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第1分册 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
作者 | 《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编写组,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7 |
出版时间 | 198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119·208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8138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章 机械加工精度1
§1-1机械加工精度的概述1
§1-2零件的形状精度2
一、获得表面形状的机械加工方法2
二、影响形状精度的因素3
§1-3零件的尺寸精度28
一、获得尺寸的机械加工方法28
二、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30
§1-4零件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39
一、加工面相互位置的获取39
二、定位方法和加工面相互位置的保证40
三、影响位置精度的误差因素43
第二章 工艺系统刚度及受力变形48
§2-1工艺系统刚度的概述48
§2-2机床及其部件的受力变形过程50
§2-3工艺系统作用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52
一、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52
二、传动力、惯性力、夹紧力、重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56
§2-4工艺系统刚度的实验测定60
一、机床刚度的测定60
二、夹具刚度的测定65
三、刚度试验中的一些问题65
§2-5接触刚度问题66
一、接触刚度的概念66
二、接触变形的测量67
三、各种因素对接触变形的影响68
§2-6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70
一、选用合理的零部件结构和断面形状70
二、提高连接表面的接触刚度71
三、采用变形的转移、补偿和校正的方法71
四、采用正确的装夹方式74
第三章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77
§3-1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概述?77
一、热变形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原因?77
二、热的传递、热平衡及温升的估算?77
三、计算中常用的热参数77
§3-2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78
一、长圆柱体类工件加工时的热变形78
二、板类工件单面加工时的热变形80
§3-3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81
§3-4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83
一、机床的温升与热平衡83
二、各类机床的热变形趋势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84
三、机床热变形的测定与分析举例87
四、减少和防止机床热变形的措施89
§3-5热传导、温度场及热变形的计算90
一、热传导的基本理论91
二、解析法93
三、有限差分法106
§3-6恒温与加工精度的关系109
一、室温变化对机床精度的影响110
二、室温变化引起误差的原因111
三、室温的变化情况111
四、精密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对恒温及湿度的要求112
第四章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114
§4-1加工误差分析的概述114
一、加工误差的分析研究方法114
二、加工误差的分类114
§4-2分布图分析法114
一、实际分布图114
二、理论分布图117
一、点图的各种形式126
三、分布图的应用126
§4-3点图分析法126
二、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127
三、点图的应用130
§4-4工艺验证130
一、工艺验证的步骤130
二、工艺验证的实例132
§4-5统计检验135
一、稳定过程的统计检验135
二、不稳定过程的统计检验136
§4-6相关分析法142
一、回归直线与相关系数142
回归直线的简易求法148
相关分析的实例148
一、分析解决加工误差问题的方法和步骤151
§4-7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和判断151
二、加工误差综合分析的实例152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75
§5-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述175
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175
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179
§5-2各种因素对表面光洁度的影响及提高表面光洁度的工艺措施179
一、切削加工179
二、磨削加工183
三、超精研、研磨、抛光185
§5-3机械加工表面金相组织的变化及其改善的工艺途径188
一、磨削区温度场的理论分析188
二、磨削烧伤问题的分析及减轻磨削烧伤的途径194
§5-4机械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的分析及改善表面应力状况的工艺措施200
一、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200
三、表面强化工艺207
二、表面残余应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207
第六章 工艺系统的振动214
§6-1工艺系统振动的引论214
一、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214
二、机器结构的动刚度及机械阻抗234
§6-2金属切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245
一、形成自激振动的物理条件245
二、自振系统的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249
三、维持自振交变力的分析及切削过程的传递函数259
四、机床振动系统的传递函数278
五、自振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判据284
§6-3减小振动、提高切削稳定性的基本途径294
一、合理选择与切削过程有关的因素294
二、提高工艺系统本身的抗振性296
三、减少及消除切削过程中各种干扰振源299
四、采用阻尼装置300
五、隔振305
§6-4系统振动特性的测试308
一、固有频率的测定308
二、阻尼比的测定308
三、振型的测定309
四、动态响应特性的测定313
五、机床空运转试验和切削试验313
附录一 半无限绝热平板温度场的确定328
附录二 统计分析中几个公式的证明331
一、公式4-16与4-17的证明331
二、公式4-39至4-45的证明332
附录三 自振理论对机床系统稳定性的分析334
一、Tlusty自振理论的应用举例334
二、Tobias自振理论的应用举例342
参考书刊346
1980《《机械制造工艺学》第1分册 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编写组,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 198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下
- 无锡柴油机厂七二一工人大学
-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上
- 无锡柴油机厂七二一工人大学
-
- 机械制造工艺
- 1976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2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9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4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0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5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 1981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85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 1986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1990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