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 | 蔡振生著 编者 |
---|---|
出版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1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823698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4516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1
引言1
第一章在传统教育中植根与整顿2
一、幼年家庭教育2
家庭身世3
幼年教育4
二、青年科举仕途6
年少得志的科举名士6
殿试对策的思想倾向12
三、十载试差学官14
整顿科举考试14
从经心书院到尊经书院20
《輶轩语》和《书目答问》24
四、清流健将风范29
清流奏议的双重涵义29
宦术与清廉37
五、山西抚任兴革39
治晋举措与令德堂39
接受李提摩太“西化”方案:认识西学的开始43
第二章西学教育的尝试与启动50
一、试办西学的粤督50
面向洋务教育的思想转变:《筹议海防要策折》50
西学教育的初步尝试:广东水陆师学堂和洋务五学55
整顿中学的另一种努力:广雅书院62
二、西学教育的启动67
两湖书院的创办69
自强学堂的初设73
第三章新教育的猛进76
一、暂署两江,急办教育76
立国出于立学的救国主张:《吁请修备储才折》76
储才学堂78
自强军与陆军学堂、铁路学堂80
第一次派遣学生游学83
二、返任湖广,大举兴学85
两湖书院的改章85
自强学堂的改制89
湖北新军与武备学堂95
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101
戊戌变法期间的科举新章107
留日新决策与湖北官派生113
第四章调和新旧的教育构想《劝学篇》121
一、《劝学篇》的政治背景:会通中西,权衡新旧121
变法右翼的政治立场121
卫道固本的思想动机128
二、《劝学篇》的理论架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30
内篇内涵130
外篇概要135
中西学的关系:先后、会通和体用138
三、《劝学篇》的教育思想:近代教育的整体构想143
四、综论《劝学篇》的历史影响155
第五章近代教育制度的奠基人163
一、“新政”初期教育的系统设计与试验163
清末“新政”与教育改革纲领:江楚三折163
湖北学校系统的通盘规划:《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173
再署两江和设立三江师范学堂184
二、入京厘定学制187
制定游学章程:清末留学政策的正式确立187
奏定学堂章程:近代中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192
专设学务大臣:建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思想的提出204
三、废科举,奖励学堂出身206
由递减科举到立停科举206
奖励学堂出身210
第六章向传统教育的离异与回归214
一、督鄂后期新教育的推广214
二、存古学堂的幻灭与余绪224
三、入阁拜相,兼掌学部232
第七章结论——张之洞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237
一、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与思考重心239
二、张之洞教育思想的中学渊源和西学认知241
三、张之洞教育思想的理论构成与历史定位245
附录(一)张之洞生平大事和教育著作年表252
附录(二)参考文献目录268
1994《张之洞教育思想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蔡振生著 1994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当代大学生疑难问题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丛刊第45辑
- 1987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儒家教育思想研究
- 北京:中华书局
-
-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
- 1985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大学教育思想研究
- 1987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
- 1988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恽代英教育思想研究
- 1993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我们怎样思维 经验与教育
- 199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严复教育思想研究
- 1993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梁启超教育思想研究
- 1993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俞子夷教育思想研究
- 1993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泰国股市纵横术
- 1992 台湾:国际商学出版社
-
- 张謇教育思想研究
- 1995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教育思想专题研究
- 1988 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
-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之研究
- 1989 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
- 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 1996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