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第二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产生、发展6

一、唯心主义6

二、唯物主义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8

第四节 农业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树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世界观,坚定从事农业工作的信心2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掌握农业科学研究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法21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22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2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25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25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2

三、时间和空间40

一、意识的起源47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7

二、意识的本质52

三、意识的作用57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60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原则60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62

三、从我国实际出发,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64

第三章 对立统一规律68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8

一、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68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72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74

第二节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76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6

二、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82

三、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90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3

一、矛盾的普遍性93

二、矛盾的特殊性94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02

第四章 质量互变规律106

第一节 质、量、度106

一、质106

二、量109

三、度111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13

一、量变和质变113

二、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116

三、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118

第三节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120

一、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120

二、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122

三、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123

一、肯定和否定125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125

第五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25

二、辩证的否定观126

三、学习辩证否定观的意义129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31

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131

二、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33

三、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136

第三节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39

一、新事物与旧事物139

二、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41

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143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作用143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43

二、唯物辩证法范畴的作用144

第二节 现象和本质145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145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46

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148

第三节 形式和内容149

一、事物的形式和内容149

二、形式的内容的辩证关系150

三、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53

一、事物的因果联系154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154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56

三、分析原因,研究结果158

第五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59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59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60

三、透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63

第六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65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65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67

三、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现代化的实现168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170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170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70

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172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174

第二节 实践决定认识176

一、什么是实践176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80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85

一、由实践到认识185

二、由认识到实践192

三、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93

一、归纳与演绎194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方法194

二、分析与综合197

三、抽象与具体199

四、逻辑与历史202

第八章 真理205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05

一、真理的客观性205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09

第二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14

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214

二、实践标准的辩证性218

第三节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221

一、真理和谬误221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224

三、为真理而斗争226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229

第一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29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29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历史观的根本缺陷230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233

一、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237

第二节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237

二、适当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239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241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246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46

一、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46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50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254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57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5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61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264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264

二、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6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6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269

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71

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74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276

第十一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28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81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81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86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89

四、阶级的消灭293

第二节 国家295

一、国家的产生和实质295

二、国体和政体297

三、国家的职能299

四、国家的消亡302

第三节 社会革命303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303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306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307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11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311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311

二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12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316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316

二 道德319

三 科学323

四 艺术325

五 宗教329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333

一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333

二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37

三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340

第十三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42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42

一 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342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43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48

一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348

二 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351

第三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356

一 党的群众观点356

二 党的群众路线358

1983《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五所农业院校哲学教材编写组编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1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马克思主义哲学(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78 PDF版)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78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0 青岛:青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1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冀鲁豫军区抗日战争战史(1994 PDF版)
冀鲁豫军区抗日战争战史
1994 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6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