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求取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基本形态4

四、哲学的党性7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1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12

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14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14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17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20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20

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20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4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7

第二节意识的能动性30

一、意识的起源30

二、意识的本质33

三、意识的作用36

第三节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39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39

二、主观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42

三、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44

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7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47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47

二、事物联系的系统性49

三、事物联系的条件性51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52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52

二、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55

三、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57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59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59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0

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62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5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65

一、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65

二、内因和外因7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1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76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76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79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81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83

一、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83

二、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87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9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92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92

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93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93

三、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95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96

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9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97

三、通过偶然揭示必然的意义100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102

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102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04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好的可能性105

第四节内容和形式107

一、什么是内容和形式107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08

三、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110

第五节现象和本质111

一、什么是现象和本质111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13

三、认识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114

第六章认识和实践116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16

一、科学的可知论116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119

三、坚持认识论中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21

第二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125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26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8

三、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31

第三节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33

一、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34

二、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属性137

三、坚持真理和为人民谋利益141

第七章认识的辩证过程144

第一节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44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44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150

三、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52

第二节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154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54

二、真理和谬误158

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61

第三节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63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163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166

三、提高主体认识能力167

第八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0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170

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171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173

三、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175

第二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7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8

二、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81

三、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183

第三节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85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85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88

三、观察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190

第九章社会基本矛盾192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92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92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97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00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02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0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06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11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12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213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的直接动力215

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219

第十章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224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224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25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7

三、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228

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231

第二节国家232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32

二、国家的职能235

三、国家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36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238

一、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238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42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44

第十一章社会意识及其形式248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48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48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50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53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255

一、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255

二、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59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63

一、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26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65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67

第十二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71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71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271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73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277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79

一、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79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281

三、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285

第三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87

一、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87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290

三、执政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292

第十三章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296

第一节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296

一、人生观及其基本类型296

二、共产主义人生观300

三、加强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302

第二节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303

一、人的社会价值303

二、人的自我价值306

三、批判资产阶级的价值观308

第三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309

一、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09

二、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311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3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6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马克思主义哲学(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78 PDF版)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78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6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0 青岛:青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1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冀鲁豫军区抗日战争战史(1994 PDF版)
冀鲁豫军区抗日战争战史
1994 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