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满语》

绪论1

(一)天然界之区分1

(二) 生物与无生物1

(三) 植物与动物之别2

(四) 植物学3

第一章植物之形态☆构造及生理4

第一节细胞4

第一项 植物体之构造4

第二项细胞之分裂8

一 直接分裂8

二 间接分裂9

第二节 组织11

第三节12

第一项叶之构成12

一 叶身12

二 叶柄15

三 托叶15

第二项叶之构造16

一 表皮16

二 绿色组织16

三 气孔18

第三项叶之作用18

一 炭素同化作用19

二 淀粉之运输及其贮藏21

三 叶之適应22

四 叶之排列23

五 蒸散作用23

六 蒸散作用之调节25

七 蒸散作用之效能27

八 叶液汁流出现象27

九 呼吸作用28

十 呼吸热30

第四节芽及茎31

第一项 芽31

第二项32

一 茎之形态32

二 地下茎33

三 蔓植物34

四 茎之作用35

五 草木茎之构造35

六 干之构造38

七 单子叶植物茎之构造44

第五节45

第一项 根之形态45

第二项 根之变态46

第三项 根之构造48

第四项 根之生长49

第五项 根之肥大力50

第六项 根之巩固作用51

第七项 根之呼吸作用51

第八项 根压52

第六节53

第一项花之构成53

一 萼53

二 花冠54

三 雄蕊54

四 雌蕊56

五 花托58

第二项花序59

一 穗状花序59

二 肉穗花序60

三 复穗状花序60

四 葇荑花序60

五 总状花序60

六 复总状花序60

七 头状花序61

八 繖形花序61

九 复繖形花序61

第三项 受精61

第四项 受粉作用63

第五项 人工受粉64

第七节果实65

第一项 果实之构造65

第二项果实之种类66

一 乾果67

二 肉果69

第八节种子70

第一项种子之构成及其发芽70

一 豌豆之种子70

二 牵牛之种子72

三 麦类种子73

四 无胚乳种子及有胚乳种子73

第九节果实种子之散布74

第一项 散布之必要74

第二项 散布之方法75

第十节 植物生理之总括76

第十一节植物之繁殖78

第一项 生殖之意义78

第二项生殖之种类78

一 营养生殖79

二 芽胞生殖81

三 芽胞生殖之种类82

第十二节植物之营养84

第一项 植物之养分84

第二项 肥料87

第三项 特殊营养法88

第四项 寄生植物89

第五项 食虫植物90

第十三节植物之生长与运动92

第一项植物之生长92

一 生长之部分93

二 节间生长94

三 外围条件与生长之影响94

四 生长与开花结实95

第十四节植物之屈折与运动95

第一项 根之屈折95

第二项 茎之屈折97

第三项 叶之位置98

第四项 植物之运动99

第二章植物之遗传与进化102

第一节遗传103

第一项 孟穗尔氏法则104

第二项 遗传法则之应用108

第二节变异109

第一项变异109

一 个体变异110

二 偶然变异111

三 因杂种而起之变异112

第三节进化论112

第一项 用不用说113

第二项自然淘汰说113

一 人为淘汰说114

二 自然淘汰说115

三 偶然变异说116

第三项 杂种说118

第四节品种改良118

第一项品种改良之方法118

一 选择法119

二 杂种法119

第三章植物之分布120

第一节植物之生态分布120

第一项 植物与环境120

第二项植物群落121

一 水生植物群落121

二 湿地植物群落122

三 乾生植物群落122

四 海滨植物群落123

五 高山植物群落124

第二节植物之地理分布127

第一项 寒带植物区128

第二项 温带植物区128

第三项 热带植物区129

第三节 满洲国之植物分布131

第四章植物之分类133

第一节显花植物137

第一项被子植物137

一 双子叶植物137

二 单子叶植物155

第二项 裸子植物164

第二节隐花植物169

第一项 羊齿类170

第二项 蘚苔类175

第三项菌藻植物178

一 藻类178

二 菌类183

三 地衣类186

第四项 细菌类188

第五章人生与植物193

第一节食用植物194

第一项 谷类194

第二项 豆类195

第三项 蔬菜类196

第四项 果树类197

第二节观赏植物199

第一项 庭木201

第二项 盆景202

第三项 插花204

第四项 园艺204

第三节工业用植物205

第一项 纤维205

第二项 木栓210

第三项 衣?210

第四项 油蜡211

第五项 漆料214

第六项 樟脑215

第七项 染料215

第八项 香料216

第九项 香辛料217

第十项 糖料217

第十一项 耆好料219

第四节 药用植物221

第五节 有毒植物223

第六节木材植物227

第一项 建筑用材227

第二项 器具制造用材228

第三项 薪炭用材229

第四项 森林229

第七节饲料及肥料植物231

第一项 饲料植物231

第二项 肥料植物232

1938《植物 满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岩城鹿十郎著 1938 满洲图书株式会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植物与植物生理(1983 PDF版)
植物与植物生理
1983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学ラテン语辞典(昭和62年05月 PDF版)
植物学ラテン语辞典
昭和62年05月
植物(1969.09 PDF版)
植物
1969.09 タイム ライフ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满洲野生食用植物图说(康德09年04月 PDF版)
满洲野生食用植物图说
康德09年04月 千叶书店
植物( PDF版)
植物
北京:科学出版社;时代公司
植物术语图解(1951 PDF版)
植物术语图解
1951
植物分类学拉丁语语法(1977 PDF版)
植物分类学拉丁语语法
1977 广西植物研究所
植物及植物生理(1994 PDF版)
植物及植物生理
199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与植物生理(1986 PDF版)
植物与植物生理
1986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及植物生理(1989 PDF版)
植物及植物生理
1989 重庆:重庆出版社;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植物及植物生理(1981 PDF版)
植物及植物生理
1981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与植物生理(1982 PDF版)
植物与植物生理
1982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植物及植物生理(1984 PDF版)
植物及植物生理
1984 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
植物及植物生理(1985 PDF版)
植物及植物生理
1985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与植物生理(1984 PDF版)
植物与植物生理
1984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