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栽培学》求取 ⇩

引言1

1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意义1

一、产量高、增产潜力大1

二、马铃薯营养与用途2

一、马铃薯的起源5

第二节 马铃薯的起源、分类与传播5

二、马铃薯的分类6

三、马铃薯的传播1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发展与科研成就15

一、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5

二、科技事业的发展与主要成就18

第四节 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划21

一、区划的依据21

二、栽培区的划分23

一、须根系29

第二章形态结构29

第一节 根系29

二、直根系31

第二节 茎32

一、地上茎32

二、地下茎35

三、匍匐茎35

四、块茎37

第三节 叶41

一、叶的形态特征41

二、叶片的生长43

三、叶片的解剖结构44

第四节 花46

一、花序及花的组成46

二、开花习性47

第五节 果实与种子48

第一节 生长与发育51

一、生长发育过程51

第三章栽培生理基础51

二、温度与生长发育54

三、光照与生长发育55

第二节 块茎的发生、形成和休眠55

一、块茎的发生机制56

二、块茎的形成过程57

三、块茎的休眠58

四、专项茎的生理年龄60

一、矿质营养61

第三节 营养生理61

二、矿质营养与生长和产量的关系63

三、碳素营养64

第四节 水分生理68

第五节 丰产生理70

一、产量及其潜力70

二、叶与产量形成71

三、影响群体叶面积的因素72

四、马铃薯的群体结构及其控制74

一、马铃薯育种中常用的“种”78

第四章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78

第一节 马铃薯种质资源78

二、我国的马铃薯资源研究82

第二节 品种选育89

一、我国马铃薯育种概况89

二、各栽培区的育种目标90

三、品种间杂交育种91

四、种间杂交(远缘杂交)育种94

五、育种程序97

六、育种方法的改进101

第三节 合成育种法和群体改良112

一、合成育种法(或染色体工程)112

二、群体改良117

第四节 育成的主要品种119

一、分布面积大的部分品种119

二、各省栽培的品种127

第五章马铃薯良种繁育131

第一节 茎尖组织培养生产无病种薯技术131

一、茎尖组织培养生产无病毒株的根据131

二、茎尖组织培养技术132

三、茎尖组织培养的脱毒效果136

四、无病毒苗、薯的快速繁殖技术138

第二节 预防病毒再侵染的措施及良种繁育体系140

一、原种繁殖基地的选择141

二、防止病素再侵染的技术措施142

三、良种繁育体系146

第三节 种薯检验和定级149

一、种薯的分级149

二、种薯分级的依据150

三、种薯分级的质量标准151

四、种薯检验152

五、病毒病的鉴定方法152

第六章利用实生种子生产种薯和商品薯15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56

一、国内发展概况156

二、国外发展概况157

第二节 马铃薯实生种子、实生苗生物学特性及实生种子的生产158

一、马铃薯花的结构及开花特性158

三、马铃薯实生苗的特性159

二、马铃薯实生种子的特性159

四、生产实生种子技术160

五、实生苗的栽培技术162

第三节 选育杂交种生产实生种子的方法途径164

一、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的应用价值165

二、选育实生苗群体状整齐一致的杂交种168

第四节 利用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的展望170

一、选用未感染可借实生种子传播的类病毒和安第斯潜隐病毒的亲本生产实生种子171

二、利用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的方法途径171

三、利用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的局限性及在我国西南山区等地利用实生种子生产实生薯的可行性172

第七章北方一作区栽培174

第一节 本区的特点及存在问题174

一、适应地区与气候特点174

二、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74

第二节 轮作、选地与整地175

一、轮作与选地175

二、整地176

二、种薯的选用177

一、品种的选择177

第三节 品种与种薯177

第四节 播种178

一、播前的种薯准备178

二、确定适宜的播种期183

三、垄作栽培的播种技术185

四、平作栽培的播种技术188

第五节 合理密植188

二、植株的配置方式189

一、生产条件与密植189

三、品种与密度190

四、营养与密度190

五、确定合理的叶面积指数190

六、缺苗会造成减产190

第六节 施肥191

一、三要素对马铃薯的作用191

二、马铃薯吸肥规律与缺肥表现191

三、施肥技术193

一、马铃薯的需水情况196

第七节 灌水196

二、灌水技术197

第八节 田间管理198

一、苗前管理198

二、查田补苗198

三、生育期田间管理199

第九节 收获200

一、适时收获200

二、产量预测200

五、收获201

三、提高收获质量201

四、收前作业201

六、收获机具202

第八章中原二作区栽培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地理范围与气候特点204

二、生产概况、总是和前景205

第二节 春作栽培技术205

二、整地与施基肥206

三、播种技术206

一、品种选择206

四、田间管理207

五、收获208

第三节 秋作栽培技术208

一、阳畦种薯培育技术208

二、秋播前种薯处理210

三、秋播适期211

五、秋播技术212

四、秋播密度212

六、田间管理213

七、安全收藏213

第九章南方二作区栽培215

第一节 本区概况215

一、适应地区与气候特点215

二、栽培特点及存在问题215

三、主要栽培形式217

第二节 栽培技术217

一、轮作整地217

二、播种218

三、施肥、滞水和田间管理219

四、收获219

第十章西南单、双季混作区栽培221

第一节 自然特点和存在问题221

一、自然特点与分区221

二、生产概况与存在问题222

第二节 品种和种薯223

一、品种223

二、种薯224

第三节 一季作栽培226

一、选茬整地226

二、确定播种期226

三、播种方法227

四、合理密植227

五、施肥227

六、田间管理228

七、收获229

二、秋作培要点230

一、春作栽培要点230

第四节 二季作栽培230

第十一章间作套种232

第一节 概述232

第二节 间作套种的效益232

第三节 间作套种的技术原则234

一、间套作物的组合原则234

二、间套作物的布局原则236

一、薯粮间作套种237

第四节 间作套种模式237

三、发挥马铃薯生物学优势237

二、薯棉间作套种240

三、薯豆间作套种241

四、薯菜间作套种242

第十二章特殊栽培法246

第一节 “抱窝”栽培246

一、什么叫马铃薯“抱窝”246

二、“抱窝”高产典型及增产效果246

四、“抱窝”栽培的技术措施248

三、“抱窝”栽培的技术措施248

五、“抱窝”栽培获得高产的原因256

第二节 丰产坑和大埯栽培256

一、丰产坑的形式257

二、丰产坑栽培法的优点257

三、丰产坑增产的原因259

第三节 芽栽和苗栽260

一、芽栽和苗栽的区别与比较260

二、芽栽和苗栽的优点261

三、芽栽的栽培技术262

四、苗栽的栽培技术263

第十三章马铃薯病母和类似病毒的病害266

第一节 马铃薯病毒病害267

一、马铃薯普通花叶病267

二、马铃薯重花叶病269

三、马铃薯轻花叶病271

四、马铃薯黄斑花叶病272

五、马铃薯潜隐花叶病273

六、马铃薯副皱缩花叶病274

七、马铃薯卷叶病275

八、马铃薯杂班病276

九、马铃薯茎斑驳病278

十、马铃薯蓬顶病279

十一、马铃薯黄矮病280

十二、烟草花叶病毒侵染281

十三、番茄斑萎病毒侵染281

十四、甜菜西方黄化病母引起的马铃薯卷叶黄化283

第二节 马铃薯类病毒和类菌原体病害284

一、马铃薯纺锤块茎病284

二、马铃薯类菌原体病害288

第十四章真菌和细菌病害295

第一节 真菌病害295

一、晚疫病295

二、早疫病300

三、疮痂病302

四、轮支菌萎蔫病304

五、粉痂病307

六、丝核菌病309

七、干腐病311

八、坏疽病313

九、癌肿病315

第二节 细菌病害319

一、青枯病319

二、坏腐病325

三、黑胫病327

四、软腐病329

第十五章生理病害334

第一节 矿质营养缺乏症334

一、缺氮334

三、缺钾335

一、低温冷害337

二、高温危害337

第二节 气候条件与农药造成的生理病害337

第三节 块茎的生理病害338

三、农药害338

二、块茎内部的生理病害340

第十六章虫害343

第一节 蚜虫343

一、种类和名称343

二、分布343

三、为害344

四、主要为害晓虫的识别和形态345

五、生活史351

六、生活习性353

七、综合防治355

四、缺镁355

二、缺磷355

六、缺硼356

五、缺钙356

第二节 其它害虫及地下害虫359

一、马铃薯瓢虫359

二、马铃薯块茎蛾361

三、地下害虫362

一、块茎贮藏期间的生理阶段371

第一节 马铃薯块茎在贮藏期间的生理与化学变化371

第十七章马铃薯的贮藏371

二、马铃薯在贮藏期间的生理与化学变化373

三、马铃薯块茎在贮藏期间的损耗376

第二节 马铃薯的贮藏条件与科学管理377

一、贮藏的环境条件377

二、贮藏期间的管理381

第三节 马铃薯的贮藏方式384

一、北方一作区的贮藏窖形式与结构384

二、中原、南方二作区的贮藏窖形式与结构387

一、块茎外部的生理病害388

三、窖容量的计算与贮藏的特殊处理391

第十八章马铃薯的加工394

第一节 马铃薯加工的意义及发展394

一、马铃薯加工的意义394

二、马铃薯加工的发展395

第二节 马铃薯加工与栽培397

一、加工用马铃薯的品质要求397

二、栽培技术对加工用马铃薯质量的影响398

第三节 马铃薯加工与栽培401

一、淀粉加工401

二、马铃薯食品加工408

1994《中国马铃薯栽培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主编 199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餐厅服务(1994 PDF版)
餐厅服务
199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攀西马铃薯高产栽培( PDF版)
攀西马铃薯高产栽培
马铃薯栽培法( PDF版)
马铃薯栽培法
农业进步社
马铃薯芽栽法(1958 PDF版)
马铃薯芽栽法
1958 北京:农业出版社
马铃薯(1960 PDF版)
马铃薯
196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999 PDF版)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999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1999 PDF版)
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
1999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马铃薯(1985 PDF版)
马铃薯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铃薯的栽培(1955 PDF版)
马铃薯的栽培
1955 北京:农业出版社
马铃薯栽培技术(1992 PDF版)
马铃薯栽培技术
1992 北京:金盾出版社
日本的甘薯马铃薯栽培技术(1958 PDF版)
日本的甘薯马铃薯栽培技术
1958 北京:农业出版社
作物栽培  第5分册  甘薯、马铃薯(1984 PDF版)
作物栽培 第5分册 甘薯、马铃薯
1984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铃薯芽栽经验(1958 PDF版)
马铃薯芽栽经验
1958 北京:农业出版社
马铃薯二季栽培技术(1996 PDF版)
马铃薯二季栽培技术
1996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马铃薯(1981 PDF版)
马铃薯
1981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