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求取 ⇩

第一章 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8

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12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13

二、针对新的实际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15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18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18

第一节 世界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1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8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0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23

四、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26

第二节 自在世界向属人世界的转化28

一、自然界的优先地位28

二、人化自然29

三、自在世界不断向属人世界转化31

第三章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35

第一节 意识的本质35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6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7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的反映38

四、意识和思维模拟41

第二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42

一、意识的基本形式42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43

三、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原则和条件45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4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47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47

二、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51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54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54

二、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55

三、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性56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57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57

二、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59

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60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64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64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64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65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8

一、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68

二、内因和外因70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1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分析方法71

二、矛盾的特殊性73

三、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78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81

第一节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81

一、质81

二、量83

三、度85

第二节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86

一、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86

二、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客观性和普遍性87

三、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飞跃)和统一89

第三节 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91

一、量变形式的多样性91

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92

三、量变质变相互渗透92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96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96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96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97

三、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99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00

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00

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2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04

第八章 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范畴108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109

一、什么是本质和现象109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09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111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111

一、什么是内容和形式111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12

三、学习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114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114

一、事物的因果联系及其特点114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15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17

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11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18

三、善于通过偶然揭示必然120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20

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120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22

三、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123

第二篇 历史唯物主义125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125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125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同题126

二、以往历史观的根本缺陷127

三、唯物史观的创立129

第二节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131

一、科学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31

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132

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133

四、为研究社会生活问题的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4

五、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135

第三节 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35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36

二、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137

三、劳动是人类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前提138

四、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138

第十章 社会的物质性141

第一节 社会存在的物质性141

一、地理环境141

二、人口143

三、生产方式145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147

一、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47

二、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149

第十一章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54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54

一、生产力系统154

二、生产关系系统156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5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59

一、经济基础159

二、上层建筑160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61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63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63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态的规律164

三、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1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改革166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166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168

第十二章 社会的政治生活171

第一节 社会群体和政治组织171

一、阶级171

二、国家175

三、政党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180

一、社会革命180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182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188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88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88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90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93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194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几种主要形式196

一、艺术196

二、道德197

三、宗教199

四、政治和法律思想200

第十四章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2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202

一、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202

二、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203

三、科学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205

第二节 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207

一、科学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207

二、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2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与科学发展212

一、科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212

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科学的条件213

第十五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远景216

第一节 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16

一、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216

二、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19

三、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221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23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23

二、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224

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6

第三篇 认识论230

第十六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3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的对立和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230

一、什么是认识论230

二、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231

三、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232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23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37

一、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237

二、反映的能动性239

三、反映和选择240

第十七章 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244

第一节 主体和客体244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对主体和客体的理解24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体和客体的科学规定246

第二节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250

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250

二、研究主体客体关系的意义253

第十八章 实践和认识256

第一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56

一、实践的特征和基本形式256

二、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259

第二节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262

一、认识的相对独立性262

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63

第十九章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267

第一节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67

一、感性认识267

二、理性认识268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69

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270

第二节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71

一、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271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272

第三节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74

一、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274

二、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275

三、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77

第二十章 真理280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80

一、真理的客观性280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81

三、真理和谬误283

第二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84

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284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86

三、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287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289

一、价值的哲学含义及其特征289

二、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291

三、真理与价值统一的重大意义293

第二十一章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295

第一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295

一、归纳和演绎295

二、分析和综合296

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298

四、逻辑与历史相一致299

第二节 科学的思维方式302

一、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的思维方式302

二、现代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305

三、改革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309

第四篇 人的学说313

第二十二章 人的属性和人的本质313

第一节 人的属性313

一、人的自然属性313

二、人的社会属性314

三、人的主体性316

第二节 人的本质318

一、哲学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种种观点319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320

第三节 个人和社会322

一、个人和社会322

二、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24

第二十三章 人的需要和人的行为329

第一节 人的需要329

一、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329

二、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330

三、人的需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33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需要334

第二节 人的行为337

一、人的需要引起人的行为337

二、人的行为的本质特征及其分类338

三、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340

第二十四章 人的价值343

第一节 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343

一、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的一些主要观点343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人的价值观346

第二节 科学的人的价值观和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348

一、科学的人的价值观348

二、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351

第二十五章 人的素质356

第一节 人的素质356

一、什么是人的素质356

二、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357

第二节 人的素质与社会历史的关系360

一、人的素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361

二、人的素质给社会历史以巨大的影响363

第三节 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364

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364

二、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65

第二十六章 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370

第一节 人的发展370

一、劳动与人的发展370

二、人的历史发展372

第二节 人的解放376

一、人的解放即人的自由376

二、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378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379

一、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379

二、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是人的最大幸福380

后记384

1989《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昌文,肖官礼主编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
1983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修订本)(1983年09月第1版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修订本)
1983年09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讲授纲要(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讲授纲要
重庆师范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纲要(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纲要
1991 北京:法律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
1997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纲要(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纲要
1989 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学习提要(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学习提要
1985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1992.0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
1992.02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1991 PDF版)
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
1991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纲要(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纲要
198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纲要(1996 PDF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纲要
199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教与学(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教与学
198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学纲要(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学纲要
1984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的发生是哲学中伟大的革命变革(1951 PDF版)
马克思主义的发生是哲学中伟大的革命变革
1951 上海:中华书局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提纲  修订稿(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提纲 修订稿
1984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