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求取 ⇩

导引1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7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7

一、社会心理学的界定7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10

三、社会心理学同相邻学科的关系11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一、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原则13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设计16

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22

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29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29

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30

三、社会心理学的现状34

第二章 印象与归因37

第一节 印象形成37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37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38

三、概化印象的形成42

第二节 印象的定向作用与准确性46

一、印象的定向作用46

二、影响印象形成及印象准确性的因素49

一、印象控制的概念52

第三节 印象控制与自我表现策略52

二、自觉的印象控制--自我表现策略54

第四节 归因59

一、什么是归因与归因理论59

二、归因原则62

三、影响归因的因素66

第三章 态度及其测量71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71

一、什么是态度71

二、态度的特点75

三、态度的维度76

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78

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80

一、拉皮埃尔对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挑战80

二、态度与行为确实一致的证明82

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84

四、自我价值定向理论87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90

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90

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92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94

一、瑟斯通量表98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98

二、李凯特量表99

三、语义差异量表100

四、投射测验101

第四章 态度的改变103

第一节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103

一、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103

二、认知不协调理论105

三、平衡理论107

第二节 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109

一、态度改变情境模型109

二、态度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110

三、传达者方面的影响因素116

四、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118

五、沟通背景方面的影响因素120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122

一、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122

二、参照群体引导125

三、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改变126

四、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130

五、自我防御回避原则与渐近策略132

一、沟通的概念140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140

第五章 沟通140

二、沟通的意义143

三、沟通的结构150

四、沟通的背景154

第二节 沟通的特点与类型158

一、沟通的特点158

二、沟通的类型161

第三节 身体语言沟通169

一、身体语言的特点169

二、目光与表情173

三、身体运动与接触179

四、姿势与装饰182

第四节 人际空间与沟通187

一、人际空间需要187

二、人际距离与沟通188

三、个人空间位置与沟通191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195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概念195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195

二、交往的意义198

三、交往需要的有限性201

一、印刻205

第二节 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205

二、本能207

三、条件作用209

四、不同交往需要形成途径的协同211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212

一、自我价值肯定需要212

二、安全感确立需要216

三、自我的超越218

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221

一、熟悉222

二、个人特征224

三、相似与互补230

四、爱情233

第七章 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策略236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状态与倾向236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236

二、人际关系的倾向238

三、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241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243

一、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243

二、人际关系的破裂245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249

一、交互原则251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251

二、功利原则254

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256

四、情境控制原则263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具体策略265

一、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265

二、友人间的沟通方式269

三、维持友情的方法271

第八章 人际关系的测量与改善275

第一节 社交测量法275

一、社交测量法的原理275

二、社交测量法的步骤276

三、不同结果处理方法281

第二节 人际关系状况的自我诊断287

一、人际交往类型测验287

二、人际关系建立能力测验289

三、人际关系维持能力测验290

四、不良交往行为的自我测量294

第三节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296

一、沟通能力自我提高的途径296

二、身体语言沟通的改善302

三、综合性人际关系改善的心理学技术308

一、什么是侵犯313

第九章 侵犯与亲社会行为313

第一节 侵犯的原因313

二、侵犯的本能论316

三、挫折-侵犯理论318

四、侵犯的社会学习观点321

第二节 侵犯的控制325

一、侵犯的可能性325

二、影响侵犯的因素326

三、侵犯行为的控制330

四、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334

一、亲社会行为的概念339

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及有关理论339

二、亲社会行为的社会生物学理解340

三、社会交换论的解释340

四、亲社会行为的社会规范论341

第四节 亲社会行为的过程342

一、援助与旁观悖论342

二、责任分散344

三、社会作用力理论346

四、助人的决策过程350

第五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培养352

一、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外部条件352

二、助人者个人特征的作用355

三、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与培养362

第十章 社会影响368

第一节 从众368

一、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368

二、从众的类型373

三、从众的原因374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378

第二节 服从385

一、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385

二、服从的原因389

三、影响服从的因素392

第三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396

一、什么是社会助长396

二、性别助长397

三、脑力激励法399

四、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401

五、社会惰化402

第四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405

一、群体极化405

二、群体思维408

主要参考书目413

1995《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盛华,张杰编著 199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心理学新论(1924 PDF版)
社会心理学新论
1924 商务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诸论( PDF版)
社会心理学诸论
中国当代领导心理(1990 PDF版)
中国当代领导心理
1990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1999 PDF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1989 PDF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1987 PDF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
1987 北京:群众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史(1993 PDF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史
199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1999 PDF版)
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社会学理论(1989 PDF版)
当代社会学理论
1989 北京:华夏出版社
当代社会形态问题导论(1994 PDF版)
当代社会形态问题导论
1994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导论(1997 PDF版)
社会心理学导论
1997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新论(1989 PDF版)
社会心理学新论
1989 巨流图书公司
社会心理学理论(1997 PDF版)
社会心理学理论
1997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理论社会心理学(1998 PDF版)
理论社会心理学
1998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现代社会学导论(1983 PDF版)
现代社会学导论
1983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