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求取 ⇩

第一篇 免疫学基本理论1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1

第二章 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3

一、机体的屏障作用3

(一) 皮肤与粘膜3

(二) 表面分泌物3

二、吞噬细胞与吞噬作用4

(一) 吞噬细胞4

(二) 吞噬作用4

三、抗微生物体液因素6

(一) 补体6

(二) 溶菌酶10

(三) 干扰素10

(四) β-裂解素11

一、免疫器官13

第三章 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13

(一) 胸腺14

(二) 腔上囊15

(三) 腔上囊的类同组织16

(四) 骨髓16

(五) 淋巴结16

(六) 脾脏17

二、淋巴细胞17

(一) T-细胞17

(二) B-细胞20

(三) K-细胞21

三、细胞-介导免疫与淋巴激活素24

(一) 细胞-介导免疫24

(二) 淋巴激活素24

(三) 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意义25

(二) 影响抗原性的因素27

(一) 抗原的性质27

第四章 抗原与抗体 (Antigen and antibody)27

一、抗原27

二、抗体28

(一) 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与功能29

(二) 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过程30

(三)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30

(四) 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机制33

(五) 免疫球蛋白的异常疾病33

第五章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35

一、免疫应答的阶段36

(一) 感应阶段 (输入支)36

(二) 反应阶段 (中枢)36

(三) 效应阶段 (输出支)36

二、淋巴细胞和抗原接触的途径与反应的结果37

(二) 吞噬细胞对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38

(三)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剂量38

三、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38

(一)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38

(四) 抗体的反馈抑制39

(五) 遗传因素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39

第六章 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or Allergy)40

一、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概念40

二、过敏反应的分类及各型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40

(一) 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40

(二) Ⅱ型细胞溶解反应或细胞毒反应42

(三) Ⅲ型免疫复合物疾病43

(四) Ⅳ型迟发过敏反应45

三、各型过敏性疾病的机制与临床表现46

一、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48

(一) 自身抗体的形成48

第七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s)48

(二) 免疫稳定功能失调50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与判断标准51

(一) 分类51

(二) 判断标准51

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52

(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52

(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52

(三) 肝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53

(四) 病毒感染后脑炎53

(五) 狂犬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53

(二) 抑制免疫反应54

(三) 应用免疫增强剂治疗54

四、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54

(一) 削除自身抗体的形成54

第八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logical defeciency diseases)55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55

(一) 发病原因55

(二) 分类56

(三) 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特征57

(四)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59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60

(五)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60

(一) 感染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61

(二) 恶性肿瘤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61

(三) 医源性免疫抑制剂治疗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61

第九章 感染免疫 (Infection immunity)63

一、机体抗细菌的免疫机制63

(一) 抗细菌免疫作用63

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机制65

(一) 体液免疫65

(二) 抗毒素免疫作用65

(二) 细胞-介导免疫66

三、机体抗寄生虫的免疫机制67

(一) 抗原虫的免疫作用67

(二) 抗蠕虫的免疫作用67

第十章 肿瘤免疫 (Tumor immunity)68

一、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68

(一) 免疫监视学说68

(三) 体液免疫反应70

(二) 细胞免疫反应70

二、肿瘤抗原71

(一) 癌胎盘抗原71

(二) 肿瘤特异的组织相容性抗原71

三、恶性肿瘤的免疫诊断72

(一) 甲种胎儿蛋白72

(二) 癌胚抗原72

四、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73

(六) 嗜异性胎儿抗原73

(三) 胎性硫糖蛋白抗原73

(五) 碱性磷酸酶73

(四) T-球蛋白73

(一) 被动免疫治疗74

(二) 自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74

(三) 自动特异性免疫治疗76

(四) 继承免疫治疗76

(五) 半自动免疫治疗77

(六) 局部免疫治疗80

(七) 综合免疫治疗80

(八) 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几点看法82

第十一章 组织移植免疫 (Transpiantation immunity)83

一、组织移植常用名词与组织移植抗原83

(一) 组织移植常用名词83

(二) 组织移植抗原 (HLA)83

二、移植物排斥反应的类型85

(一) 超急性排斥反应86

(二) 急性排斥反应86

(三) 慢性排斥反应87

三、移植物被排斥的机制87

(一) 细胞免疫排斥机制87

(二) 体液免疫排斥机制88

四、移植免疫的临床应用88

(一) 供者的选择88

(二) 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免疫抑制方法88

(三)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后的并发症89

第十二章 预防免疫 (Immunoprophylaxis)91

一、预防免疫史上的一些重大贡献91

(一) 从种人痘到牛痘苗的发明91

(二) 卡介苗的发现91

(一) 生物制品的种类92

二、生物制品的种类、接种方法与禁忌症92

(三) 菌苗与疫苗的发展过程92

(二) 生物制品的接种方法与禁忌症93

三、预防接种的异常免疫反应及其处理方法96

(一) 预防接种引起的各类过敏反应97

(二) 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的处理98

四、生物制品的新制剂98

(一) 转移因子98

Ⅰ. 转移因子的生物与化学特性99

Ⅱ. 转移因子的制备与检定方法99

Ⅲ. 转移因子的作用机制102

Ⅳ. 转移因子的临床应用102

Ⅴ. 应用转移因子应注意的要点106

(二) 免疫核糖核酸 (IRNA)106

Ⅰ. 免疫RNA的作用机制106

Ⅱ. 免疫RNA的研究过程107

Ⅲ. 免疫RNA的提取方法108

(三) 胸腺素109

第二篇 免疫学实验技术112

第十三章 免疫化学 (Immunochemistry)112

一、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112

二、血清补体测定114

(一) 补体结合试验114

(二)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119

(三) 补体成分C3测定120

(四) 补体成分C4溶血试验121

三、沉淀反应122

(一) 毛细管沉淀法122

(二) 双向扩散123

(三) 琼脂免疫电泳技术124

(四) 醋酸纤维膜免疫电泳技术131

(五) 醋酸纤维条-琼脂免疫电泳技术132

(七) 电免疫扩散 (火箭电泳)133

(六) 醋酸纤维条-琼脂免疫电泳微量技术133

(八) 定量单向酶免疫电泳134

(九) 双向免疫电泳135

(十) 比较免疫电泳136

(十一) 对流免疫电泳138

四、凝集试验139

(一) 肠杆菌凝集试验139

(二) 甲状腺抗体鞣酸细胞血凝试验140

(三) 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141

(四)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144

(五) 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144

(六) 乳胶凝集试验145

五、免疫标记技术146

(一) 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146

Ⅰ. 免疫固相载体方法146

Ⅱ.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150

(二) 荧光抗体技术152

Ⅰ. 直接染色法153

Ⅱ. 间接染色法155

(三) 同位素标记技术158

Ⅰ. 抗原与抗体的碘化标记158

Ⅱ. 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法161

(四) 免疫电子显微镜铁蛋白标记技术163

第十四章 细胞免疫 (Cellular immunity)166

一、皮肤试验166

(一) 生物皮试抗原166

(二) 化学皮试抗原167

(三) 植物提取物皮试抗原167

二、淋巴细胞分离技术167

四、死活淋巴细胞鉴别方法169

五、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69

三、淋巴细胞计数方法169

(一) 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70

(二) 活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73

(三) 淋巴母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74

(四) 小鼠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75

(五) EAC 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76

(六) EA 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77

(七) 混合玫瑰花结形成细胞试验179

(八) 免疫细胞粘附试验181

(九) 玫瑰花结抑制试验182

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184

(一) 血浆常量培养法184

(二) 全血微量培养法185

(三) 同位素掺入法186

七、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187

八、溶血空斑技术188

(一) 正常豚鼠腹腔渗出细胞移动抑制试验190

九、移动抑制试验190

(二) 人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191

(三) 人白细胞与豚鼠腹腔细胞混合移动抑制试验191

(四) 白细胞凝胶移动抑制试验191

十、白细胞吞噬指数试验192

十一、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 (N. B T.)193

十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194

第十五章 免疫学试验的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s of immunological assay)196

一、凝胶过滤技术196

二、淀粉板电泳197

三、离子交换层析198

四、免疫球蛋白的提取技术200

(一) IgG的提取200

(二) IgA的提取200

(三) IgM的提取201

(四) 抗血清的制备202

五、配制方法203

(一) 细胞培养液的配制203

Ⅰ. TC199的配制203

Ⅱ. RPMI-1640的配制205

Ⅲ. Eagle s营养液的配制206

(二) 植物血凝素的制备方法207

Ⅰ. 豆浆浸液法207

Ⅱ. Osgood与Rigas简化法207

(三) 常用缓冲液配制207

(四) 免疫佐剂211

(五) 兔抗鸡红细胞血清制备方法212

(六) Hanks 液的配制212

(七) Alsever 氏血球保护液配制212

(八)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方法213

附录 常用免疫学名词解释216

1980《免疫学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学颜著 1980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免疫学基础(1980 PDF版)
免疫学基础
1980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础和临床免疫学(1981 PDF版)
基础和临床免疫学
1981
免疫学基础( PDF版)
免疫学基础
野战外科学讲义  试用教材  上(1979 PDF版)
野战外科学讲义 试用教材 上
1979
免疫遗传学基础(1982 PDF版)
免疫遗传学基础
198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鱼类比较解剖(1987 PDF版)
鱼类比较解剖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临床免疫学基础(1982 PDF版)
临床免疫学基础
1982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学(1995 PDF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学
1995 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免疫学基础与临床(1980 PDF版)
免疫学基础与临床
1980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础和临床免疫学(1981 PDF版)
基础和临床免疫学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学基础(1981 PDF版)
免疫学基础
1981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基础免疫学(1990 PDF版)
医学基础免疫学
1990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医学基础免疫学(1992 PDF版)
医学基础免疫学
1992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基础免疫学(1998 PDF版)
基础免疫学
1998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免疫学基础(1998 PDF版)
免疫学基础
1998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