种696

二、发酵697

三、后处理697

四、生产流程697

第三十四章 榆耳699

第一节 概述699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700

一、形态结构700

二、生长习性700

第三节 培养技术701

一、菌种分离701

二、制种技术701

三、栽培方法702

四、采收与加工705

第三十五章 灰树花707

第一节 概述707

第二节 灰树花多糖及活性70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709

一、形态特征709

二、生态环境709

三、生理特性710

第四节 栽培技术711

一、菌种制备711

二、栽培方法712

第三十六章 雷丸717

第一节 概述717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717

第三节 栽培技术718

一、纯菌种的分离718

二、室内培养718

三、菌核的人工栽培719

第三十七章 亮菌720

第一节 概述720

第二节 化学、药理及毒理720

一、化学720

二、药理721

三、毒理721

四、临床试验722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722

一、形态722

二、营养722

第四节 生产技术723

一、菌种723

二、子实体培育723

三、固体发酵723

四、液体发酵724

五、生产流程724

第三十八章 安络小皮伞菌726

第一节 概述726

第二节 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726

一、化学成分726

二、毒性试验726

三、抗菌试验728

四、临床疗效72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730

一、形态730

二、生态及生物学特性731

三、采收和保藏731

第四节 培养技术731

一、生产工艺流程731

二、菌种分离732

三、培养基及培养方法732

四、发酵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733

第三十九章 裂褶菌735

第一节 概述735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736

一、形态特征736

二、营养条件736

三、生长条件736

第三节 栽培与培养技术737

一、菌种分离与培养737

二、人工栽培738

三、裂褶菌菌丝的液体发酵741

四、裂褶菌多糖的提取741

第四十章 鸡?菌743

第一节 概述743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744

一、形态特征744

二、生活条件744

第三节 栽培技术746

一、菌种的分离及培养746

二、液体深层发酵747

三、驯化栽培747

第四十一章 松口蘑750

第一节 概述750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750

第三节 林地栽培技术751

一、林地环境整理751

二、菌根的培育方法752

三、病虫害防治753

四、采收与出售753

第四节 菌丝体的培养754

一、菌种的制备754

二、深层培养754

第四十二章 竹荪756

第一节 概述756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757

一、形态结构757

二、生长发育动态及生活史758

三、竹荪自然生态条件758

四、竹荪生长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759

第三节 栽培技术760

一、菌种制作760

二、栽培方法760

三、栽培管理761

四、采收加工761

五、病虫害防治762

第四十三章 马勃763

第一节 概述763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764

一、形态特征764

二、生活史764

三、生态条件764

第三节 栽培技术764

一、菌种的分离培养764

二、栽培方法765

三、采收加工765

第四十四章 白僵菌766

第一节 概述766

第二节 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767

一、化学成分767

二、药理作用与临床作用767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768

一、球孢白僵菌768

二、卵孢白僵菌768

第四节 培养技术769

一、白僵菌的分离769

二、菌种培养及发酵769

三、固体法培养白僵菌菌种770

四、僵蚕的形成与制作770

五、僵蛹的生产方法771

附录777

附录1 药用真菌单、验方和食疗方选777

附录2 药用真菌分类索引815

附录3 主要药用真菌拉丁学名索引823

附录4 主要药用真菌中文名索引830

1997《中国药用真菌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锦堂主编 1997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真菌总汇(1979 PDF版)
中国真菌总汇
1979 北京:科学出版社
真菌学概论(1983年07月第1版 PDF版)
真菌学概论
1983年07月第1版 农业出版社
真菌学讲义( PDF版)
真菌学讲义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医用细菌真菌学检查图解(1955 PDF版)
医用细菌真菌学检查图解
195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真菌病学(1989 PDF版)
真菌病学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航空(1999 PDF版)
航空
1999 北京:宇航出版社
中国药用真菌(1978 PDF版)
中国药用真菌
1978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真菌学基础(1989 PDF版)
真菌学基础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实用真菌生理学(1988 PDF版)
实用真菌生理学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甘肃药用真菌(1986 PDF版)
甘肃药用真菌
1986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药用真菌(1981 PDF版)
中国药用真菌
1981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真菌(1974 PDF版)
真菌
1974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真菌生理学(1963 PDF版)
真菌生理学
1963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1987 PDF版)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雷公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1989 PDF版)
雷公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1989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