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工程手册 上》求取 ⇩

上册1

第十三篇 管理工程中的定量方法1

第6.1章 心理运动工作能力1

第六篇 工效学/人的因素1

第四篇 绩效衡量与作业控制1

第4.1章 工作标准的制订、文件说明、应用和修订1

4.1.1 工作衡量程序1

4.1.2 建立工作衡量系统1

14.1.1 优化的意义1

第三篇 方法工程1

7.1.1 制造工程功能1

第7.1章 制造工程1

第七篇 制造工程1

第13.1章 管理工程师用数学1

下册1

第八篇 质量保证1

第8.1章 质量保证体系1

8.1.1 质量和质量保证的概念1

第十一篇 计划与控制1

第14.1章 优化概论1

3.1.2 系统如何运行的阐明1

3.1.1 方法设计的作用1

第3.1章 方法设计1

第十四篇 管理工程中的优化技术1

6.1.1 引言1

第九篇 工程经济1

第9.1章 企业与成本会计1

9.1.1 普通会计1

第二篇 组织设计与职务设计1

第一篇 管理工程的作用1

第1.1章 管理工程专业1

1.1.1 什么是管理工程1

2.1.1 引言1

第11.1 技术预测1

11.1.1 引言1

第五篇 人力资源的评价、鉴定与管理1

第5.1章 工作绩效的主要观能动反应1

5.1.1 引言1

11.1.2 预测模式1

11.1.3 数理型预测与直观型预测1

第2.1章 组织设计1

13.1.1 引言1

12.1.1 引言1

第十篇 工厂设计1

第10.1章 单一工业设施和复合工业设施的位置选择1

第十二篇 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系统1

第12.1章 电子计算机基本原理1

13.1.2 线性代数和矩阵1

12.1.2 计算机系统硬件1

10.1.1 重要性、定义和范围1

5.1.2 工作绩效的主观关联2

6.1.2 人体工作效能的差异程度2

11.1.4 定义和背景2

14.1.2 优化问题的分类2

1.1.2 管理工程的演变与发展2

10.1.2 预测2

10.1.3 战略计划2

9.1.2 制造费用的计算及报告3

11.1.6 技术预测过程3

2.1.2 组织的定义3

3.1.3 方法设计的策略3

11.1.5 预测的理论基础3

7.1.2 管理报告关系4

14.1.3 优化模型4

6.1.3 心理运动工作效能的特征4

10.1.4 经营规模4

10.1.5 区域分析4

1.1.3 度量衡--管理工程师的基本需要4

2.1.3 组织理论4

8.1.2 质量保护的动机和激励5

1.1.4 管理工程发展简史6

2.1.4 社会技术开放系统理论6

7.1.3 制造计划和资源利用6

14.1.4 建模水平7

10.1.6 位置(地区)分析7

6.1.4 心理运动工作效能中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7

7.1.4 计划范围7

7.1.5 制造计划和控制功能的构成及日程表8

3.1.4 方法说明9

11.1.7 结论和总结9

5.1.3 态度与工作满意9

2.1.5 综合的、整体的组织设计9

14.1.5 开发一个模型9

6.1.5 时间分配9

8.1.3 质量保证体系10

11.1.8 示例:未来供水系统的技术预测10

3.1.5 工作场地的布置10

3.1.6 人在方法设计中的作用10

2.1.6 组织-环境结构10

12.1.3 计算机系统软件10

3.1.8 持续的方法改进11

6.1.6 信息处理能力的特征11

14.1.6 模型的证实11

3.1.7 采用标准使方法改进11

4.1.3 工作标准系统文件说明11

14.1.7 灵敏度分析12

14.1.8 成功的最优化指南12

3.2.1 引言13

5.1.4 结论13

第3.2章 动作研究13

10.1.7 厂址选择13

1.1.5 管理工程师日益扩大的作用13

1.1.6 接受管理工程教育的机会13

2.1.7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原理13

4.1.4 工作衡量系统的应用14

10.1.8 结论14

9.1.3 成本控制及利润绩效的分析14

3.2.2 动作研究的背景14

3.2.3 确认问题14

8.1.4 经营管理与质量保证14

3.2.4 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技术15

7.1.6 审计15

7.1.7 反馈15

14.2.2 线性模型的建立15

14.2.1 引言15

第14.2章 线性规划15

第1.2 管理工程的组织与管理15

1.2.2 管理工和部门的组建15

6.1.7 结束语15

1.2.1 引言15

13.1.3 微积分及微分方程16

5.2.2 人与工作相匹配的人员挑选策略16

7.2.3 图纸16

7.2.2 具体目标16

7.2.1 引言16

5.2.1 引言16

第5.2章 人员的挑选与培训16

1.2.3 典型的职能16

第7.2章 制造设计16

14.2.3 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16

第10.2 工厂平面布置16

10.2.1 引言16

2.1.8 组织设计的社会技术系统原理16

第11.2章 制造系统和项目的计划与控制17

第6.2章 人为差错的减免17

14.2.4 用线性规划处理非线性问题17

12.1.4 计算机系统17

11.2.2 制造系统概述17

11.2.1 引言17

6.2.1 引言17

4.1.5 工作标准系统的修订17

7.2.4 设计过程17

7.2.6 初加工方法的设计--金属18

7.2.5 产品生产的加工方法和材料18

9.1.4 经营预算18

第8.2章 检测保证18

10.2.2 确定工业设施的目标18

12.1.5 结论18

8.2.2 基本概念和术语18

8.2.1 引言18

14.2.5 单纯形算法19

6.2.2 人为差错出现的频率19

11.2.3 确定顺序和进度19

6.2.3 差错的特性19

6.2.4 为什么人们会出差错19

2.1.9 创建临时性的设计组织19

12.2.1 术语19

第12.2章 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分类和特性19

1.2.4 管理工程职能的演变20

10.2.3 确定工厂主要工作21

12.2.2 信息处理系统的分类21

12.2.3 机构信息处理系统(ORGANIZA TIONAL IPS)21

6.2.5 减少潜在差错的方法21

1.2.5 管理工程部门的组织形式21

9.2.2 设计--促进因素21

14.2.6 线性规划的计算机解21

9.2.1 估计--每天、每人遇到的问题21

第9.2章 成本估计21

7.2.7 二次加工的设计22

9.2.3 四种不同的估计工作22

8.2.3 检测成本22

8.2.4 检测保证22

2.1.10 组织设计程序的各个阶段22

9.2.5 工作程序23

9.2.4 经济欲望的量度23

14.2.7 线性规划中的灵敏度分析23

7.2.8 初加工方法的设计--塑料24

12.3.1 引言25

第12.3章 数据库管理25

14.2.8 应用25

9.2.6 人工估计25

1.2.6 制订目标的程序25

1.2.7 管理工程经理与督导人员的选择26

6.3.1 引言26

6.3.2 工人-作业失配问题26

12.3.2 三种数据模型26

第6.3章 工程人体测量学和职业生物力学26

第14.3章 非线性优化27

1.2.8 专业技术人员的招收与工作安排27

9.2.7 材料分析27

10.2.4 有关工作的说明27

7.2.9 计算机辅助制造规划27

14.3.2 非线性模型例子27

12.3.3 信息管理系统27

14.3.1 本章范围27

11.2.4 项目的计划与控制28

1.2.9 技术顾问的聘用28

1.2.10 与高等院校的关系28

13.1.4 有限差方法28

9.2.8 需要会计数据28

7.3.1 背景29

第7.3章 价值工程29

1.2.11 发展新的服务对象29

14.3.3 建立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29

6.3.3 人体测量设计要点29

9.2.9 预测29

9.2.10 指数29

7.3.2 历史的回顾29

7.3.3 价值的本性和计量30

7.3.4 VE过程30

第4.2章 机器绩效的衡量与控制30

4.2.1 机器绩效衡量与控制的目的30

4.2.2 维修管理的类型30

14.3.4 非线性规划问题的类型30

1.2.12 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服务领域31

3.2.5 优化工作方法31

第2.2章 精神激励:为有效的人的业绩创造一种工作环境31

2.2.1 引言31

2.2.2 本章的由来31

10.2.5 确定全厂性工作的面积要求31

12.3.4 系统R32

4.2.3 评定与控制参数的制订32

14.3.5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术语32

2.2.3 模式介绍32

9.2.11 初步估计法及详细估计法32

4.2.4 各种评定技术33

10.2.6 确定各种工作的相互关系33

6.3.4 生物力学设计要点33

1.2.13 管理工程工作安排的先后次序33

1.2.14 督导员和经理的任务34

5.2.3 人员的培训34

13.1.5 复变函数及变换方法34

3.2.6 数量化的建议方法34

10.2.7 编制平面布置方案35

8.3.1 规格、公差、配合35

4.2.5 各种评定装置-设备和技术35

第8.3章 质量控制35

14.3.6 一维极小化算法35

1.2.15 管理工程工作的费用分摊36

3.2.7 实施可取得的成果36

14.3.7 无约束极小化36

12.3.5 微数据库系统36

1.2.16 沟通信息的必要37

14.3.8 线性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37

8.3.3 公差的归并37

8.3.2 统计(自然)公差极限和工程公差极限37

2.2.4 模式的目的和目标37

4.2.6 生产量计数装置38

第3.3章 图表制作技术38

3.3.1 引言38

6.4.2 动态工作38

6.4.1 引言38

第6.4章 工作设计和休息设计的生理学基础38

8.3.4 缺陷严重性程度分级38

2.2.5 采用诊断形式的模式38

14.3.9 解非线性方程组的算法38

3.3.2 工序流程39

8.3.5 工序能力39

2.2.6 管理工程师的作用40

第4.3章 学习曲线40

9.2.13 产品成本估计40

9.2.12 作业成本估计40

2.2.7 计划干预40

14.3.10 一般约束非线性规划40

4.3.2 学习曲线数学40

8.3.6 工序控制--不合格品率40

1.3.2 有效地开展管理工程业务40

1.3.1 引言40

4.3.1 引言40

第1.3章 提高管理工程实践的有效性40

2.2.8 总结和结论41

5.2.4 结束语42

1.3.3 实践的时间线观点42

11.2.5 小结42

12.3.6 数据库模式设计43

11.3.1 引言43

8.3.7 工序控制--缺陷数43

第11.3章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订43

2.3.1 引言43

第2.3章 物质激励43

1.3.4 问题43

9.2.14 规划项目和系统的成本估计43

14.3.11 怎样使用算法44

13.2.3 概率论44

3.3.3 其他类型的工序流程图44

13.2.2 定义和符号44

13.2.1 引言44

第13.2章 概率论基本原理44

2.3.2 管理实践44

6.4.3 耐力与恢复45

12.3.7 结论45

1.3.5 有目的的活动及其价值45

2.3.3 传统的管理实践45

4.3.3 人员培训45

9.2.15 估计的保证45

14.3.12 非线性规划软件45

8.3.8 工序控制--计量检查45

3.3.4 流程与运行图解46

7.3.6 VE的行为和组织方面46

7.3.5 使用过程46

10.2.8 平面布置方案评审46

7.3.7 VE的结果和利益47

11.3.2 问题47

1.3.6 获取有目的活动的成功(解决问题)47

2.3.4 协商型管理实践47

10.2.9 平面布置图的完成和实施47

12.4.2 组织计划在信息处理系统开发中的作用48

2.3.5 激励和补偿实践48

14.4.1 引言48

第14.4章 离散优化48

第12.4章 信息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48

12.4.1 引言48

14.4.2 离散模型建模技术48

第5.3章 职务评价48

5.3.1 引言48

5.3.2 公平报酬的概念48

8.3.9 工序控制--其他技巧49

10.2.10 结论49

12.4.3 系统生存期管理原理49

13.2.4 随机变量49

6.4.4 高温环境49

5.3.3 报酬政策的目标49

8.3.10 批接收抽样检查--计数检查50

14.4.3 离散模型实例50

3.3.5 多动作流程图50

11.3.3 HMMS决策法则50

4.3.4 生产进步函数50

第10.3章 物料搬动系统51

7.4.2 机床的描述51

14.4.4 离散优化算法51

6.4.5 静态工作51

5.3.4 传统的职务评价制度51

10.3.2 系统开发的原则51

10.3.1 物料搬运的定义51

7.4.1 引言51

9.3.1 投资方案的确定51

第9.3章 现金流量的折现方法51

第7.4章 普通机床51

2.3.6 全公司范围提高的规划51

3.3.6 左右手分析图52

10.3.3 设备分类52

7.4.3 切削机床52

10.3.4 选择设备应考虑的因素52

1.3.7 管理工程师担任的角色53

10.3.5 设备可靠性53

10.3.6 设备的取舍比较53

8.3.11 批接收抽样检查方案--矫正检查53

8.3.12 批接收抽样检查--计量检查54

3.3.7 手工操作的其他一些图表54

12.4.4 信息处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54

13.2.5 经验分布54

4.4.1 定义和目标54

第4.4章 工时研究54

11.3.4 DE决策法则54

9.3.2 利息系数的应用54

6.4.6 动态与静态混合作业54

4.4.2 进行工时研究的设备54

14.4.5 离散优化问题的计算机求解55

1.3.8 本章内容提要55

10.3.7 散装物料搬运设备56

4.4.3 有效工时研究的要求56

8.3.13 特殊的抽样技术56

14.4.6 离散模型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应用56

3.3.8 网络图56

7.4.4 金属成形机床56

2.3.7 伊普罗夏计划56

13.2.6 理论分布57

3.3.9 图表制作技术的应用57

第1.4章 生产率综述58

7.5.2 转台自动线和流水自动线58

4.4.4 选择操作人员58

1.4.3 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性58

11.3.5 管理系数法58

1.4.2 目的是提高生产率58

1.4.1 什么是生产率58

10.3.8 固定路线的包装件、单件或单元荷载搬运58

5.3.5 职务构成评价法58

第6.5章 身体不舒适58

6.5.1 引言58

6.5.2 表现形式、部位和起因58

第7.5章 自动化58

7.5.1 早期的自动化58

3.3.10 基本的调查表技术59

11.3.6 数学规划法59

6.5.3 与功能障碍和丧失工作能力的关系59

1.4.4 生产率与通货膨胀59

7.5.4 相关技术的发展59

7.5.3 分段自动化59

4.4.5 方法和材料分析59

4.4.6 把作业划分为动作要素59

1.4.5 美国生产率与其它国家的比较60

4.4.7 确定工时研究的周期性60

8.4.1 引言60

6.5.4 对生产率的影响60

10.3.9 动力车辆系统60

5.3.6 将职务评价结果换算为工资等级60

第8.4章 改进检查效能60

7.5.5 集成制造系统61

8.4.2 检查误差的定义61

6.5.5 身体不舒适的评定61

3.3.12 核对清单61

3.3.11 简单例子61

1.4.6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62

5.3.7 理想职务评价制度的特点62

7.6.1 什么是工业机器人?62

第7.6章 工业机器人62

7.6.2 机器人手臂和手腕的结构形式62

11.3.7 生产转换法62

4.4.8 进行研究62

8.4.3 检查工作的剖析63

7.6.3 末端执行件63

4.4.9 评定操作者的效能63

9.3.3 投资方案的比较63

10.3.10 固定路线的轨道系统64

1.4.7 生产率与质量64

第13.3章 决策的原则和分析64

2.3.8 传统的工资刺激计划64

第14.5章 网络优化64

14.5.1 网络模型:应用的时间及场合64

14.5.2 一般的网络流问题64

7.6.4 非伺服控制与伺服控制机器人的比较64

8.4.4 改进检查效能64

13.3.1 引言64

13.3.2 决策程式化64

第5.4章 工作绩效的评价65

5.4.2 意义与目的65

6.5.6 减少和预防身体不舒适65

5.4.3 评价方法65

1.4.8 生产率和就业65

5.4.1 引言65

10.3.11 指令取料65

10.3.12 物料搬运工具65

10.3.13 小结66

13.3.4 结果评价和作用66

11.3.8 结论66

13.3.3 决策类型和决策工作66

7.6.5 液压、电气和气动驱动66

14.5.3 一些特殊的网络模型66

第12.5 管理工程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计算机66

12.5.1 引言66

12.5.2 计算机的使用66

13.3.5 决策工作原理66

7.6.6 优点和用途66

6.5.7 结论66

10.4.1 引言67

10.4.2 功能67

1.4.9 提高生产率的机会67

7.6.7 未来展望67

3.3.13 集体创造力及其对工业的应用67

第10.4章 仓库和货栈67

9.3.5 永久性与资本化的费用67

9.3.4 不一致的使用年限67

6.6.1 压抑的特征68

7.7.1 引言68

第7.7章 数控机床68

3.3.14 图表制作技术的限度68

第6.6章 职业性压抑68

7.7.2 数控的描述68

2.3.9 工作测定和刺激系统的控制68

12.5.3 管理工程中计算机的应用68

10.4.3 目标68

1.4.10 服务业的生产率68

11.4.2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69

11.4.1 引言69

第11.4章 库存管理与控制69

10.4.4 原则69

7.7.3 坐标测量系统69

6.6.2 与压抑有关的因素69

14.5.5 特殊的网络算法69

1.4.11 生产率的度量69

第3.4章 装配线平衡70

3.4.1 产品装配的概念70

3.4.2 流水装配的历史回顾70

3.4.3 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概念70

1.4.12 管理工程师的职责70

10.4.5 几种不同储存方法70

5.4.4 实施70

1.4.13 生产率对社会的影响70

5.4.5 评价后的会谈71

14.5.5 网络模型在解决工业管理工程中的应用71

4.4.10 宽放71

第1.5章 生产率的测定与提高72

1.5.1 引言72

13.3.6 连续决策程式和原理72

5.4.6 评定结果的监督、审查和应用72

11.4.3 库存的类型72

1.5.2 基本定义72

8.4.5 防止不可靠检查员的可靠检查体系72

3.4.4 建立装配线模型使用的参数72

6.6.3 压抑的测定72

等5.5章 人力资源管理度量与利用73

5.5.1 引言73

5.5.2 人力投资:一种资本投资73

3.4.5 对指派各工作单元至各站的先后次序限制73

6.6.4 职业性压抑的原因74

5.5.3 估计人力资本的经济学方法74

7.7.5 机床控制装置74

7.7.4 加工中心74

11.4.4 库存的管理74

13.3.7 损失积分74

2.3.10 恶化标准的补救74

1.5.3 生产率的最优化74

12.5.4 趋势75

12.5.5 结论和建议75

3.4.6 一种装配线平衡方法75

7.7.6 工件编程75

第8.5章 可靠性与维修性76

8.5.1 引言76

5.5.4 人力资源会计的补充方法76

1.5.4 衡量生产率所需信息的基本来源76

13.3.8 决策信息76

14.5.6 结束语76

7.7.7 数控的应用76

5.5.5 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应用和考查77

13.3.9 共轭分布77

第12.6章 促进使用的系统设计77

12.6.1 引言77

12.6.2 使用型式77

12.6.3 对机构的影响77

3.4.7 平衡同时生产多种型号产品的装配线77

1.5.5 如何计算服务产出:工作单元分析法77

5.5.6 总结78

12.6.4 信息处理系统实施的研究型式78

第7.8章 成组技术78

7.8.1 引言78

3.4.8 混流型号关系78

3.4.9 一个例子79

13.3.10 决策策略79

6.6.5 职业性压抑的控制79

12.6.5 与系统使用有关的要素79

2.3.11 作为刺激计划的测定日工作79

4.4.11 计算标准工时79

11.4.5 库存控制中的技术79

13.3.11 结论80

3.4.10 装配用传送带的不同结构形式80

7.8.2 零件族的形成和机床并组80

8.5.2 可靠性指标81

10.4.6 自动存取系统81

2.3.12 传统刺激计划的设计81

4.4.12 暂用标准81

第5.6章 劳资关系:管理工程师特殊问题81

5.6.1 劳资关系、人事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他们之间的相对范畴81

6.6.6 结论81

12.6.6 设计过程82

3.4.12 装配线上的工作扩展82

4.4.13 准备工时的标准82

3.4.11 计算机辅助装配线82

第13.4章 管理工程师适用的设计及实验方法82

13.4.1 综述82

5.6.2 劳资谈判劳方(行业工会)与工会的自我印象82

4.4.14 工时标准的修订82

4.4.15 标准数据83

5.6.3 1933年后美国工会的复兴84

12.6.7 为使用而设计84

第3.5章 机器干扰:指派机器给操作者85

3.5.1 引言85

3.5.2 问题的重要性85

8.5.3 系统可靠性模型85

6.7.1 引言85

6.7.2 与雇主的关系85

第6.7章 工作效能与残疾人85

5.6.4 劳资谈判中美国立法记录85

7.8.3 分类编码系统86

7.8.4 设计合理化86

6.7.3 工作要求的分析86

3.5.4 工作绩效衡量86

13.4.2 基本知识86

3.5.3 机器干扰问题86

5.6.6 工作评价计划86

5.6.5 劳资谈判中的适应技巧--管理工程师的特殊问题86

4.4.16 公式的建立87

第12.7章 办公室自动化87

12.7.1 引言87

12.7.2 办公室信息系统的前景87

3.5.6 操作者排队制87

3.5.5 机器干扰模型87

13.4.3 设计88

10.4.7 货栈系统的设计89

4.4.17 辅助工作标准的秒表测定89

7.8.5 成组工艺装备89

3.5.7 专门名词的定义89

8.5.4 可靠性要求的分配89

1.5.6 利用生产率测定制度改善经营管理90

第2.4章 职务与任务分析90

2.4.1 引言90

12.7.3 OIS原型90

7.8.6 成组作业进度计划90

4.4.18 标准的应用90

5.6.7 工作测定与生产标准90

8.5.5 可靠性设计91

2.4.2 与职务有关的信息的用途91

2.4.3 职务分析过程的方面91

6.7.4 各种残疾状况91

3.5.8 数据的收集和使用91

7.8.7 成组技术的经济性92

12.7.4 OIS用户的连系92

2.4.4 一项职务分析计划的准备92

4.5.2 PMTS方法的早期发展92

第4.5章 预定动作时间的系统92

4.5.1 引言92

3.5.9 计算机器干扰的一些经典方法92

5.6.8 申诉程序的要点93

11.4.6 库存系统93

第9.4章 投资方案的选择与分析93

9.4.1 投资方案选择的判断规则93

第13.5章 假设检验和统计推断93

8.5.6 人的因素93

13.5.2 统计推断93

2.4.5 职务分析的观察和面谈93

13.5.1 引言93

4.5.3 PMTS的定义94

8.5.7 可靠性的度量94

13.5.3 统计假设检验95

10.4.8 货栈系统建成后的验证96

2.4.6 职务分析的写作96

13.5.4 已知方差,检验均值96

第1.6章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96

1.6.1 引言96

1.6.2 基本模式与概念96

5.6.9 激励性工资支付方法96

2.4.7 职务分析材料的编制和审查97

4.5.4 计算机化97

4.5.5 预定动作时间系统97

1.6.3 对创造性的需求98

7.9.1 批量和制造模式98

第7.9章 计算机化制造系统98

8.5.8 维修性98

第11.5章 生产能力的测定与管理98

2.4.8 常规的职务分析程序98

11.5.1 引言98

7.9.2 计算机化制造系统99

12.7.5 办公室信息系统模型99

11.5.2 能力管理包括的各种因素99

5.6.10 劳方取得技术数据的权利100

10.5.1 引言100

第10.5章 能源管理100

11.5.3 能力的概念100

13.5.5 未知方差,检验均值100

6.7.5 结束语100

8.5.9 有效度100

13.5.7 方差是已知的,对两个总体平均的假设检验101

13.5.6 单方差的假设检验101

10.5.2 规划开始101

1.6.4 有创造性的个人101

13.5.8 具有相等的未知方差的两个均值的假设检验102

3.5.10 排队论方法102

1.6.5 创造性的思维102

11.5.4 确定能力指标103

13.5.9 两总体方差相等的假设检验103

第6.8章 人-机系统设计103

7.9.3 CMS的规划103

8.5.10 可靠性增长103

10.5.3 能源检查103

6.8.1 引言103

13.5.10 方差未知且不相等的两均值相等的假设检验104

6.8.2 显示器104

8.5.11 可靠性规划的设计与管理104

2.4.9 构成的职务分析方法104

1.6.6 组织的气氛105

5.6.11 工资激励制度下仲裁的现行状况105

12.7.6 OIS进入办公室105

13.5.11 置信区间估计105

第7.10章 连续过程控制中的计算机106

7.10.2 早期的控制实践106

7.10.1 引言106

12.7.7 OIS结论106

7.10.3 气动信号传输106

7.10.4 电子学和计算机控制107

13.5.12 两个以上的总体的等均值和等方差检验107

6.8.3 控制器107

1.6.7 行动计划107

7.10.6 分散控制的定义108

7.10.5 数字控制信号的传输108

9.4.2 分析的方法108

10.5.4 运转及维修(O M)改进108

10.5.5 能源管理机会108

1.6.8 结论108

13.5.13 进一步的考虑108

11.5.5 支持能力管理的技术的应用109

11.5.6 总结和结论109

7.10.7 过程控制的配置109

3.5.11 模拟/回归法109

6.8.4 显示器和控制器的配置109

第11.6章 材料需要计划110

11.6.1 综述110

7.10.8 如何使控制分散111

11.6.2 MRP的基本逻辑111

6.8.5 总结111

7.10.9 在线计算机112

3.5.12 模拟112

7.10.10 分时显示图形112

5.6.12 “新”的参与管理运动112

3.5.13 各种假定的讨论113

7.10.11 分散控制中的计算机113

7.10.12 在控制测量方面的趋势113

第2.5章 职务设计113

2.5.1 引言113

2.5.2 职务设计有关的系统113

5.6.13 关于过渡时期劳资集体谈判的最终结论113

10.5.6 管理工程,能源管理及维修113

6.9.2 手工工具113

6.9.1 引言113

第6.9章 手工工具,机器和工作场所的设计113

13.6.1 回归分析引言114

第13.6章 回归与相关114

7.10.14 未来的可能性114

7.10.13 在控制动作方面的趋势114

6.9.3 机器115

7.11.1 传感器分类115

第7.11章 传感器技术115

3.5.14 结论115

10.5.7 设施与能源管理116

7.11.2 常用传感器的基本描述116

2.5.3 任务的来源117

13.6.2 两个变量的回归与相关118

6.9.4 工作场所118

11.6.3 MRP的应用118

2.5.4 创造任务的社会和技术系统的决策119

4.5.6 工作衡量技术的展望119

7.11.3 传感器技术的未来趋势120

2.5.5 约束任务集中的社会和技术决策120

10.5.8 新型能源121

10.5.9 小结121

2.5.7 将职务联系起来的资源121

2.5.6 由个人带入组织的约束121

11.6.4 MRP的实施121

第4.6章 工作抽查121

4.6.1 引言121

4.6.2 基本工作抽查的定义121

9.5.2 工程经济分析的过程122

9.5.1 引言122

2.5.8 职务设计类型122

4.6.3 工作抽查研究的目的122

6.9.5 办公室和建筑物122

第9.5章 经济风险的分析122

9.5.3 经济风险分析的概念123

10.6.2 权势、交流与位置123

10.6.1 引言123

第10.6章 办公室平面布置123

4.6.4 收集数据的方法123

第6.10章 噪声和振动124

6.10.1 引言124

10.6.3 领地、侵入和过度拥挤124

6.10.2 噪声的传播124

13.6.3 多元线性回归126

4.6.5 决定观测时间的方法126

10.6.4 噪声127

6.10.3 对噪声的主观响应127

10.6.5 空间关系对接见的影响128

4.6.6 计算置信区间的程序129

第11.7章 设备维修的管理与控制129

11.7.1 设备维修管理的任务129

10.6.6 规划研究129

9.5.4 经济风险分析的概率方法129

2.5.9 支持职务设计的分析方法130

11.7.2 有效利用率,经济性,故障和设备维修管理数据的分析130

9.5.5 连续事件的现值期望值130

6.10.4 仪器装备131

4.6.7 确定所需观测次数的方法131

13.6.4 一些实际问题133

11.7.3 设备维修管理的职能、组织与系统133

6.10.5 噪声测量133

6.10.6 噪声控制方法134

10.6.7 相对接近要求134

4.6.8 求标准时间的程序135

11.7.4 设备状态诊断维修系统135

11.7.5 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工人技能与积极性135

13.6.5 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程序的要点136

4.6.9 选择工作分类的考虑因素137

2.5.10 集合任务和理顺界限的标准138

4.6.10 逐项程序举例138

第13.7章 排队论139

6.10.7 降低噪声的典型例子139

2.5.11 设计新职务的过程和策略139

13.7.1 引言139

13.7.2 到达模式(输入过程)139

2.5.12 现有职务重新设计的步骤和策略140

4.6.11 A相互有关系的工作伙伴140

13.7.3 服务机构140

13.7.5 排队系统的分析141

11.7.6 在一家电器工业公司中由公司全体人员都参加的设备维修活动实例141

2.5.13 结论141

4.6.12 A随机一天数效果141

13.7.4 排队规则141

13.7.6 记号142

9.5.6 模拟方法142

13.7.7 对于M|M|1的解析方法143

4.6.13 A研究的附加天数143

9.5.7 总结143

11.7.7 一家日本钢铁厂为了提高工人积极性和设备有效利用率而实行的一种维修和生产制度143

13.7.8 M|G|1排队144

第6.11章 照明144

6.11.1 照明设计144

4.7.2 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衡量145

第4.7章 计算机化的工作衡量145

6.11.2 健康与安全145

6.11.3 效能145

4.7.1 工作衡量的前景145

11.7.8 办公用机器的维修管理145

13.7.9 M|M|S1排队145

9.6.1 引言146

第9.6章 生产经济学146

4.7.3 管理控制用的工作衡量子系统146

4.7.4 数据收集的自动化146

9.6.2 投入物的生产率147

13.7.10 队列的网络147

第11.8章 工作日程148

4.7.5 计算机化工作衡量系统148

11.8.2 传统的和变通的工作日程:内容与使用对象148

13.7.11 M|Ek|M1排队148

11.8.1 引言148

9.6.3 投入物替代148

13.7.12 GI|G|S排队148

13.7.13 有限顾客源或机器干扰模型148

9.6.4 线性生产系统150

13.7.14 优先权排队150

6.11.4 舒适151

13.7.15 排队论的模拟分析151

9.6.5 线性生产系统的生产成本152

6.11.5 美观152

6.11.6 试验模型152

13.7.16 一个库存应用153

13.7.17 排队论的近似方法154

第6.12章 气候154

13.7.18 非指数型排队及其相位型分布154

9.6.6 非线性生产系统的生产成本154

6.12.1 空气的量和质154

9.6.7 生产成本和产量决策155

6.12.2 热舒适155

第13.8章 马尔可夫(Markov)链156

13.8.1 引言156

13.8.2 马尔可夫链的正式定义156

11.8.3 变通的工作日程对雇主和职工的作用156

9.6.8 投入物的需要和支出157

6.12.3 热应激158

13.8.3 高阶转移概率160

9.6.9 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161

4.7.6 益处161

13.8.4 状态分类162

9.6.10 生产能力的扩展163

6.12.4 冷应激163

13.8.5 马尔可夫链的渐近性质164

11.8.4 管理成效及存在问题164

第6.13章 毒物学165

6.13.2 损害神经的毒物的作用机理165

6.13.1 引言165

13.8.6 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165

13.8.7 转移概率矩阵的估计166

13.8.8 其它议题166

6.13.3 接触化学物质的测定166

6.13.4 损害神经的毒物及其影响167

第13.9章 时间序列预测168

13.9.1 预测应具有的性质168

13.9.2 时间序列168

4.7.7 展望168

4.7.8 结论168

第4.8章 标准数据的开发和应用169

4.8.1 概论169

6.13.5 急性和慢性行为影响的预防171

13.9.3 经验方法171

4.8.2 开发综合标准数据173

第6.14章 职业安全的管理173

6.14.1 安全专业人员173

6.14.2 安全计划的基本原理173

11.9.1 引言175

第11.9章 人员调度175

11.9.2 人员调度问题--一般方法175

6.14.3 政府的强制性规定177

11.9.3 工作计划178

4.8.3 开发分析标准数据179

13.9.4 一个统计方法181

6.14.4 工业标准与协标准184

第13.10章 控制模型185

13.10.1 引言185

6.14.6 查明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原因185

6.14.5 行政上对事故预防的反应185

13.10.2 定义、术语和方法186

6.14.7 直接事故预防措施188

4.8.4 应用分析标准数据制订计划188

11.9.4 动态人员调度管理系统188

13.10.3 基本控制模型188

第4.9章 辅助作业的测定和控制190

4.9.3 操作环境对管理和雇用人员的影响190

4.9.2 需要认识的问题190

4.9.1 引言--需求190

4.9.5 有效性指数191

4.9.4 构成辅助成本的关键方面191

11.9.5 结论191

11.10.1 采购工作在总体战略与业务效能中的作用192

4.9.7 进行改进的基础192

第11.10章 采购工作:一种战略性的力量192

4.9.6 促进因素192

11.10.2 采购过程193

4.9.10 收集信息194

4.9.9 分析小组的构成194

4.9.8 初步分析194

13.10.4 高级控制模型194

13.10.5 管理工程中控制模型的应用和选择196

11.10.3 货源战略与供应风险分析197

4.9.11 综合和应用199

11.10.4 采购成本控制202

4.9.13 实施计划和战略方针202

4.9.12 研究资料的提交202

11.10.5 当前采购工作的动向203

4.9.14 测定技术和标准203

11.10.6 本章摘要204

13.10.6 展望未来204

4.9.15 系统的实施205

11.11.1 引言205

11.11.2 系统功能和参数205

第11.11章 分销与后勤205

第13.11章 计算机模拟206

13.11.1 模拟模型引论206

13.11.2 建模方法207

11.11.3 系统模型化原理208

11.11.4 客户分配模型210

4.9.16 运转系统210

13.11.3 模拟语言212

11.11.5 送货模型213

4.9.18 总结报告和介绍217

4.9.17 介绍给业务领导和雇员们的方式217

13.11.4 统计结果218

4.9.19 后继措施,系统再调整和支持219

11.11.6 方法222

13.11.5 模拟的应用225

13.11.6 总结228

1987《现代管理工程手册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G·萨尔文迪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管理知识手册(1986 PDF版)
现代管理知识手册
1986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现代管理译丛  生产管理工程(1987年12月第1版 PDF版)
现代管理译丛 生产管理工程
1987年12月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设备管理工程( PDF版)
现代设备管理工程
现代管理工程手册  下(1987 PDF版)
现代管理工程手册 下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设备管理工程学(1988 PDF版)
现代设备管理工程学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现代管理会计手册(1992 PDF版)
现代管理会计手册
1992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化工企业经营管理概论(1988 PDF版)
化工企业经营管理概论
1988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工业管理工程(1993 PDF版)
现代工业管理工程
199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物资管理工程(1989 PDF版)
现代物资管理工程
1989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现代工程师手册(1986 PDF版)
现代工程师手册
1986 北京:北京出版社
工程项目管理手册(1992 PDF版)
工程项目管理手册
199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现代消防管理手册(1996 PDF版)
现代消防管理手册
1996 北京市:企业管理出版社
现代管理科学手册(1994 PDF版)
现代管理科学手册
199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软件工程  上  管理技术篇(1999 PDF版)
现代软件工程 上 管理技术篇
1999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现代行政管理手册(1987 PDF版)
现代行政管理手册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