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写作教程》

绪论1

一 写作——人生建功立业的组成部分1

二 写作学科——研究写作现象的科学4

三 师范写作——独立的专业写作类别9

四 师范写作教学——“教人怎样教人写”的课程16

〔思考与练习〕19

上编 写作原理论24

第一章 成因论24

一 写作主体的内涵与机制25

第一节 写作主体25

二 写作主体内在因素的核心——人格意识36

三 写作行为对写作主体的受导与扬弃38

四 写作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41

五 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45

六 师范写作者的最佳能力结构47

第二节 写作客体48

一 写作客体的内涵与类别48

二 把握写作客体的核心因素——题材意识55

三 写作客体对诸体的预期与强制68

四 师范写作的客体特征74

一 写作受体的内涵与类别77

第三节 写作受体77

二 把握写作受体的核心因素——读者意识84

三 写作受体对诸体的预期与强制91

四 师范写作的受体特征94

第四节 写作载体96

一 写作载体的内涵与类别96

二 把握写作载体的核心因素——成品意识106

三 写作载体对诸体的预期与强制112

四 师范写作的载体特征115

第五节 “四体化一”——写作成因的横向融合118

〔思考与练习〕122

第二章 递变论124

第六节 写作的内化126

一 内化的目标——积材蕴意127

二 内化的条件128

三 内化的特征134

四 内化的关键——在采集中感知135

第七节 写作的意化142

一 意化的目标——立意塑体142

二 意化的条件146

三 意化的特征151

四 意化的关键——运思成型化154

一 外化的目标——表意行文160

第八节 写作的外化160

二 外化的条件162

三 外化的特征165

四 外化的关键——表述符号化167

第九节 “三重转化”——写作行为的纵向延伸173

〔思考与练习〕177

第三章 操作论182

第十节 采集能力183

一 观察184

二 调查201

三 阅读210

四 回忆221

五 感受228

第十一节 运思能力239

一 想象240

二 开合255

三 构型268

第十二节 表述能力280

一 定体281

二 行文287

第十三节 评改能力293

一 鉴评294

二 修改298

第十四节 “四环操作”——写作能力的程序控制307

〔思考与练习〕315

中编 师范体式论326

第四章 教练体式326

第十五节 记叙文的写作328

一 记叙文写作概述328

二 场面: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334

三 场面描述: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基本环节337

第十六节 说明文的写作353

一 说明文写作概述353

二 释项:说明文的基本构成单位360

三 释项述说:说明文写作训练的基本环节363

第十七节 议论文的写作371

一 议论文写作概述371

二 论层:议论文的基本构成单位380

三 论层开合: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环节384

〔思考与练习〕402

第五章 执教体式407

第十八节 教案的写作408

一 教案写作概述408

二 教案的结构410

三 教案的写作过程424

一 评语写作概述429

第十九节 评语的写作429

二 执教评语的主要品类——作文评语430

第二十节 试卷的写作443

一 试卷写作概述443

二 客观性试题的写作451

三 主观性试题的写作460

〔思考与练习〕468

第六章 教研体式473

第二十一节 作品赏析的写作474

一 作品赏析写作概述474

二 作品赏析的写作过程和要求476

一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概述489

第二十二节 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489

二 写作的基本要求490

三 写作的一般程序491

第二十三节 教育论文的写作498

一 教育论文写作概述498

二 写作的基本要求499

三 写作的一般程序501

〔附一〕教育短论的写作512

〔附二〕教育杂谈的写作516

〔思考与练习〕520

一 教育计划写作概述524

第七章 教务体式524

第二十四节 教育计划的写作524

二 写作的基本要求528

三 写作的一般程序529

第二十五节 教育规章制度的写作535

一 教育规章制度写作概述535

二 写作的基本要求538

三 写作的一般程序540

第二十六节 教育工作总结的写作545

一 教育工作总结写作概述545

二 写作的基本要求547

三 写作的一般程序548

〔思考与练习〕552

下编 写作训练论558

第八章 训练的理论依据558

第二十七节 写作教学的特性558

一 写作教学的训练性559

二 写作训练的开发性566

第二十八节 写作训练的规律570

一 研究写作训练规律的意义570

二 对写作训练规律的研究572

三 认识与表达的辩证统一的写作训练规律576

第二十九节 写作训练的结构580

一 施训者——写作训练的主导581

二 受训者——训练实践的主体582

三 教材——写作训练的依据584

四 作业——实施训练的反馈系统587

〔思考与练习〕589

第九章 训练的技术操作594

第三十节 训练目标的确立594

一 训练目标确立的依据595

二 训练目标优化的条件598

三 训练目标控制作用的发挥601

一 选择训练模式的原则604

第三十一节 训练模式的选定604

二 写作训练模式的类别606

三 运用训练模式的方法613

第三十二节 训练计划的制定615

一 制定计划的意义615

二 制定计划的依据617

三 写作训练计划的内容619

第三十三节 训练作业的指导622

一 前期指导622

二 后期指导628

〔思考与练习〕631

一 检测的依据633

第十章 训练效果的检测633

第三十四节 训练效果的可检测性633

二 检测的功能637

三 检测的类别639

第三十五节 训练效果的检测方式640

一 命题考试641

二 作业综合643

三 数据分析645

四 反映综合648

第三十六节 作文考试的命题649

一 作文试题的性质650

二 作文考试命题的要求653

〔思考与练习〕655

附篇 中国写作教学简史658

一 先秦:写作教学的孕育期658

二 两汉魏晋南北朝:写作教学的草创期667

三 隋唐宋元:写作教学的发展期674

四 明清:写作教学的衰朽期682

五 “五四”运动到建立新中国:写作教学的转折期691

六 建国后到“文革” :写作教学的困顿期697

七 新时期十年:写作教学的振兴期703

后记712

1991《高等师范写作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可夫主编 1991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高等师范心理学教程(1993 PDF版)
高等师范心理学教程
1993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高师写作教程(1998 PDF版)
高师写作教程
1998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 基础写作教程(1985.07 PDF版)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 基础写作教程
1985.07 山西人民出版社
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 演讲学教程(1992.11 PDF版)
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 演讲学教程
1992.11 湛江师范学院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合唱(1985.06 PDF版)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合唱
1985.06 上海文艺出版社
雅思高级教程  写作( PDF版)
雅思高级教程 写作
师范写作教程  下( PDF版)
师范写作教程 下
师范写作教程  上( PDF版)
师范写作教程 上
高校写作学教程(1993 PDF版)
高校写作学教程
1993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1996 PDF版)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
1996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1996 PDF版)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
1996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国作家谈创作经验  上(1979 PDF版)
外国作家谈创作经验 上
1979 武汉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武汉大学中文系资料室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1989 PDF版)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  声乐表演教程  下(1998 PDF版)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 声乐表演教程 下
1998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  声乐表演教程  上(1998 PDF版)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 声乐表演教程 上
1998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