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1分册》
作者 | 罗根泽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140 |
出版时间 | 194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9859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篇周秦文学批评史1
第一章 绪言1
一 文学界说1
二 文学批评界说3
三 文学与文学批评10
四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12
五 中国文学批评的特点14
六 文学批评与时代意识17
七 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家19
八 文学批评与文学体类21
九 史家的责任23
十 历史的隐藏25
十一 材料的搜求27
十二 选叙的标准28
十三 解释的方法33
十四 编著的体例36
第二章 诗说40
一 诗人的意见40
二 古诗的编辑42
三 春秋士大夫的赋诗43
四 孔子的诗说44
五 孟子所谓「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46
六 荀子所谓「诗言志」49
七 墨子的用诗49
八 诗与乐50
第三章 「文」与「文学」53
一 古经中的辞令论53
二 最广义的文学54
三 孔子及孔门诸子所谓「文」与「文学」及「文章」54
四 孟子所谓「养气」与「知言」57
五 荀子的立言论准58
六 易传对于文学的点点滴滴61
七 墨子的「三表法」及其重质的文学观64
八 晚出谈辨墨家的论辨文方法66
九 老子的反对「美言」与提倡「正言若反」72
十 庄子书中的艺术创造论、写作方法论、及书文糟粕论73
十一 韩非的反对文学及解老篇的重质轻文79
第二篇两汉文学批评史83
第一章 诗的崇高与汨没83
一 诗的崇高83
二 诗的汨没85
三 卫宏毛诗序87
四 郑玄诗谱序92
第二章 「文」与「文章」及其批评95
一 文学文的兴起95
二 所谓「文」96
三 所谓「文章」99
四 扬雄的意见101
五 王符荀悦的意见104
一 辞人的意见106
第三章 对于辞赋及辞赋作家的评论106
二 刘安司马迁的批评107
三 司马相如的「赋心」与扬雄的「赋神」111
四 汉书艺文志的辞赋分类112
五 「爱美」「尚用」的冲突与融合113
六 讽谏说116
七 讽谏说的作用及价值119
八 讽谏说下的作家批评120
第四章 王充的文学批评123
一 王充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123
二 王充的精神及其背景124
三 王充所最崇拜的桓谭127
四 「尚文」与「尚用」129
五 「作」与「述」133
六 「实诚」与「虚妄」135
七 「言文一致」与「文无古今」138
1947《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1分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罗根泽编著 1947 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8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1
- 民国23.08 人文书店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79.12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册)
- 1985年07月第1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册
- 1981年11月第1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 1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3
- 1961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1
- 198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99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壹 先秦两汉卷
- 1996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56 新文艺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97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195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
- 198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