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求取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哲学的党性8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1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6

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2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2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6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31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1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1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35

第二节物质的根本属性及存在形式38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8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2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44

第三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6

一、意识的起源46

二、意识的本质51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55

四、意识的作用57

第三章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63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63

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63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67

三、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和系统论72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78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78

二、事物存在的过程性构成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80

三、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性82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4

一、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84

二、辩证法同诡辩论的区别86

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87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92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92

一、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92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2

三、掌握矛盾的分析方法,克服形而上学的面性109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112

一、质、量、度113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18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2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128

一、辩证的否定128

二、否定之否定132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37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45

第一节现象和本质146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146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47

三、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149

第二节形式和内容150

一、形式和内容的含义150

二、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151

三、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切实做好各项工作154

第三节原因和结果155

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155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56

三、正确把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努力搞好本职工作159

第四节必然性和偶然性160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160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61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63

第五节可能性和现实性164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64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66

三、学习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168

第六节全局和局部170

一、全局和局部的含义170

二、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171

三、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促进国家兴旺发达172

第六章认识和实践177

第一节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177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77

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180

三、科学的可知论181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182

第二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183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84

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87

三、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89

第三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190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90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95

三、认识发展的规律性197

四、提高主体认识能力198

第七章真 理201

第一节客观真理201

一、真理的客观性201

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03

第二节真理的辩证性质205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05

二、真理和谬误209

第三节检验真理的标准213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3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14

三、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属性215

四、坚持真理和为人民谋利益218

第八章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220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20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特殊性221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24

三、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226

第二节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31

一、社会发展是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231

二、社会规律实现的条件233

三、社会规律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234

第三节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235

一、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235

二、人的活动的能动性的表现236

三、历史过程中的自发性与自觉性237

第九章社会基本矛盾241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41

一、生产力241

二、生产关系244

三、生产方式246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48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50

一、经济基础250

二、上层建筑251

三、社会经济形态252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53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56

一、社会基本矛盾256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57

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58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5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259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26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61

第十章阶级和国家265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265

一、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的本质265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69

三、阶级分析方法271

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272

第二节国 家274

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74

二、国家的职能275

三、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276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27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78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81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282

第十一章社会意识286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86

一、社会意识的含义与构成286

二、社会意识的本质289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92

第二节意识形态诸形式296

一、意识形态的形成296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及其作用298

三、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关系302

第三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305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305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307

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309

第十二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13

第一节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313

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与进步的标志313

二、两种历史观的对立316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8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21

一、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21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322

三、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324

四、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325

第三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26

一、群众观点是马列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327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327

三、执政党要更加自觉坚持群众路线329

1995《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肖安枢等主编 1995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5 PDF版)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5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
1997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1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90 北京: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2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8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8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  改革之路的哲学沉思(1986 PDF版)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 改革之路的哲学沉思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9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