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求取 ⇩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绪言1

第二章 何谓哲学2

第三章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4

第四章 何谓宗教6

第一节 宗教之语源7

第二节 诸种之见解9

其一 宗教者疾病也9

其二 教权说10

其三 外形的礼仪说12

其四 内面的见解13

甲 智性说14

乙 感情说15

丙 意志说17

丁 统合的见解18

其五 社会的见解19

其六 主客总合的见解22

第五章 哲学与宗教之关系23

第一节 历史关系23

第二节 实质的关系25

第六章 伦理与宗教之关系26

第七章 何谓佛教30

第八章 何谓佛教哲学31

第九章 结论32

第二编 佛教教理发展史33

第一章 绪言33

第二章 佛教教理在印度发展之概要34

第一节 佛教以前之印度思想界34

其一 吠陀时代34

其二 哲学勃兴38

其三 婆罗门教固成时代40

其四 怀疑论及迷信之流行41

第二节 原始佛教42

其一 释迦之降生及出家之缘由42

其二 正觉之内容44

其三 释迦之活动及灭度46

第三节 小乘时代47

其一 遗法之结集及阿育王时代47

其二 小乘之分派49

其一 时势之趋向51

第四节 大小乘之过渡期51

其二 对于著起信论者之疑义52

其三 马鸣之事迹54

第五节 宗教浑沌时代56

第六节 龙树之佛教58

第七节 无著世亲及佛教灭亡时代62

第三章 佛教传入中国63

第一节 传来之概要63

第二节 我国佛教时代与其思想界68

其一 有空论72

第三节 在中国教理发展之概要72

其二 中国之禅76

其三 中国之念佛78

其四 中国之天台79

其五 新旧译经及法相华严80

其六 密教82

第四节 佛教传入朝鲜之概要83

第四章 佛教传入日本83

第一节 思想界之变迁与佛教传播之概要83

其一 远征队的开国与儒教83

其二 政权争夺之利器与祈祷佛教84

其三 古京之六宗与学解佛教85

其四 最澄与空海87

其五 禅净日莲与时代思潮88

其六 儒教之活动 神道之复仇 与新佛教之勃起89

第二节 神佛混融史要90

第三节 教理之阐发92

其一 天台与密教92

其二 念佛与日莲94

其三 新佛教95

第五章 结论96

第三编 判教论100

第一章 绪言100

第二章 判教通论102

第一节 大小乘论102

第二节 显密二教论105

第三节 教禅之区别106

第四节 权实之区别106

第五节 有空及缘起论实相论108

第一节 法相宗 三时教 四出体论110

第三章 判教别论110

第二节 三论宗 三法轮 二藏论112

第三节 天台宗 五时八教论114

第四节 律宗 二教论119

第五节 华严宗 五教十宗 四法界论121

第六节 禅宗 教内 教外论123

第七节 真言宗 二教 十住心 四重释论125

第四章 结论128

第一章 绪言133

第四编 佛教汎论133

第二章 宇宙论135

第一节 佛教宇宙论的根本义137

第二节 缘起论139

其一 业感缘起论141

其二 阿赖耶缘起论142

其三 真如缘起论145

其四 法界缘起论148

其五 六大缘起论149

其六 归结151

第三节 实相论152

其一 消机的实在论153

甲 普通消机说153

乙 特殊消机说154

其二 积极的实在论155

其三 理想的实在论156

其四 归结158

第四节 现象与实在之关系158

其二 法相说159

其一 小乘说159

其三 一心二门说160

其四 体象融合说160

其五 归结161

第五节 结论162

第三章 解脱论163

第一节 解脱之实质164

其一 解脱之出发点164

其二 解脱之到着点165

第二节 解脱之形式166

其二 他力论167

其一 自力论167

第三节 比较解脱论168

第四节 结论169

第四章 伦理论171

第一节 理论的方面172

其一 无我论172

其二 实现论174

第二节 实际的方面175

第三节 结论175

第五章 结论176

第五编 佛教各论178

第一章 绪言178

第二章 俱舍宗179

第一节 世界观179

第二节 人生观186

第三节 解脱论188

第三章 成实宗189

第一节 世界观189

第二节 人生观及解脱论191

第四章 律宗192

第五章 法相宗193

第一节 世界观194

第二节 人生观199

第三节 解脱论201

第六章 三论宗204

第七章 天台宗207

第一节 世界观208

第二节 人生观211

第三节 解脱论212

第八章 华严宗214

第一节 世界观215

第二节 人生观219

第三节 解脱论219

第九章 真言宗221

第一节 世界观222

第二节 人生观224

第三节 解脱论224

第十章 禅宗225

第十一章 净土宗227

第十二章 结论228

1925《佛教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本小野秀原著;张绂译 1925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1989 PDF版)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
198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历史学家箴言录( PDF版)
历史学家箴言录
佛教科学论( PDF版)
佛教科学论
佛教科学观( PDF版)
佛教科学观
上海佛学书局
佛教史料学(1997 PDF版)
佛教史料学
1997 海啸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佛语哲思(1997 PDF版)
佛语哲思
1997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拈花微笑  藏传佛教哲学境界(1996 PDF版)
拈花微笑 藏传佛教哲学境界
1996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佛教戒律学(1999 PDF版)
佛教戒律学
1999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36  第4辑  6  佛教哲学思想论集  1(1978 PDF版)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36 第4辑 6 佛教哲学思想论集 1
1978 大乘文化出版社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63  佛教与科学·哲学(1979 PDF版)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63 佛教与科学·哲学
1979 大乘文化出版社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37  第4辑  7  佛教哲学思想论集  2(1978 PDF版)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37 第4辑 7 佛教哲学思想论集 2
1978 大乘文化出版社
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1989 PDF版)
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
1989 华宇出版社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  71  佛教哲学-一个历史的分析(1986 PDF版)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 71 佛教哲学-一个历史的分析
1986 华宇出版社
佛光教科书  8  佛教与世学(1999 PDF版)
佛光教科书 8 佛教与世学
1999 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佛教哲学(1925 PDF版)
佛教哲学
1925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