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的对象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三、哲学的历史发展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1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1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2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学2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学的关系26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30

第二章 物质35

第一节 物质观35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35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7

第二节 运动、时间、空间40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0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44

三、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统一45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9

一、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49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50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司法工作的基本原则55

第三章 意识59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59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9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61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63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63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66

三、人工智能67

第三节 意识的结构和作用70

一、意识的结构70

二、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72

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77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82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82

一、联系的普遍性82

二、联系的复杂性83

三、联系的系统性86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89

一、运动、变化和发展89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90

三、发展的规律性91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94

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94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95

三、法律工作者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99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03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103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03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9

三、矛盾分析方法113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115

一、质、量、度116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1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20

一、肯定和否定121

二、否定之否定123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26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26

一、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26

二、原因和结果的方法论意义130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32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32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方法论意义134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36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36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方法论意义138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142

一、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42

二、内容和形式的方法论意义145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148

一、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48

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51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154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54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彻底的可知论154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156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58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159

一、实践的特征和形式159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63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67

一、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167

二、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73

第四节 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175

一、思维方式175

二、思维方法176

第八章 真理和价值184

第一节 真理184

一、真理的客观性184

二、真理的辩证发展187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190

第二节 价值193

一、价值的本质193

二、价值的评价196

三、价值的创造199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201

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201

二、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205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208

一、实事求是208

二、法律工作者必须遵循认识规律211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216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16

一、两种历史观的对立216

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221

三、法律工作者必须树立唯物史观223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25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社会226

二、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227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29

一、地理环境229

二、人口因素232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34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237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37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237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42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46

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24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50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革254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54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257

三、社会主义改革260

第十一章 阶级 国家 社会革命263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63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63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66

三、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269

第二节 国家271

一、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271

二、国体、政体和无产阶级专政273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77

第三节 社会革命279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79

二、社会革命的条件和社会历史作用281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285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85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285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88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292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292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294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297

一、诸社会意识形态及其特点297

二、诸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306

第十三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1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0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对立31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312

三、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制约性315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18

一、历史发展中的个人318

二、杰出人物的作用及其历史制约性319

第三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28

一、群众观点328

二、司法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329

第十四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332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332

一、社会进步332

二、社会文明336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341

一、人的本质341

二、人的价值344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348

一、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48

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51

1994《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馥洁主编;孙克强等撰 1994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1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马克思主义哲学(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78 PDF版)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78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0 青岛:青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1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冀鲁豫军区抗日战争战史(1994 PDF版)
冀鲁豫军区抗日战争战史
1994 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6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