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第3册 杂粮作物》求取 ⇩

第七章玉米1

第一节 概述1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

二、玉米的起源和分布2

三、解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3

第二节 玉米的植物学特征4

一、根4

二、茎5

三、叶5

四、花6

一、玉米的类型8

第三节 分类和品种8

五、子实8

二、玉米的优良品种10

第四节 玉米的生物学特性12

一、玉米的阶段发育特点12

二、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14

三、玉米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18

第五节 玉米的栽培技术20

一、玉米的栽培制度20

二、整地23

三、施肥24

四、播种29

五、田间管理33

六、玉米空秆、倒伏和秃穗的原因及其防止37

七、收获与贮藏40

八、青贮和青饲玉米的栽培特点40

第八章高粱42

第一节 概述42

一、高粱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42

二、分布与生产概况42

第二节 高粱的形态特征43

一、根43

二、茎43

三、叶44

四、花序45

一、分类46

第三节 高粱的分类和主要品种46

五、果实46

二、主要品种48

第四节 高粱的生物学特性49

一、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49

二、高粱的有毒性及其消除51

三、高粱穗的分化过程51

四、高粱的开花授粉特点52

第五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53

一、栽培制度53

二、整地53

三、施肥54

四、播种与移栽54

五、田间管理56

六、收获与贮藏57

七、再生高粱的栽培58

第九章60

第一节 概述60

第二节 粟的形态特征61

第三节 粟的分类和主要品种63

一、粟的分类63

二、粟的主要品种64

第四节 粟的生物学特性65

一、粟的发育时期65

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69

一、栽培制度72

第五节 栽培技术72

二、整地73

三、施肥74

四、播种74

五、田间管理76

六、收获与留种78

第十章黍(稷)79

第一节 概述79

第二节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79

一、形态特征79

二、生物学特性81

第三节 栽培技术83

第一节 概述85

第十一章荞麦85

第二节 荞麦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86

一、荞麦的植物学特征86

二、荞麦的生物学特性87

第三节 分类与品种91

一、荞麦的分类91

二、华中地区的荞麦品种92

第四节 荞麦的栽培技术93

一、栽培制度93

二、整地94

三、施肥95

四、播种96

五、田间管理98

六、选种100

七、收获100

第十二章豆类作物概述101

第一节 豆类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01

第二节 豆类作物在我国和湖南湖北两省的分布102

第三节 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其与栽培的关系103

一、根103

二、茎105

三、叶105

四、花106

五、荚107

七、耐旱、耐湿和耐寒能力108

六、子实108

八、连作和间作109

第十三章大豆111

第一节 概述111

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11

二、大豆在我国及其他各国的分布112

第二节 大豆的植物学特征及其分类114

一、大豆的植物学特征114

二、大豆的分类及优良品种117

第三节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119

一、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119

二、大豆光照阶段的特性131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132

第四节 大豆的栽培技术134

一、栽培制度134

二、整地134

三、施肥136

四、播种139

五、田间管理143

六、收获贮藏145

第十四章蚕豆147

第一节 概述147

第二节 蚕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48

一、植物学特征148

二、生物学特性151

第三节 分类与品种155

第四节 栽培技术156

一、轮作与间作156

二、整地157

三、施肥157

四、精选种子和种子处理159

五、播种159

六、田间管理162

七、收获164

第十五章豌豆166

第一节 概述166

一、植物学特征167

第二节 豌豆的特征特性167

二、类型和品种168

三、生物学特性169

第三节 栽培技术171

一、轮作和整地171

二、种子处理和播种171

三、间作和混作172

四、施肥173

五、中耕、除草、支架、灌排174

六、收获贮藏174

第十六章甘薯176

第一节 概述176

一、甘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76

二、甘薯的分布和生产概况177

第二节 甘薯的植物学特征178

一、根178

二、茎179

三、叶180

四、花序和花181

五、果实和种子181

第三节 甘薯的分类和品种182

第四节 甘薯的生物学特性184

一、甘薯的生长发育过程184

二、甘薯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194

第五节 甘薯的栽培技术196

一、甘薯的栽培制度196

二、整地197

三、施肥200

四、育苗205

五、采苗、选苗和薯苗处理212

六、扦插定植213

七、田间管理220

八、收获227

九、贮藏228

第十七章马铃薯233

第一节 概述233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33

二、马铃薯的分布和我国马铃薯的栽培区划233

一、根235

第二节 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235

二、茎236

三、叶238

四、花238

五、果实与种子239

第三节 分类及品种240

一、分类240

二、品种240

第四节 生物学特性242

一、阶段发育242

二、生育期和生长发育过程243

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245

四、块茎的休眠248

五、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止249

第五节 栽培技术251

一、栽培制度251

二、整地252

三、施肥253

四、繁殖方法253

五、播种前种薯的准备254

六、播种257

七、田间管理259

八、收获261

九、贮藏261

1964《作物栽培学 第3册 杂粮作物》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华中农学院,湖南农学院编 1964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作物栽培学(1960 PDF版)
作物栽培学
1960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第三册(1956.9 PDF版)
作物栽培学 第三册
1956.9 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上  粮食作物(1983 PDF版)
作物栽培学 上 粮食作物
1983
作物栽培学  第3分册(1958 PDF版)
作物栽培学 第3分册
195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物栽培( PDF版)
作物栽培
作物栽培学(1956 PDF版)
作物栽培学
1956
作物栽培(1999 PDF版)
作物栽培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1990 PDF版)
作物栽培学
199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1998 PDF版)
作物栽培学
199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1954 PDF版)
作物栽培学
1954 浙江农学院教学行政科
作物栽培学  下  作物栽培专业用(1957 PDF版)
作物栽培学 下 作物栽培专业用
1957 北京:农业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第1册(1955 PDF版)
作物栽培学 第1册
1955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  第2册(1957 PDF版)
作物栽培学 第2册
1957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版权法概论(1988 PDF版)
版权法概论
1988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1982 PDF版)
作物栽培学
1982 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作物栽培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