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教材编导基础》
作者 | 侯攀峰,武少文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84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32351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6633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上编6
第一章 电视教材的制作过程6
第一节 确定制作计划6
一 明确教学目标7
二 确定教育对象9
三 安排主题内容10
四确定表现形式10
第二节 撰写文字稿本14
一 确定选题14
二 画面形象具体、准确、鲜明、生动15
二 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15
三 编写稿本提纲16
四 稿本的检查和修改17
第三节 拍摄前的准备18
一 编写分镜头稿本18
二 成立摄制组19
三 经费预算和拍摄计划20
四 设备准备21
第四节 开机拍摄22
一 三严22
三 五要求24
二 四定24
第五节 后期制作25
一 检查素材25
二 顺镜头26
三 整理修改分镜头稿本26
四 编辑27
五 录音28
第六节 审片修改和使用评价29
一 审片和修改30
二 使用和评价30
第一节 编导的任务和职责33
第二章 编导的职责和修养33
一 编导的任务33
二 编导的职责34
三 编导与其他制作人员的关系35
第二节 编导工作的性质39
一 教学性质39
二 科研性质40
三 教学、科研双重性对编导的要求41
一 知识修养42
第五节 编导的素质和修养42
二 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46
三 创作态度和创造精神47
四 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48
第三章 电视教材的概念51
第一节 电视教材的概念51
一 电视教材的概念51
二 电视教材与文字教材的关系53
第二节 电视教材的特点53
一 电视的特点54
二 图像和声音信息的特点55
三 教学过程的特点57
第三节 电视教材的分类60
一 按教学目的分类60
二 按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使用分类65
第四章 文字稿本的编写68
第一节 文字稿本的概念68
一 文字稿本的概念和作用68
中编68
二 文字稿本应具备的条件71
三 几种稿本的含义和区别72
第二节 文字稿本的选题73
一 选题的原则73
二 选题的程序76
三 选题的步骤77
第三节 电视教材的主题79
一 主题的概念和地位79
二 主题含义的辨析80
三 主题的特点81
第四节 电视教材的选材84
一 什么是电视教材的材料84
二 材料的收集和积累85
三 选择材料的要求87
第五节 电视教材的结构90
一 电视教材结构的概念90
二 如何结构文字稿本93
三 安排结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08
第六节 文字稿本的检查和修改110
一 文字稿本的禁忌110
二 不合要求的文字稿本111
三 修改的内容112
四 修改的方法115
一 记叙文体中的叙述118
第一节 记叙文体118
第五章 文字稿本的体裁118
二 记叙文体中的描写122
三 记叙文体中的抒情和说明126
第二节 论说文体128
一 论说文体的概念128
二 论说在电视教材中的作用128
三 论说的方法130
第六章 文字稿本中的画面和解说143
第一节 文字稿本的形式143
一 对应式143
二 穿插式145
三 绘图式146
一 运用教学电视语言表达画面149
第二节 文字稿本的画面149
三 突出形象、动作和变化的描绘154
四 增强动感和节奏感155
第三节 文字稿本的解说157
一 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157
二 解说词的作用159
三 解说词的写作要求167
一 分镜头的准备176
第一节 分镜头的准备和稿本形式176
第七章 分镜头稿本的编写176
下编176
二 分镜头稿本的形式178
第二节 分镜头稿本的编写目的与依据185
一 编写目的185
二 编写依据185
第三节 分镜头稿本的编写要求191
一 画面内容具体、形象191
二 注意艺术性193
三 确定各工种的制作要求196
四 计算镜头长度200
第一节 现场的组织工作203
一 现场的种类和对导演的要求203
第八章 现场拍摄203
二 拍摄现场的秩序204
三 现场的系统导演205
四 现场的应急导演207
第二节 镜头的拍摄技巧209
一 摄像距离的选择209
二 摄像角度的选择215
三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223
第三节 场面调度235
一 场面调度的含义235
二 场面调度的轴线规律236
三 场面调度的其它规律242
第四节 画面结构245
一 画面结构的内容245
二 电视教材的构图要求250
三 突出主体的规律和方法252
四 画面色彩与字幕259
第九章 镜头的组接263
第一节 蒙太奇技巧概述263
一 蒙太奇的含义及句型263
二 蒙太奇的表现方法265
三 蒙太奇的结构要求268
第二节 镜头组接的原则和规律270
一 合乎逻辑270
二 轴线统一271
三 “动接动”、“静接静”272
四 逐渐过渡272
五 色调一致273
第三节 镜头组接的作用274
一 突出主题274
二 扩大镜头的含意274
三 表现时间275
四 表现空间277
五 形成节奏278
第四节 镜头组接技巧278
一 有技巧组接278
二 无技巧组接282
三 剪接点的确定290
第五节 镜头组接的节奏293
一 确定节奏的依据294
二 处理节奏的方法294
第十章 声音的运用和处理300
第一节 声音的地位和作用300
第二节 声音的运用302
一 传达信息302
二 声画合一303
三 声画对位304
四 声音并列304
五 声画对立305
六 声音串位306
七 声音的主观运用308
八 无声的运用310
九 声音的作用311
第三节 电视教材中的音乐313
一 音乐形象的选择314
二 乐曲组合的完整性317
三 配乐方式319
四 音乐的借用及其它321
第十一章 完成片的审定和评议323
第一节 审查评议的标准323
二 教育性324
一 科学性324
三 艺术性325
四 技术性326
第二节 审定评议的方法334
一 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权数335
二 测验成绩统计法336
三 五级评分统计法337
四 调查表和评议表的运用340
第三节 完成稿本的编写345
附录一:编导工作中几种常用的表格348
附录二:电视制作设备概述 王颖353
1993《电视教材编导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侯攀峰,武少文编著 1993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音像教材编导与制作基础
-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
- 1992
-
- 彩色电视基础
- 1996.08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电视影片编辑基础
- 1980
-
- 电视制作基础
- 1998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基础教育透视
- 1995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
-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电视技术基础
- 1981 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
-
- 电视学基础
- 1985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黑白电视基础
- 198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电视教材的摄制与编导
- 1995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电视技术基础
- 1988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