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素质培养手册》求取 ⇩

第一编校长素质概论3

第一章 校长的素质3

第一节 校长素质的规定性3

一、校长素质的涵义3

二、校长素质的特点4

第二节 合理的校长素质结构6

一、关于校长素质研究的简介6

二、校长合理的素质结构8

第三节 校长素质测评的要素、标准和方法13

一、测评要素与测评标准13

二、素质测评的方法15

一、校长个性的涵义17

第一节 校长个性及其特征17

第二章 校长的个性17

二、校长个性的特征18

第二节 校长个性结构类型及其调控20

一、校长个性结构的类型20

二、校长个性结构的调控21

第三节 校长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管理24

一、现代校长个性的发展趋势24

二、校长个性发展的成熟境界25

三、健全的校长个性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学校管理风格26

第三章 校长政策法律意识28

第一节 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的本质28

一、校长的政策法律意识受社会主义政策法律体系的制约28

三、校长政策法律意识是校长在政策法律实践中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29

二、校长的政策法律意识是校长对社会主义政策法律积极能动的反映29

第二节 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的功能30

一、校长的政策法律意识与学校管理的法制化30

二、校长的政策法律意识与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31

第三节 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的结构31

一、校长法律的政治观是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的核心31

二、校长法律价值观是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的关键32

三、校长政策法律心理观是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的基础33

第四节 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的塑造34

一、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确立的客观要求34

二、校长政策法律意识确立的主观要求35

第一节 校长与当今社会、教育的进步36

一、现代社会与现代管理36

第四章 当今时代与校长36

二、教育管理与当今社会的进步37

三、校长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主力军38

第二节 校长面临的多重历史使命38

一、校长的政治使命38

二、校长的教育使命39

三、校长的经济使命41

四、校长的文化使命42

第三节 时代对校长的多维要求42

第二编校长法制意识的培养49

第一章 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49

一、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的必要性49

二、怎样学好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50

一、学校法律地位的含义51

第二章 学校的法律地位51

第一节 学校法律地位概述51

二、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52

第二节 学校的设置53

一、学校设置条件53

二、学校设立程序56

第三节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57

一、学校享有的基本权利57

二、学校应履行的法定义务59

第四节 学校管理体制61

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61

二、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62

一、学校经费的来源、结构及保证64

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64

第一节 学校经费的有关法律问题64

第三章 学校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64

三、有关法律法规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优惠规定65

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收费管理66

第二节 与学校财产有关的法律问题67

一、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67

二、学校校办企业的财产管理68

三、社会力量举办学校的财产财务管理68

第三节 学校事故处理的法律问题69

一、学校事故的类型69

二、学校事故原因分析70

三、处理学校事故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71

一、法律救济的含义74

第四章 教育法律救济74

第一节 教育法律救济概述74

二、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作用75

三、教育法关于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76

第二节 教育申诉制度77

一、申诉制度概述77

二、教师申诉制度78

三、受教育者申诉制度80

第三节 教育行政复议82

一、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82

二、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82

三、教育行政复议的管辖83

四、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84

一、教育行政诉讼概述85

第四节 教育行政诉讼85

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86

三、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87

四、教育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和诉讼过程88

五、教育行政诉讼的审理依据和判决89

第五节 教育行政赔偿91

一、行政赔偿概述91

二、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93

三、行政赔偿的范围94

四、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96

五、教育行政赔偿的提起和受理97

第一节 校长的社会角色101

一、校长社会角色的主要特征101

第一章 校长的社会角色与心理品质101

第三编校长心理素质的教养101

二、校长活动的一般特点103

第二节 校长的心理品质及其结构104

一、校长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的基本结构104

二、研究校长心理品质的意义105

第二章 校长的认识品质107

第一节 校长的观察力107

一、校长良好观察力的基本特征107

二、校长的观察力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109

三、校长观察力的自我培养110

第二节 校长的注意力111

一、校长良好注意力的基本特征111

二、校长的注意力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112

三、校长注意力的自我培养113

第三节 校长的记忆力113

一、校长的良好记忆力的基本特征114

二、校长的记忆力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114

三、校长记忆力的自我培养115

第四节 校长的想象力116

一、校长丰富想象力的基本内容116

二、校长的想象力对领导工作的意义117

三、校长想象力的培养119

第五节 校长的思维能力119

一、校长良好思维品质的基本特征120

二、校长的思维能力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121

三、校长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122

一、情感和情绪123

第三章 校长的情感意志品质123

第一节 校长的情感123

二、校长的情操及其意义124

三、校长的情绪及对领导活动的影响126

四、校长的情操陶冶和情绪控制128

第二节 校长的意志品质129

一、意志品质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129

二、校长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130

三、校长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133

第四章 校长的气质、性格和能力134

第一节 校长的气质134

一、气质及其基本类型134

二、校长的气质对学校工作的影响135

一、性格及其对校长工作的影响136

三、校长的气质修养136

第二节 校长的性格136

二、几种对领导活动影响较大的性格品质138

三、校长性格品质的培养141

第三节 校长的能力142

一、校长的能力及其结构142

二、校长能力的培养144

第五章 学校领导班子的优化心理结构145

第一节 领导班子的心理结构和领导效能145

一、心理结构与整体效应145

二、心理结构与个体工作效率146

第二节 领导班子优化心理结构的具体要求147

一、心理认同性147

二、心理相容性148

三、心理互补性150

四、心理适应性151

第三节 实现领导班子优化心理结构的途径152

一、合理配备、合理选拔152

二、求同存异、扬长避短153

第六章 领导过程中的交往心理154

第一节 人际交往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154

一、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154

二、领导活动中人际交往的作用155

三、领导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结构155

第二节 领导过程中的意见沟通156

一、领导过程中意见沟通的方式和类型156

二、领导过程中意见沟通的过程和渠道158

三、领导过程中意见沟通的障碍及克服的方法161

第三节 领导过程中的相互了解161

一、领导过程中的相互了解及其特点161

二、相互了解中的第一印象162

三、相互了解中的各种偏见164

四、相互了解中的行为归因165

五、相互了解的准确性167

第七章 领导过程中的决策心理168

第一节 决策过程的心理机制168

一、产生决策动机168

二、思维厨房作业170

三、做出意志决断172

四、实施方案的意志行动173

一、从众心理174

第二节 干扰决策优化的心理因素174

二、偏狭与刻板176

三、自我辩解心理177

第三节 群体决策的心理问题178

一、群体决策中的群体讨论178

二、群体决策的特点180

第八章 领导过程中的心理控制181

第一节 领导目标与心理控制181

一、心理控制的目的是实现领导目标181

二、心理控制是实现领导目标的保证182

第二节 领导过程中心理控制的机制182

一、心理控制的可能性182

三、心理控制的方式184

二、心理控制的前提184

第三节 心理的自我控制187

一、心理自我控制的内在根据187

二、心理自我控制的手段187

三、师生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189

第九章 校长威信及其形成190

第一节 校长威信的实质及其作用190

一、校长威信的实质190

二、校长威信的作用191

第二节 影响校长威信的各种因素193

一、影响校长威信的客观因素193

二、影响校长威信的主观因素194

第三节 校长威信的形成与巩固195

一、校长威信形成的途径195

二、几种树立威信的错误做法197

三、校长威信的保持与巩固198

第一章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和过程203

第一节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203

一、确立教育领导基本原则的依据203

第四编领导素质203

二、教育领导原则的体系204

第二节 现代教育领导过程及其规律208

一、教育领导过程中的诸种关系208

二、教育领导过程的基本环节209

三、教育领导过程的特性和规律211

第三节 教育领导过程的心理机制213

一、教育领导过程中的交往心理213

二、教育领导过程中的决策心理215

三、教育领导过程中的心理控制217

第一节 现代教育领导观念219

第二章 现代教育领导者219

一、服务观念220

二、竞争观念220

三、大生产大经济观念220

四、大教育观念221

五、战略观念223

第二节 教育领导者的素质224

一、教育领导者的组成224

二、教育领导者素质的作用22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的新要求226

四、教育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227

第三节 提高教育领导者素质的途径230

一、善于学习230

四、勤于总结231

二、勇于实践231

三、乐于自省231

第三章 现代教育被领导者232

第一节 现代教育被领导者概述232

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辩证关系232

二、教育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的实质232

三、指挥与服从是最基本的关系233

第二节 教育工作者的成熟度和培养234

一、教育工作者及其成熟度234

二、学校教职工的素质235

三、教育工作者成熟度的培养236

第三节 管理的客体和主体——学生236

一、当前教育领导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238

第一节 教育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和意义238

第四章 教育领导绩效的考评238

二、教育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239

三、教育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240

第二节 教育领导工作的目标及其标准240

一、教育领导工作的目标240

二、教育领导工作质量创造标准242

三、教育领导者的职责243

四、教育领导者的绩效考评内容246

第三节 教育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248

一、对比分析法248

二、群众评议法248

三、组织考核法248

五、定量考评法249

四、定期总结法249

第五章 现代教育领导决策250

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250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过程和原则250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方法252

第二节 教育科学预测253

一、预测及其基本原理253

二、教育预测的程序和方法255

第三节 教育科学决策259

一、决策及其在教育领导工作中的地位259

二、教育决策的内容和原则260

三、教育科学决策的过程和方法262

二、什么是教育领导艺术266

一、什么是教育领导方法266

第一节 教育领导方法和艺术的概述266

第六章 教育领导方法与艺术266

第二节 教育领导方法研究267

一、教育领导方法的分类267

二、教育领导方法发展的总趋势268

三、现代教育领导方法的基本特征269

四、现代教育领导方法体系270

五、优秀的传统教育领导方法274

第三节 教育领导艺术研究275

一、教育领导艺术的特点275

二、教育领导艺术的内容277

三、在教育领导实践中运用领导艺术282

二、激励的作用283

一、激励的概念283

第一节 什么是激励283

第七章 激励行为283

三、激励的理论284

第二节 激励的过程与因素286

一、激励的原则和过程286

二、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287

三、激励的手段和效果分析288

第三节 激励强化方法290

一、强化的概念290

二、强化的方法290

三、强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291

二、决策行为的过程292

一、决策的概念292

第一节 决策行为的过程292

第八章 决策行为292

三、决策方案的实施295

第二节 决策行为的心理特征296

一、思维在决策中的作用296

二、思维认识偏离实际的原因296

三、决策者应有的思维特征298

第三节 决策行为的思想方法298

一、决策行为的价值观299

二、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300

三、决策行为的系统观301

四、决策行为中逆反意见的作用301

一、什么是领导行为302

第一节 领导的功能和条件302

第九章 领导行为302

二、领导者的功能303

三、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04

第二节 领导的行为和效率306

一、领导行为四分图306

二、领导管理方格306

三、领导方式选择309

四、领导效率模型310

五、领导生命周期311

六、领导功效比较311

七、领导效率313

八、领导效率分析诊断314

九、领导者节约时间的途径314

一、年龄结构315

十、领导管理方式评价315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315

二、知识结构316

三、智能结构316

四、素质结构316

五、专业结构316

第十章 组织行为317

第一节 组织的意义与作用317

一、组织的概念317

二、组织的内容317

三、组织的构成要素317

四、组织的重要作用318

五、组织的种类318

一、组织设计与改善的程序320

第二节 组织的行为与结构320

二、组织结构与组织原理323

三、组织与环境330

第三节 组织行为的发展及应用332

一、目标管理的发展及应用332

二、参与管理的发展及应用333

第十一章 创造行为335

第一节 创造心理行为的特点与类型335

一、创造的特点335

二、创造与知识335

三、创造的心理类型336

第二节 创造行为的思维与过程338

一、创造性思维338

二、创造与天才341

三、创造行为过程343

第三节 创造行为的环境与方法345

一、创造心理的环境345

二、创造行为方法347

第十二章 校长的角色意识与领导行为351

第一节 领导意识与校长角色认知351

一、管理与领导351

二、领导意识与领导行为352

三、校长角色分析354

第二节 校长的工作方式与群体效应356

一、领导工作方式的概念与类型356

二、领导方式对群体活动的影响358

一、校长的领导素质361

第三节 校长的素质要求与领导艺术361

二、校长的领导威信363

三、校长的领导艺术365

第十三章 校长的领导哲学与办学特色367

第一节 领导哲学与办学价值观367

一、领导哲学是办学价值观的核心367

二、办学价值观是办学的灵魂369

第二节 特色学校建设与校长职业成熟371

一、什么是特色学校371

二、特色学校的创建机制372

三、办学特色与校长职业成熟375

一、学校公共关系的含义378

第一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概述378

第十四章 校长的公关意识与公关活动378

二、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379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作用380

四、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381

第二节 校长的公关意识382

一、什么是公关意识382

二、现代校长必须树立公关意识382

三、校长公关意识的基本内容383

第三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内容和环节385

一、学校公共关系的内容385

二、学校公共关系的环节387

第一节 校长协调的基本原理391

一、矛盾差异原理391

第一章 校长的协调艺术391

第五编领导艺术391

二、矛盾动力原理393

三、联系同一原理394

四、系统发展原理395

第二节 校长协调的条件和过程397

一、校长协调的条件397

二、校长协调的过程400

第三节 校长协调的方式和手段403

一、校长协调的主要方式403

二、校长协调的基本手段405

第四节 校长同上级关系的协调408

一、同上级关系的特点及协调的重要性408

二、协调上级关系的原则411

三、协调上级关系的方法412

第五节 校长同下级关系的协调415

一、同下级关系的特点415

二、协调下级关系的原则417

三、下级关系协调的方法418

第六节 校长心理协调420

一、校长心理特征420

二、校长非正常心理的控制与协调423

三、领导者良好心理的培养425

第七节 校长情绪协调426

一、校长的情绪特征426

二、领导者不良情绪的协调428

三、领导者良好情绪的培养430

第一节 宽以待人 容人小过433

第二章 校长调解人际矛盾的艺术433

第二节 适度妥协 调和矛盾434

第三节 抽薪止沸 消除理由435

第四节 相互沟通 促进信任436

第五节 淡化名位 强化合作440

第六节 公正平等 坦诚律己440

第七节 “活血化瘀” 避免冲突442

第八节 积极劝导 寻求共识442

第三章 校长的谈话的艺术445

第一节 见面寒暄 言语得体445

第二节 真诚赞美 发自肺腑446

第三节 善于聆听 理解对方448

第四节 巧于拒绝 减少不悦449

第六节 棘手提问 巧妙回避451

第五节 争执论辩 切忌粗暴451

第七节 勇于道歉 化解矛盾452

第八节 异性交往 注意分寸453

第九节 准确用词 切莫含糊454

第十节 态度热诚 话语朴实456

第十一节 先用耳朵 倾听对方457

第十二节 换位思考 赢得人心458

第十三节 动之以情 真心助人459

第十四节 晓其利害 明其得失460

第十五节 “是”字战术 话语投机461

第十六节 先退后进 促其转意462

第十七节 明知故昧 巧开锈锁463

第十八节 抓住弱点 重点突破463

第十九节 语言生动 观点形象464

第二十节 因势利导 把握时机465

第六编管理素质469

第一章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469

第一节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469

一、党性原则469

二、求实原则473

三、民主原则476

四、激励原则479

第二节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484

一、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484

二、教师道德风范的陶冶494

三、教师活动方式的调整498

四、教师人际关系的协调501

第三节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方法505

一、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化505

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化510

三、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514

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518

第二章 校长内容型管理522

第一节 校长自我管理的意义522

一、校长——学校的领导核心522

二、校长的自我管理522

三、校长自我管理的意义522

第二节 校长自我管理的导向523

一、自识原则524

四、反馈原则525

三、效益原则525

二、进取原则525

第三节 校长领导地位的管理526

一、校长的领导地位526

二、校长领导地位的特点527

三、校长的岗位自塑527

四、校长领导地位管理的意义528

第四节 校长领导目标的管理528

一、校长领导目标管理的提出528

二、学校领导目标的基本特征529

三、校长素质对学校领导目标的影响表现530

四、学校领导目标管理过程532

五、校长领导目标的管理533

二、校长领导职责管理的必要性534

一、领导职责的类型534

第五节 校长领导职责的管理534

三、校长领导职责管理的基本思路535

第六节 校长用权的管理537

一、校长权力构成及特点537

二、校长应确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538

三、校长用权管理技巧539

第七节 校长信息的管理541

一、信息的重要性541

二、信息管理的理论问题541

三、校长信息的管理545

四、校长信息管理的重点546

三、社会舆论的作用547

二、社会舆论及其类型547

一、学校的社会刻扳印象547

第八节 校长社会舆论的管理547

四、社会舆论管理的结局548

五、校长社会舆论管理的途径548

六、校长社会舆论管理的重点549

第九节 校长决策的管理550

一、校长决策管理的提出550

二、校长决策的程序和方法551

三、校长决策管理552

第十节 校长计划的管理554

一、学校计划的种类554

二、校长计划管理的重要性557

三、校长提高计划管理自觉性、有效性的途径557

二、校长统一指挥的要求559

第十一节 校长指挥的管理559

一、校长统一指挥的意义559

三、校长指挥管理的主要内容560

第十二节 校长监督的管理562

一、校长监督管理的意义562

二、校长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562

第十三节 校长权威的管理564

一、正确的权威观564

二、校长权威的重要性564

三、校长权威的管理564

第三章 校长行为改造型管理569

第一节 校长领导行为的管理569

一、领导问题行为及其产生569

二、领导问题行为后果的多样性570

三、学校的行为领导主要是纪律领导571

四、校长领导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572

五、校长领导行为管理的方法577

第二节 校长领导方式的管理578

一、学校领导方式类型578

二、校长领导方式的管理580

第三节 校长激励的管理581

一、校长激励管理的意义581

二、校长激励管理的紧迫性581

三、校长激励管理方法583

第四节 校长情绪的管理584

一、情绪效应问题584

二、校长要善于驾驭自己的喜怒584

四、校长情绪管理的方法585

三、校长情绪管理的多维思考585

第五节 校长诊断的管理588

一、校长诊断的重要性588

二、民主考评是校长诊断的外部条件588

三、校长诊断管理的主要内容591

四、校长诊断管理程序591

第六节 校长印象的管理592

一、校长印象管理的重要性592

二、校长印象管理的主要内容592

三、校长印象管理的自检方法598

第七节 校长汇报的管理600

一、工作汇报的类型600

三、校长工作汇报的基本要求601

二、校长对工作汇报管理的迫切性601

四、校长工作汇报的管理602

第八节 校长宣传的管理603

一、口头宣传形式及其功效603

二、口头宣传成功的要素604

三、校长宣传的管理604

第九节 校长会议的管理606

一、校长会议管理的必要性606

二、校长会议管理的主要内容606

第十节 校长时间的管理610

一、时间的分类610

五、校长时间管理方法611

四、影响校长工作时间的要素611

三、校长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分析611

二、校长时间管理的偏倾现象611

第十一节 校长任职的管理614

一、任职周期的四个阶段614

二、任职周期的四种类型615

三、校长任职的管理615

第四章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617

第一节 校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617

一、校园文化的地位617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620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目的与任务623

一、校园文化的目的623

二、校园文化的任务627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原则628

第三节 校园文化活动628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631

三、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635

四、校园文化活动的方法638

第四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精神塑造、校园文化理论642

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642

二、校园精神的塑造646

三、校园文化理论651

第五节 校园文化管理656

一、校园文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656

二、校园文化管理的基本任务658

三、校园文化管理的原则661

四、校园文化管理的方法662

一、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664

第六节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664

一、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内容和形式668

二、当前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671

第七编学校评价677

第一章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概述677

第一节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的含义677

第二节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的类型680

一、按照评价的主体的不同,可将学校教育工作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680

二、按照评价的时空变化,可将学校教育工作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及二次评价等四种类型680

三、按评价的指标标准,可将学校教育工作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681

第三节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的作用682

一、学校教育工作评价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也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手段682

三、学校教育工作评价是吸引全社会参与教育,形成大教育格局的有效途径683

二、学校教育工作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683

四、学校教育工作评价是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684

第四节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的“两体一制”模式684

一、学校教育工作评价“两体一制”模式的含义685

二、学校教育工作评价“两体一制”模式的结构层次685

第二章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的方法体系688

第一节 方法体系的框架结构688

一、方法体系的层次结构688

二、评价信息管理方法体系框架689

第二节 评价信息搜集法691

一、评价信息的种类691

二、信源确定法691

三、信息获取法693

一、信息资料汇总法(指标内涵提纲法)696

第三节 评价信息资料整理法696

二、信息资料审核法698

三、信息资料分类法699

四、信息资料立卷法699

第四节 评价信息测定法700

一、定性测定法700

二、定量测定法701

第五节 评价信息计量法703

一、归一制计量法704

二、文字描述法705

第三章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的实施709

第一节 评价的实施程序709

一、评价的准备709

二、评价的施行710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711

第二节 评价结果的管理712

一、处理评价结果712

二、编写评价报告713

第三节 评价质量的管理715

一、自评调控715

二、评价审计716

三、评价档案717

第四章 学校办学方向评价719

第一节 办学方向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结构关系719

一、指标体系框架719

二、A级指标体系结构关系720

第二节 办学方向评价要素内涵724

第五章 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评价727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结构关系727

一、指标体系框架727

二、指标体系结构关系728

第二节 领导班子建设评价要素内涵730

第六章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评价734

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结构关系734

一、指标体系框架734

二、A级指标体系结构关系734

三、B级指标系统结构关系735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评价要素内涵738

一、指标体系框架743

第一节 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结构关系743

第七章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743

二、A级指标体系结构关系744

三、B级指标系统结构关系745

第二节 德育工作评价要素内涵747

第八章 学校教学工作评价751

第一节 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结构关系751

一、指标体系框架751

二、指标体系结构关系752

第二节 教学工作评价要素内涵755

第九章 学生质量评价759

第一节 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结构关系759

一、指标体系框架759

二、指标体系结构关系760

第二节 学生质量评价要素内涵763

第十章 中小学教育评估768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评估的依据768

一、中小学教育评估的理论依据768

二、中小学教育评估的政策法规依据770

三、中小学教育评估的现实依据771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771

一、方向性原则772

二、科学性原则772

三、可行性原则773

四、动态性原则774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评估的功能775

一、鉴定功能775

三、激励功能776

二、改进功能776

四、管理功能777

五、研究功能777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评估的类型778

一、宏观评估与微观评估778

二、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778

三、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779

四、单项评估与综合评估781

五、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781

六、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783

附编一中国未来的教育787

为了未来的教育787

未来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790

中国教育的未来蓝图790

人的发展与教育804

未来教育的特征806

重视对中国未来教育的研究816

关于中国教育走向21世纪的展望818

走向21世纪——中国未来教育的宏观展望820

论21世纪教育的基本走向829

跨世纪教育课题:教育重心的转移837

21世纪的教育展望与选择841

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847

21世纪教育理论研究的展望850

学校管理的21世纪展望857

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教师素质及师范教育改革864

终身教育——现代社会:一种新的教育哲学8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881

附编二教育法规881

中宣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教委、司法部、全国教育工会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通知889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宣传提纲”的通知891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宣传提纲891

国家教委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8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905

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9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926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通知932

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教委、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局、全国教育工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通知934

附件: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936

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93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940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953

教师资格条例964

国家教委关于实施《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的通知968

附件一: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96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快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意见的通知971

关于加快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意见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23号974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暂行规定974

国家教委 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颁发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的通知976

特级教师评选规定976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关于重新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97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980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的通知981

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986

小学管理规程98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993

国家教委关于正式颁发《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999

中学德育大纲1000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小学德育纲要》的通知1008

小学德育纲要1008

国家教委关于正式颁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通知1017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19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21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通知1021

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几点说明1022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1023

教育部关于颁布《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的通知1024

中学生守则1025

小学生守则1025

国家教委关于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重要场合奏唱国歌的通知1027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的通知1028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028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1033

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033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037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1043

“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1046

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措施1051

实验教学普及县的要求1051

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1053

国家教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的通知1056

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1056

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修订稿)1060

国家环保局 中宣部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通知1063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063

国家教委 国家计委 财政部关于颁发义务教育等四个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071

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1071

普通高级中学收费管理暂行办法1072

全国中初等学校校办产业、勤工俭学“九五”期间发展规划要点1074

国家教委 国家计委 农业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教育集资管理办法》的通知1080

农村教育集资管理办法1081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1083

财政部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1083

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1090

国家教委《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的若干意见》1093

附:《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094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试行)》的通知1096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的通知1098

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1099

中组部、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1102

国家教委关于表彰全国优秀中小学校长的决定1105

国家教委关于《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评估工作指导意见》的意见1106

国家教委印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的通知1109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1109

附: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1111

附件: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114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114

附编三治校经验篇1123

第一部分:建国前1123

我国中学校长制度之探讨1123

怎样做中学校长1146

小学校之校长谈1154

小学校长问题1168

怎样做乡村小学的校长1179

学校校长之事权与资格1181

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道德1186

整个的校长1193

中学校长四型1194

十年来中等学校服务之体验1197

民主化的学校行政管理1200

中学校长教学指导之责任1205

中学校长应如何视导教学1211

小学校长与教学指导1216

校长视导教学问题1219

第二部分:当代1223

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1223

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引导学生和谐发展1226

和谐发展教育办学目标的确立及其实施1232

借鉴“掌握学习”理论强化教学质量管理1243

谈教学质量的监控1247

关于创建学校特色的认识与实践1252

个体突破 整体推进1257

学校的序化管理1265

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1274

改革学校管理体制 增强办学整体活力1279

坚持育人为本 办出学校特色1284

运用信息、传输和控制的基本原理于学校管理1290

德育要走上科学和历史的制高点129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整体改革研究1297

探索新时期教师的心理需求努力提高学校管理质量1308

精诚所至金石开1312

附编四论文精萃1319

谈校长的素质1319

校长必须有四种意识1327

校长怎样才能获取“统御权”1330

谈校长的决策意识1332

谈校长的凝聚力1335

谈校长的言语素质1338

必须正确对待“闲言碎语”1340

谈校长的时间管理1343

浅谈中学校长的信息管理1345

校长必须坚持管理、教学、科研一起抓1348

校长书记一肩挑要找准力点1349

怎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1353

校长必须十分重视校风建设1357

校长应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1361

谈校长听课1365

校长对总务工作的领导1368

校长对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1371

校长要增强科研意识1374

1998《校长素质培养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学政,廖秉权主编 1998 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