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诊断》求取 ⇩

第一篇血液学基本理论1

第一章 造血器官与造血1

造血器官1

胎生期造血1

生后造血3

第二章 血细胞的基本结构6

细胞核6

细胞浆6

细胞膜10

第三章 血细胞发育的基本概念11

血细胞的发生学说12

血细胞的分化15

血细胞的增殖18

血细胞成熟过程的演变规律21

第四章血液细胞生理学25

第一节 红细胞的生理25

红细胞的发生与释放25

红细胞的功能26

红细胞的寿命及其破坏26

红细胞的动力学平衡27

周围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常数及其变异29

第二节 白细胞的生理31

白细胞的发生与释放32

白细胞的功能、寿命与破坏35

外围血白细胞的常数及其变异38

第三节 血小板的生理46

血小板的起源与形成46

血小板的性质及其功能47

血小板的命运和调节48

外围血血小板的常数及其变异49

第五章造血原料与血细胞生成的调节51

第一节 造血原料与血细胞生成的关系51

第二节 激素对血液细胞生成的影响55

第三节 血液细胞生成的液递性调节59

第四节 血液细胞生成的神经体液调节65

第六章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69

核糖核酸(RNA)69

脱氧核糖核酸(DNA)71

糖原72

脂类75

碱性磷酸酶(NAP)77

过氧化酶79

第七章血细胞形态学82

第一节 未分化干细胞形态学82

未分化网状细胞82

原血组织细胞82

原血细胞83

原组织细胞84

第二节 红细胞系统形态学84

原红细84

早幼红细胞85

中幼红细胞85

晚幼红细胞86

巨幼红细胞的形成及形态86

晚巨幼红细胞87

中巨幼红细胞87

原巨幼红细胞87

早巨幼红细胞87

分裂型巨幼红细胞88

网织红细胞88

红细胞89

异形红细胞89

早幼粒细胞92

中幼粒细胞(嗜中、酸、硷)93

晚幼粒细胞(嗜中、酸、硷)95

杆状核粒细胞(嗜中、酸、硷)96

分叶核粒细胞(嗜中、酸、硷)96

异态粒细胞96

原淋巴细胞97

第四节 淋巴细胞系统形态学97

幼淋巴细胞98

淋巴细胞99

异态淋巴细胞100

第五节 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101

原单核细胞101

幼单核细胞101

单核细胞102

第六节 浆细胞系统形态学103

原浆细胞103

幼浆细胞103

浆细胞104

异态型浆细胞105

原巨核细胞106

第七节 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学106

幼巨核细胞107

颗粒型巨核细胞107

产生血小板性巨核细胞108

第八节 网状细胞形态学109

幼型网状细胞109

网状细胞111

①Ferata型网状细胞111

②吞噬性网状细胞111

第九节 组织细胞形态学112

组织细胞112

第十节 偶见非血液或造血组织的正常细胞113

组织嗜酸性细胞113

组织嗜碱性细胞113

吞噬性组织细胞113

枯否氏细胞114

内皮细胞114

浆膜细胞114

原纤维细胞115

纤维细胞115

脂肪细胞115

造骨细胞115

破骨细胞116

附:形态相似的血细胞之鉴别117

血小板118

各种凝血因子的理化性质135

关于凝血因子的命名135

第一节血浆凝血因子及其性能135

第八章凝血与抗凝血机制概论135

各种血浆凝血因子的生理性能136

第二节 止血、凝血机制143

血管因素144

血小板的因素144

凝血机制学说146

第三节 抗凝血机制149

抗凝血活酶150

抗凝血酶150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150

肝脏及网状内皮系统152

第九章 血细胞染色技术156

第二篇血液学及细胞学检验诊断技术156

瑞氏染色法159

姬姆萨氏染色法159

核糖核酸甲绿-派若宁染色法159

脱氧核糖核酸FeLLlgen氏反应法160

糖原染色法161

脂类染色法162

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法163

过氧化酶染色法164

嗜酸性粒细胞改良过氧化酶染色法165

单核细胞改良过氧化酶染色法165

嗜碱性粒细胞染色法165

中毒性颗粒染色法165

白细胞尿液水解试验166

吞噬细胞染色法166

淋巴细胞染色法166

白细胞热盐水溶解试验167

网织红细胞染色法168

海纳次氏小体染色法168

无色网织红细胞染色法168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法169

镰刀形红细胞检查法169

有核红细胞改良过氧化酶染色法169

铁粒幼红细胞染色法170

简史171

骨髓检查的重要性171

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症171

第一节 骨髓检查的简史及意义171

第十章 骨髓检验诊断171

第二节 骨髓检材的取备173

骨髓穿刺部位的选择173

吸取骨髓液量的多少及取不出的意义174

骨髓涂片的制备及染色174

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175

骨髓穿刺方法175

第三节 骨髓液有形物的一般检查175

骨髓液各种有形物的比积测定175

骨髓有核细胞总计数175

骨髓巨核细胞计数176

第四节 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方法177

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时的注意事项177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步骤178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的分析180

第五节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诊断180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中的注意要点187

血细胞形态学的诊断报告方式188

第十一章 淋巴结肿大的细胞学诊断191

第一节 淋巴结穿刺检查191

淋巴结的组织学191

淋巴结穿刺简史191

淋巴结的功能及其肿大原因191

穿刺方法与抽取液性质193

结果分析193

第二节 良性和恶性病变细胞学194

良性细胞学194

淋巴结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96

淋巴结转移性癌瘤199

白血病199

第十二章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201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的在一般检查201

血液指数的测定201

血片检查201

网织红细胞计数202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202

血、尿胆红质测定202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02

尿血红蛋白检查203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 ous法)204

附:尿铁硫化氨试验204

溶血指数测定204

红细胞渗透性试验205

第二节 红细胞脆性试验205

红细胞机械脆性试验207

第三节 溶血试验207

汉姆(H?m)氏酸溶血试验207

简易酸溶血试验208

热溶血试验209

PNH糖水溶血试验209

PNH C?os by氏试验210

杜纳斯—伦特斯德纳二氏冷溶血试验210

麦根齐(Ma ckenZie)氏试验212

罗逊巴赫(Rosen bach)氏试验212

第四节 抗人球蛋白(Coom bs)试验212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216

第五节 红细胞G—6—PD缺陷的检查216

红细胞G—6—PD洗脱染色检查法217

红细胞G—6—PD缺陷简易检查法218

红细胞谷胱甘肽(G SH)含量及稳定性试验219

第六节 异常血红蛋白的检查219

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查219

不稳定血红蛋白热变性试验220

不稳定血红蛋白异丙醇试验220

血红蛋白F酸洗脱试验220

抗硷血红蛋白F(H b—F)测定221

H b—S病红细胞镰变试验221

血红蛋白溶解度测定222

血红蛋白电泳检查222

常见异常血红蛋白的主要特征225

第一节 实验所用主要器材及试剂226

第三章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226

第二节 一般实验方法228

出血时间之测定228

凝血时间之测定228

血块收缩时间之测定229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229

血小板计数方法230

复钙凝结试验231

第三节 血小板凝集素检定法231

第四节 凝血第一期测定——有关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检查方法232

凝血活酶测定法23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32

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233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血清凝血原时间)235

凝血酶原消耗纠正试验235

加热兔脑试验237

抗血友病球蛋白钡血浆测定法237

第Ⅷ因子之测定238

血小板第3因子测定——加热组织凝血活酶法239

第五节 凝血第二期测定——有关凝血酶生成障碍的检查方法241

凝血酶原时间(PT)——Q uick氏一期法241

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242

第V因子活动度测定——S te t? ni ni氏法243

第Ⅶ因子活动度测定243

连续凝血酶时间(STT)244

血清凝血酶减能试验(G e r e n das氏法)244

凝血酶凝固时间(TT)测定(H o r n—Bo rodi二氏法)244

第六节 凝血第三期测定——有关纤维蛋白原异常变化的试验245

血浆加热试验245

硫酸沉淀试验245

饱和盐水沉淀试验245

血清纤维蛋白原消失时间测定(HIiOSe氏法)245

纤维蛋白原乙测定246

纤维蛋白原快速测定246

纤维蛋白原简易半定量法247

纤维蛋白原和纤溶活性的测定(中国医学科研所法)247

稀释血浆凝块溶解法249

血浆间接溶解法249

全血间接溶解法249

血浆凝块溶解法249

血凝块溶解法249

第七节 有关纤溶亢进的检查法249

Macia rI?n e氏纤维蛋白稀释血浆溶解法250

伏球蛋白溶解时间(ELT)250

第八节 有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试验方法251

血浆纤维蛋白付凝固试验(三P试验)251

稀释三P试验(SD PS试验)252

血清鱼精蛋白付凝试验252

乙醇凝胶试验(EGT)252

改进的Fi试验253

葡萄球菌聚集试验253

改进的鞣酸化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253

第九节 有关循环异常抗凝血物质的测定254

抗凝物质初步试验254

絮状反应254

循环抗凝血素(复钙)测定法(Graddock与LaWtence二氏法)255

抗凝血活酶形成的物质的测定——纠正后血清凝血酶原时间鉴别试验255

抗凝血活酶作用的抗凝物质检查法——稀释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试验256

抗凝血酶测定法(QuicK氏法)256

抗凝血酶简易测定法257

凝血酶凝结时间测定257

血清凝血酶灭能试验257

肝素测定或称加甲苯胺蓝后凝血酶凝结的时间测定258

Horn、Borssdi二氏肝素测定法258

肝素负荷试验(P011er氏法)258

血液病的一般概念260

血液病史的一般特征260

第四章 血液病临床诊断的一般常识260

血液病体征的特殊表现262

血液病与其他系统疾病在诊断上的辩证关系265

诊断血液病的一般临床指标266

血液病检验诊断的临床应用267

第三篇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271

第十五章 红细胞系统的疾病271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271

第二节 急性失血性贫血273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概述274

第四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84

第五节 伯氨喹啉型药物溶血性贫血285

第六节 蚕豆病286

第七节 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287

第八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8

第九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89

第十节 异常(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性贫血290

第十一节 地中海贫血293

第十二节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294

第十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295

第十四节 缺铁性贫血301

第十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302

第十六节 大红细胞性贫血304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05

几种巨幼贫308

正常幼红细胞性大红细胞性贫血309

第十七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10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318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318

第十八节 红细胞增多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1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19

第十九节 红血病和红白血病324

红血病324

红白血病325

诊断与鉴别诊断325

第十六章 白细胞系统疾病329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329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330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30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31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3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33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33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333

第四节 其他类型白血病339

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39

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39

绿色瘤339

组织嗜碱性细胞性白血病340

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340

巨核细胞性白血病340

毛细胞性白血病340

第五节 不典型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342

第六节 类白血病反应347

第七节 粒细胞减少症349

第八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350

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351

嗜酸性胃肠炎352

吕费琉氏纤维增生性心内膜炎352

过敏性肉芽肿352

嗜酸粒细胞型白血病352

骨嗜酸性肉芽肿353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353

弥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病353

第九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354

第十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56

第十一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357

第一节 网况内皮细胞病概述358

网状内皮系统的概念358

第十七章 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疾病358

网状细胞增生症的分类359

第二节 原发性类脂质异常代谢性网状内皮细胞病359

含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高雪氏病)359

含神经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尼曼—匹克氏病)360

第三节 继发性类脂质异常代谢性网状内皮细胞病361

婴幼儿网状内皮细胞增性症(勒—雪二氏症)362

韩—薛—柯三氏症(黄脂瘤病)362

嗜酸性肉芽肿363

第四节 恶性网状细胞病364

第十八章 浆细胞系统疾病369

第一节 浆细胞病概述369

多发性骨髓瘤(见下节)369

单纯丙种球蛋白病370

第二节 多发性骨髓瘤370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370

重链病370

第三节 浆细胞性白血病374

第十九章 其他原发性及罹患性造血系统疾病375

第一节 骨髓纤维化——髓样化生375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375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375

第二节 骨髓转移癌377

第三节 淋巴瘤378

第四节 脾幼能亢进症380

第五节 脾切除后血象的变化381

第六节 铅中毒的血液学改变384

第七节 苯中毒的血液学改变386

急性放射病387

第八节 放射线对血液及造血器官的影响387

慢性放射病388

第九节 红斑性狼疮症389

附: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法389

第四篇出血性疾病的诊断391

第二十章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及诊断概述391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391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393

第二十一章 血管壁缺陷性疾病399

第一节 先天性血管异常性紫癜征简述399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399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99

家族性单纯性紫癜399

机械性紫癜400

老年或恶病质性紫癜400

直立性紫癜400

爱唐氏综合征400

单纯性紫癜400

第二节 非过敏性血管壁异常性紫癜征简述400

中毒性紫癜401

感染并发紫癜401

异常蛋白血症并发紫癜401

结缔组织疾病并发紫癜401

维生素丙缺乏所致紫癜401

维生素P缺乏所致紫癜402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并发紫癜402

第三节 过敏性血管壁异常性紫癜——过敏性紫癜402

第四节 Vou Willebraud氏综合征404

第二十二章 血小板缺陷性疾病406

第一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生紫癜(ITP)406

第二节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1

第三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411

第四节 溶血性尿毒性综合征(HUS)413

第五节 EVans氏综合征414

第六节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414

第七节 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415

第八节 巨核细胞增生及巨核细胞增生症416

第九节 血小板无力症417

第二十三章 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418

第一节 血友病418

第三节 凝血酶原及其复合体缺乏症420

第二节 第Ⅻ因子缺乏症420

第四节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422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422

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422

第五节 新生儿出血症426

第六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27

附:有关去纤维蛋白综合征的一些问题441

第二十四章 抗血液凝固性出血444

附:白血病资料446

急性白血病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46

白血病治疗方案447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451

急性白血病的化学治疗460

主要参考文献471

编后语474

1977《临床血液学诊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河北省衡水在区新医药研究所编 1977 河北省衡水在区新医药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临床超声诊断学(1992 PDF版)
临床超声诊断学
1992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临床CT诊断学(1994 PDF版)
临床CT诊断学
1994
临床血液学检验( PDF版)
临床血液学检验
吉林医学院
临床高血压诊断与治疗(1995 PDF版)
临床高血压诊断与治疗
1995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手册(1987 PDF版)
临床血液学手册
1987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血液与临床(1996 PDF版)
血液与临床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临床血液流变学(1987 PDF版)
临床血液流变学
1987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临床血液学(1989 PDF版)
临床血液学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血液病学(1980 PDF版)
临床血液病学
1980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X线诊断学(1976 PDF版)
临床X线诊断学
197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临床CT诊断学(1994 PDF版)
临床CT诊断学
1994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进展(1992 PDF版)
临床血液学进展
1992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临床血液病(1977 PDF版)
临床血液病
1977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
血液病形态诊断学(1981 PDF版)
血液病形态诊断学
1981 战士出版社
临床超声诊断学(1991 PDF版)
临床超声诊断学
1991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