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6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上 修订版》求取 ⇩

第一章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1921年)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2

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矛盾2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6

三、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18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入19

二、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在五四时期的传播29

第三节 五四时期三次大论争及其哲学意义57

一、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58

二、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71

三、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85

第四节 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94

一、向革命民主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转变95

二、向共产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107

三、毛泽东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117

简短的结论119

第二章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初步运用(1921年—1927年)1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宣传123

一、中国共产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23

二、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宣传,《史学要论》的基本思想131

三、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142

四、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151

五、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宣传,《现代社会学》的基本思想16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172

一、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173

二、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184

三、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19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203

一、中国国情的最初分析,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204

二、民主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208

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221

四、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哲学根源232

简短的结论238

第三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系统化(1927—1937年)24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研究和普及24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和苏联等国哲学家著作的翻译出版241

二、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中的历史作用247

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哲学大众化运动254

四、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264

第二节 三十年代哲学、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论争274

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274

二、唯物辩证法问题的论争282

三、关于“哲学到何处去”等问题的论争291

四、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论争300

一、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提出30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305

二、《反对本本主义》发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311

三、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活动及其特点316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由初步形成到系统化的过渡324

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25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军事哲学思想329

三、刘少奇论白区工作中党的政策策略辩证法的运用347

第五节 《实践论》、《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356

一、“两论”的写作和流传356

二、《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369

三、《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383

简短的结论409

第四章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1937年—1945年)4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系统阐发412

一、《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的发表412

二、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415

三、战争中的主观和客观422

四、战争和政治,战争和革命426

五、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辩证法431

六、兵民是胜利之本437

七、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及其哲学意义441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辩证法446

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447

二、运用辩证法两点论,制定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448

三、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反对“左”右两种倾向456

四、周恩来《论统一战线》及其哲学意义458

第三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462

一、整风运动是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462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阐述464

三、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471

四、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方法474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482

一、《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482

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揭示486

三、革命发展论和革命阶段论的统一493

四、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法498

五、文化遗产的批判和继承502

第五节 美学、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实践503

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505

二、生活实践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507

三、普及与提高、政治与艺术的辩证法510

四、哲学方法论和文艺创作的关系511

五、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514

第六节 伦理道德修养与无产阶级世界观517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17

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一致性520

三、动机和效果统一的道德评价理论522

四、道德遗产的批判与继承523

五、培养共产主义一代新人525

六、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527

第七节 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532

一、宇宙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32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34

三、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536

四、抓中心工作,辅以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542

第八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对各种唯心主义流派的斗争54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及其中国化545

二、对唯生论和力行哲学的批判556

三、对战国策派哲学的批判563

四、对新理学的评述567

五、对新心学的评述发572

简短的结论574

第一节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76

第五章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色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945年—1949年)576

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与革命的两手策略578

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58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的新发展598

一、十大军事原则599

二、战略决战中的战略战术60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613

一、坚持彻底的辩证法,将革命进行到底614

二、《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及其哲学意义619

三、唯心史观的破产,唯物史观的胜利62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宣传63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宣传636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639

三、党的主要领导人倡导加强理论学习643

简短的结论647

1996《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6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上 修订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楠森等主编;宋一秀等卷主编 1996 北京:北京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