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薯栽培学 第12版》求取 ⇩

目录1

引言1

序言1

第一章 我国甘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

第一节 甘薯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

一、甘薯是高产作物1

二、甘薯的用途广泛1

三、甘薯是良好的“先锋作物〔和间、套、轮作物3

一、甘薯的来源及其传入4

第二节 我国甘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4

二、我国甘薯生产的历史经验6

三、近代我国甘薯科学技术发展简况7

第三节 建国以来我国甘薯生产的发展概况和科学技术的成就8

一、我国甘薯生产的发展概况8

二、我国甘薯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9

第二章 我国甘薯栽培区划和栽培制度13

第一节 我国甘薯的分布13

第二节 我国甘薯的栽培区划15

一、北方春薯区16

二、黄淮流域春夏薯区17

三、长江流域夏薯区18

四、南方夏秋薯区19

五、南方秋冬薯区20

第三节 我国甘薯的栽培制度21

一、甘薯的轮作21

二、甘薯的间作与套种26

第三章 甘薯的生物学基础31

第一节 甘薯的形态和结构31

一、根32

二、茎36

三、叶37

四、花、果、种子39

第二节 甘薯的生长41

一、甘薯生长的三个过程41

二、甘薯大田生长过程中的三个时期42

三、发根及幼根分化44

四、块根的形成和膨大45

五、茎叶生长与产量形成46

第三节 甘薯生长与生态因素的关系49

一、温度对甘薯生长的影响50

二、水分对甘薯生长的影响52

三、光照对甘薯生长的影响56

四、空气对甘薯生长的影响59

第四章 甘薯育苗63

第一节 甘薯的萌芽习性和生理特点63

一、甘薯块根的萌芽习性63

二、影响甘薯发根、萌芽的外界因素65

第二节 我国各薯区育苗期的气候特点和育苗方式68

一、我国各薯区育苗期的气候特点68

二、我国甘薯育苗的方式和方法69

三、甘薯育苗的准备工作84

四、选种和排种85

第三节 苗床管理86

一、壮苗的特征86

二、苗床管理的原则87

三、苗床管理的措施87

第五章 甘薯的耕作与施肥93

第一节 甘薯对土壤条件的要求93

一、耕层深厚93

二、疏松通气93

三、肥沃适度95

一、改良土壤96

四、保墒蓄水96

第二节 创造甘薯高产稳产的土壤条件96

二、培肥地力98

三、保墒与排涝防渍98

四、深耕与垄作99

第三节 甘薯需肥特性106

一、各种营养元素与甘薯生长的关系106

二、甘薯植株氮、磷、钾素的吸收和分配111

三、不同施肥水平与叶面积、净同化率的关系114

四、甘薯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115

五、甘薯植株碳氮代谢的变化116

第四节 甘薯施肥技术118

一、甘薯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性质118

二、施肥原则119

三、施肥方法120

第六章 甘薯的栽插123

第一节 栽插期与产量的关系123

一、适时早栽增产原因的分析123

二、确定适宜栽插期的原则127

三、我国各薯区的栽插适期127

一、水平栽插法131

第二节 栽插方法131

二、斜栽法132

三、船底形栽法132

四、直栽法132

五、压藤法132

第三节 栽插技术133

一、薯苗处理133

二、薯苗长短与入土节数133

三、露叶和埋叶数量135

五、抗旱插苗137

四、栽插深度137

第四节 地膜覆盖栽培138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138

二、地膜覆盖的栽培方法139

三、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因139

第七章 甘薯的栽植密度141

第一节 甘薯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及其生理基础141

一、各地密度指标及产量结果141

二、栽插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141

四、合理密植植株的生长特点143

三、不同密度植株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动态143

五、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144

六、过度密植对产量的影响147

第二节 合理密植的原则148

一、因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148

二、因土壤肥水条件确定合理密度149

三、因栽插期早迟确定合理密度150

四、因生长期长短确定合理密度151

五、因栽插方式、方法确定合理密度151

六、因栽培用途确定合理密度151

第三节 适宜的栽插密度和方式152

第八章 甘薯的田间管理153

第一节 补苗153

一、产生缺苗弱株的原因153

二、防止缺苗弱株的措施154

第二节 中耕除草和培土155

一、中耕156

二、除草157

三、培土158

第三节 藤蔓管理159

一、翻蔓159

三、摅叶165

二、提蔓和整蔓165

一、灌溉167

第四节 灌溉与排水167

二、排水169

第九章 甘薯育种171

第一节 甘薯的育种目标171

一、高产优质171

四、适合机械化栽培172

第二节 甘薯引种172

一、引种的意义172

三、适应不同耕作制度的要求172

二、抗病、虫害172

二、引种的成就173

三、引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73

第三节 甘薯无性变异的选择和人工诱变175

一、无性变异的选择175

二、人工诱变177

第四节 甘薯品种间杂交育种180

一、诱导甘薯开花180

二、掌握甘薯种质资源183

三、杂交制种与实生苗培植187

一、甘薯的近缘植物188

第五节 甘薯种间杂交育种188

二、甘薯近缘植物三浅裂野牵牛的研究和利用189

第六节 甘薯自交系育种和随机杂交集团育种195

一、自交系育种195

二、随机杂交集团育种196

第七节 甘薯几种重要特性的育种198

一、抗病、虫育种198

二、丰产性育种207

三、早熟性育种209

四、品质育种210

五、耐粗放条件品种的选育212

六、性状的相关性和遗传力213

第八节 甘薯育种材料的选择和性状鉴定215

一、选择215

二、主要性状的鉴定216

第十章 甘薯品种219

第一节 当前主要推广的甘薯品种219

一、禺北白219

二、蓬尾220

三、鸡爪莲220

五、普薯6号221

四、宁远三十日早221

六、州薯13222

七、惠红早222

八、湛64-285223

九、桂农1号223

十、新种花223

十一、龙岩8-6224

十二、台农27224

十四、湘农黄皮225

十三、台农64225

十五、华北48226

十六、红红1号226

十七、黄皮9号226

十八、红皮早227

十九、573-13227

二十、618-25228

二十一、一窝红228

二十四、丰薯1号229

二十三、宁薯2号229

二十二、宁薯1号229

二十五、南京92230

二十六、徐薯18230

二十七、丰收白231

二十八、郑红5号231

二十九、郑红4号232

三十、济薯1号232

三十一、济薯5号233

三十二、烟薯1号233

三十五、52-45234

三十三、烟薯3号234

三十四、青农2号234

三十六、河北872235

三十七、农大红235

三十八、遗字138236

三十九、辽薯224236

四十、南瑞苕236

四十一、胜利百号237

三、遗字67-8238

二、北京红238

四、辽薯40238

第二节 其他甘薯品种238

一、北京密瓜238

五、河北351239

六、济薯2号239

七、烟薯6号239

八、济南红239

九、烟薯8 号239

十、陕薯1号239

十四、郑红240

十六、新大紫240

十五、栗子香240

十三、许薯1号240

十二、郑颖红240

十一、郑红20号240

十七、群力2号241

十八、宿芋1号241

十九、淮阴85241

二十、淮薯3号241

二十一、59-811241

二十六、龙岩7-3242

二十五、浦薯1号242

二十四、荆选4号242

二十三、红头8号242

二十二、华东51-93242

二十七、大南伏243

二十八、晋薯25243

二十九、小五齿243

三十、假芋薯243

三十一、岩齿红243

三十七、广薯70-9244

三十六、广薯16244

三十五、潮薯1号244

三十四、湘薯6号244

三十三、台农3号244

三十二、莆薯1号244

第三节 甘薯品种的利用245

一、品种的布局和搭配245

二、良种、良法的结合与配套246

第十一章 甘薯的良种繁育249

第一节 甘薯良种繁育的成就和任务249

一、甘薯良种繁育的主要成就249

二、甘薯良种繁育的任务250

第二节 甘薯良种的提纯选优250

一、引起甘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251

二、防止甘薯品种退化的措施253

第三节 加速繁育甘薯良种的方法256

一、加温多级育苗法256

二、采苗圃育苗法256

三、单、双叶节繁殖法257

四、大株综合繁殖法257

五、蔓尖越冬育苗法258

六、延长栽插期,多次栽插法259

七、利用组织培养结合茎尖脱毒法259

第四节 甘薯良种繁育中应掌握的几个问题259

一、重视品种区域化鉴定和品种审定制度260

二、加强种子质量检验与分级工作262

三、严格执行检疫制度263

第十二章 甘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265

第一节 甘薯病害265

一、甘薯黑斑病265

二、甘薯根腐病270

三、甘薯茎线虫病275

四、甘薯根结线虫病277

五、甘薯瘟病279

六、甘薯疮痂病282

七、甘薯蔓割病284

八、甘薯紫纹羽病285

九、甘薯镰刀菌干腐病287

十、甘薯软腐病287

十一、甘薯绉缩花叶病289

十二、甘薯丛枝病290

十三、甘薯其他病害292

第二节 甘薯虫害294

一、甘薯蚁象294

二、甘薯长足象298

三、甘薯叶甲301

四、斜纹夜蛾304

五、甘薯天蛾306

六、甘薯麦蛾308

七、甘薯蠹野螟310

八、甘薯潜蛾313

九、地下害虫315

十、其他害虫316

第十三章 甘薯高产技术的综合运用323

第一节 甘薯高产的群体结构与生长动态323

一、甘薯产量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324

二、甘薯高产的长相指标324

三、甘薯不同叶面积型的结构及其表现325

第二节 甘薯高产的生理基础328

一、甘薯茎叶生长与光合产物328

二、高产甘薯的需肥特点332

三、甘薯品种对构成高产的作用335

第三节 甘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336

一、选用良种,培育壮苗336

二、深耕改土,改善土壤通气性337

三、适时早栽、迟收,高垄密植338

四、合理施肥,控制茎叶徒长和早衰339

五、抗旱排涝,科学管水341

六、掌握促、控结合的田间管理343

第十四章 甘薯收获、贮藏及综合利用347

第一节 甘薯收获347

一、适期收获的重要性347

二、收获适期348

三、收获方法349

第二节 甘薯贮藏期的生理生化变化349

一、甘薯的呼吸作用349

二、薯块内含物成分的变化351

三、薯块愈伤组织的形成354

一、温度355

第三节 影响甘薯安全贮藏的因素355

二、湿度356

三、空气356

四、病害357

五、薯块质量357

第四节 甘薯贮藏窖的建造和类型357

一、贮藏窖的建造357

二、几种大型贮藏窖360

第五节 鲜薯的贮藏技术364

一、入窖前的准备工作365

二、高温愈合处理366

三、贮藏期的管理工作369

四、贮藏期间意外事故的处理370

第六节 薯干贮藏371

一、薯干(丝)的切晒371

二、薯干质量的鉴别372

三、薯干保存的方法372

第七节 甘薯的综合利用373

一、甘薯的食用加工374

二、甘薯的工业加工374

三、甘薯的饲料加工377

1984《中国甘薯栽培学 第1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著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