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
作者 | (英)F.G.H.L UPTON著;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研究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96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02086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6741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1.小麦的分类和进化1
1.1引言1
1.2小麦族内的分类2
1.3山羊草属5
1.4黑麦属16
1.5小麦属19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39
2.1最早的证据:考古学和原始物种植物学39
2.小麦栽培史39
2.2从新月沃地的延伸—欧洲43
2.3有史时期的生产47
2.4二十世纪56
3.小麦育种的历史61
3.1十九世纪的小麦改良61
3.2现代植物育种的发展63
3 3法国和比利时的小麦育种63
3.4德国的小麦育种67
3.5荷兰的小麦育种68
3.6瑞典的小麦育种70
3.7北美的硬质红粒春小麦育种72
3.8澳大利亚的小麦育种73
3.9英国的小麦育种75
3.10意犬利的小麦育种77
3.11波兰和苏联的小麦育种78
3.12半矮杆小麦的发展历史80
4.1引言83
4.小麦的非整倍体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83
4.2中国春小麦的非整倍体84
4.3单体及其应用86
4.4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培育100
4.5染色体检定105
4.6整条染色体作用的分析109
4.7染色体代换系和预测113
4.8遗传因子的定位115
4.9小麦非整倍体的应用前景117
5.1引言122
5.小麦遗传分析的传统方法122
5.2主效基因变异的分析124
5.3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126
5.4不同性状关系的测定136
5.5遗传分析和小麦育种140
6.小麦遗传学143
6.1引言143
6.2形态性状144
6.3色素性状146
6.4适应性状147
6.5农艺和籽粒性状151
6.6可交配性157
6.7抗病性159
6.8遗传紊乱162
6.9细胞质遗传166
6.10生化和分子标记171
6.11染色体图和基因位置174
6.12小麦遗传学的未来185
7.1引言192
7.小麦外源遗传变异的导入192
7.2小麦属内的可交配性194
7.3双二倍体的合成194
7.4小麦—外源染色体附加系197
7.5小麦—外源染色体代换系205
7.6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及其表达208
7.7结论与展望226
8.染色本结构和组织233
8.1引言233
8.2核染色体组233
8.3 叶绿体染色体组272
8.4线粒体染色体组282
8.5结论284
9.小黑麦育种292
9.1引言292
9.?育种方法294
9.3产量296
9.4其它生理性状300
9.5籽粒皱瘪302
9.6抗病性303
9.7品质及利用306
9.8生产现状及展望308
10. 小麦植株的发育和结构312
10.1引言312
10.2苗期发育与出苗312
10.3生长锥发育315
10.4叶的发育325
10.5分蘖329
10.6茎秆的生长333
10.7穗的发育335
10.8结论336
11. 水分关系339
11.1引言339
11.2缺水类型和临界期340
11.3抗旱育种341
的影响342
11.4形态和生理性状对产量及水分经济学342
11.5代谢性状对水分关系的影响351
11.6结论360
12. 产量评价365
12.1引言365
12.2小麦品种试验设计366
12.3析因试验375
12.4实际的考虑377
12.5小麦中基因型×环境互作380
12.6小麦产量评价在农业上的重要性390
13. 抗病育种397
13.1引言397
13.2病原物的变异399
13.3抗源409
13.4抗病性的持久性410
13.5避病411
13.6抗病育种的一些实际问题416
13.7对锈病的抗性419
13.8对其它活体寄生病原物的抗性435
13.9对死体寄生病原物的抗性443
13.10结论452
14. 抗虫育种459
14.1引言459
14.2专业术语459
14.3小麦抗虫育种实例462
14.4小麦的其它害虫475
14.5专一性与抗性481
14.6抗虫性选择的实践484
14.7抗性与害虫防治487
14.8结论488
15. 籽粒品质494
15.1引言494
15.2小麦的品质性状494
15.3食品497
15.4品质性状育种505
16.2育种目标的确定527
16.1引言527
16. 新品种生产:植物育种的综合研究方法527
16.3纯系品种的选育534
16.4雄性不育性的利用553
16.5籽粒产量的选择558
16.6植物育种研究所育成品种的历史概况563
16.7植物育种家权利的作用569
16.8种质资源的获取与保持571
16.9讨论和总结573
17.2生理性状的改良581
17. 今后展望581
17.1引言581
17.3抗病性584
17.4育种技术585
17.5籽粒品质587
17.6外源遗传变异的利用589
17.7作物残余的利用589
17.8生物技术的推动力591
17.9结束语593
1988《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英)F.G.H.L UPTON著;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研究 1988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邓小平理论基础
- 1999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小麦育种资料汇编
-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 邓小平理论基础
-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邓小平理论基础
- 199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体育基础理论
- 1989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 连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 1992 中国劳动出版社
-
- 教育学基础理论
- 1996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 1996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 小麦育种
- 1981 农业部教育局
-
- 小麦育种学
- 1976 广东农林学院
-
- 体育基础理论
-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民众教育的理论基础
- 1936 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
-
- CIMMYT的小麦育种
- 1994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小麦抗旱生态育种
- 1992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