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工程学引论》求取 ⇩

第一章教育方法的信息工程学1

1.1 教育与信息技术1

1.2 教育信息的分析、创造、传递和理解2

1.3 教育信息工程学的方法4

1.4 追求“改善现状”5

1.5 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协调6

1.6 分析和处理教育信息的方法7

1.7 教育与媒体的使用10

第二章教学与学习活动的结构模型14

2.1 教学与学习活动的结构模型14

2.2 提供KR信息的方法18

一、结构化与程序化19

3.1 教学的呈现技术19

第三章教学技术和课堂信息系统19

二、谈话技巧20

三、弥补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之不足的呈现方法20

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1

五、为学生进行归纳思维创造条件22

六、易懂的呈现和促使学生思考的呈现23

七、教学步调23

八、定时步调训练27

3.2 计算机教材——当作教材的CAI——27

一、什么是CAI27

二、从教材论观点看计算机教材29

三、提高教师的呈现能力30

四、当作反应教材的CAI(Ⅰ)——习得教材32

五、当作反应教材的CAI(Ⅱ)——操练教材33

六、从教学方法来看知识工程的前景33

3.3 课堂应答系统35

一、反应分析装置35

二、教学中的反应数据的收集36

三、利用反馈信息的团体思考和集中团体意见的技术38

四、团体反应曲线39

第四章教材结构分析——结构模型法的应用——44

4.1 教材的结构化44

一、引言44

二、教材结构的把握44

三、教材结构化的三层模型45

四、教材结构化的维度48

五、教材结构化的方法49

4.2 ISM教材结构化方法49

一、分析和把握教材结构的系统方法49

二、用ISM概念结构图形象地表征大脑中的思维50

三、计算机辅助绘制ISM教材结构图50

四、绘制有向层级图的数学理论与算法53

五、一目了然的结构图57

六、关联顺序与教学顺序的表示——含时间数据的ISM教材结构图——59

七、ISM教材结构化法与KJ法60

4.3 根据目标——任务分析的教材结构化60

一、目标——任务分析60

二、Obiective—Task组合结构图63

一、结构学习64

4.4 ISM结构学习法64

二、提供作为学习总结的学习结构图66

三、登山式学习法——把学习结构图用作先行组织者——67

第五章基于信息测度的教育数据分析69

5.1 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从直观到定量——69

5.2 等价选项个数72

一、熵72

二、最大熵72

三、等价选项个数73

5.3 测度关联性的交互信息量78

一、交互信息量78

二、关联程度79

5.4 熵模型81

一、什么是Z—分数82

第六章基于测验分数的个别差异的尺度82

6.1 分数的标准化82

二、在什么场合下应该把原始分数转换成Z—分数83

三、使用Z—分数时的注意事项85

四、正态化标准分数(T—分数)86

五、五级评定87

6.2 团体中的名次的推断88

6.3 多项选择测验中的有效分数范围89

第七章S—P表的理论与分析方法91

7.1 形成性评价——测验分数的提取91

一、形成性测验(学习到达度测验)91

二、仅仅从分数、平均分和名次来诊断学习是不充分的92

三、项目反应模式的提取93

一、S—P表的制作94

7.2 S—P表分析94

二、S—P表的读法97

三、基于S—P表分析获得形成性测验的分数101

四、表示错答类别的S—P表106

五、S—P表分析法的特点108

六、类化S—P表—归类学习诊断和评价—112

7.3 S—P表的数学理论114

一、S—P表的数理结构114

二、注意指数127

三、项目间的相关133

一、直接测度的教育心理数据140

二、简单反应的反应时间分布的特性140

8.1 学习反应时间分布的理论与分析140

第八章学习反应时间理论140

三、复杂反应连锁的反应时间分布模型142

四、学习反应时间分布的威布尔分析145

五、个别步调的学习进度分布149

8.2 反应时间—分数分析151

附录154

1.第三章的附录——德尔斐法154

2.第五章的附录155

3.第八章的附录158

参考文献159

译后165

1992《教育信息工程学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佐藤隆博著;薛理银译 1992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