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手册》求取 ⇩

第一章血型抗原和抗体1

第一节 抗原1

一、血型抗原的化学结构1

二、血浆和分泌液中的血型物质1

三、新生儿血型抗原的表现2

四、抗原性(antigenicity)3

第二节 抗体6

一、血液的成分6

二、血型抗体6

三、抗体特异性鉴定12

(一)排除原则12

(二)标准细胞配组15

第三节 免疫应答15

一、初次应答18

二、再次应答19

三、回忆应答19

第四节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20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动力学20

二、抗原抗体在体外反应的各种形式23

(一)凝集反应23

(二)溶血和细胞毒性反应27

(三)沉淀反应27

(四)抑制作用28

(五)补体结合28

第五节 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29

一、血清学方法29

三、细胞培养方法30

二、生物化学方法30

第六节 血型的命名31

一、已检出的红细胞血型抗原31

二、血型系统31

第二章血型血清学试验技术43

第一节 基本操作技术43

一、血样的采集和保存43

(一)红细胞43

(二)血清43

二、常用试剂配制44

(一)1%木瓜酶液配制44

(二)菠萝酶溶液配制45

(四)最适稀释度抗人球蛋白血清制备预试验47

(三)pH值5.5磷酸盐缓冲液配制47

(五)低离子强度盐溶液(LiSS)配制48

(六)红细胞悬液制备48

三、红细胞凝集试验50

(一)盐水介质凝集试验50

(二)酶介质凝集试验51

(三)红细胞凝集强度的判定标准52

四、抗人球蛋白试验54

(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55

(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57

五、唾液中血型物质的测定59

(一)材料60

(二)操作62

六、吸收试验64

(一)冷吸收65

(二)热吸收65

七、放散试验67

(一)加热放散抗体法67

(二)乙醚放散抗体法68

(三)结果观察与判定69

(四)注意事项69

八、血清中免疫性IgG抗A(B)抗体测定71

(一)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法71

(二)酶介质凝集试验法72

九、低离子凝聚胺技术73

(一)材料74

(二)操作方法75

(三)注意事项79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鉴定80

一、A、B、O血型鉴定80

(一)材料81

(二)操作方法82

(三)结果判定83

二、A、B亚型鉴定84

(一)A2亚型鉴定85

(二)A3、Am、Ax、B3、Bm、Bx等亚型鉴定87

三、Rh血型鉴定87

(一)材料87

(二)操作89

(三)注意事项90

四、Du型鉴定93

(二)操作方法94

(三)结果判定94

(一)材料94

(四)注意事项95

五、MN血型鉴定95

(一)材料95

(二)操作95

(三)结果判定96

六、P血型鉴定97

(一)材料97

(二)操作方法97

(三)结果判定98

第三节 交叉配血试验98

(二)操作99

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99

(一)材料99

(三)结果判定及报告方法100

(四)注意事项101

二、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102

(一)材料102

(二)操作方法102

(三)结果判定103

三、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试验104

(一)材料104

(二)操作104

(三)结果判定105

(四)报告方式105

(五)注意事项106

四、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试验107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中的错误、干扰及克服方法109

一、责任性错误109

二、假阴性反应110

(一)标准血清效价太低110

(二)被检红细胞敏感性过低110

(三)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110

(四)补体存在而溶血110

(五)溶解抗原或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110

(六)试验时间短,温度不适当110

三、假阳性反应111

(二)寒冷凝集111

(一)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假凝集)111

(八)不完全抗体的遮断所致111

(七)轻度凝集现象111

(三)H凝集112

(四)T凝集112

(五)类B抗原112

(六)获得性病理性自身冷抗体形成的凝集112

(七)自身免疫性温性抗体产生的凝集113

(八)其他113

第五节 血型抗体检查113

一、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查法114

(一)完全抗体检查法114

(二)不完全抗体检查法115

二、白细胞血型抗体检查法118

第六节 输血不良反应的检查119

(一)复查血型120

一、标本采集120

二、检查程序与方法120

(二)重复交叉配血试验121

(三)取受血者输血后血样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121

(四)取受血者输血后血样作抗体检查121

(五)取受血者血液直接涂片检查121

(六)立即取受血者血液3ml离心观察121

(七)观察输血后每次尿液的颜色122

(八)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122

(九)测定受血者血清胆红素122

(十)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22

(十一)检查血袋残余血液的血型是否与供血者配血管血型相符122

(十二)检查血袋残余血和输血管道内的残余血是否溶血122

第七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清学检查与输血123

(十三)检查受血者血清是否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123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124

二、各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清学特征124

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24

(一)输血的危险性128

(二)输血的指征129

(三)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130

(四)供血者的选择133

第三章血液保存和运输136

第一节 抗凝剂及容器137

一、抗凝剂137

(一)抗凝剂的选择137

(三)酸化剂139

(二)葡萄糖139

二、抗凝保存液140

(一)ACD类保存液140

(二)CPD类保存液140

三、容器142

第二节 红细胞保存144

一、全血保存144

二、浓缩红细胞的保存146

三、红细胞悬液保存147

四、红细胞低温保存147

(一)高浓度甘油148

(二)低浓度甘油(约30%)148

(一)过滤法149

五、少白细胞的红细胞保存149

(二)沉降法150

六、洗涤红细胞保存151

(一)机器洗涤法151

(二)手工洗涤法151

第三节 血浆保存152

一、新鲜冰冻血浆152

二、普通冰冻血浆152

第四节 冷沉淀保存153

第五节 血小板保存154

一、温度154

二、pH值155

四、震荡156

五、血浆留量和白细胞污染的影响156

三、保存期156

第六节 白细胞保存157

第七节 血液和其成分的运输158

一、全血与红细胞成分158

二、冰冻血液成分运输158

三、血小板和粒细胞运输158

第四章成分输血160

第一节 成分输血概论160

一、成分输血的概念160

二、成分输血的原则161

三、成分输血的任务161

第二节 成分输血的优点162

一、有效成分纯度高、浓度高,治疗效果好162

二、输用安全,副反应少163

三、综合利用血液资源,一血多用168

四、价格便宜,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169

第三节 血液制剂的输注170

一、全血170

(一)特征170

(二)适应证170

(三)缺点171

二、浓缩红细胞171

(一)特征171

(二)适应证171

(三)用量172

三、少白细胞红细胞173

(一)少白细胞红细胞(离心法手工制备)173

(二)过滤红细胞174

(一)特性175

(二)适应证175

四、洗涤红细胞175

五、冰冻红细胞176

六、年轻红细胞176

(一)特征176

(二)适应证176

七、浓缩白细胞176

(一)特征176

(二)适应证177

(三)不良反应178

(四)用法用量178

(一)特性179

八、浓缩血小板179

(二)适应证180

(三)血小板输注指征181

(四)用法用量182

九、新鲜冰冻血浆182

(一)特性182

(二)适应证182

(三)用法183

十、正常人血浆冷沉淀183

(一)特性183

(二)适应证183

(二)适应证184

(一)特性184

十一、去冷沉淀血浆184

(三)用法用量184

(三)用法185

第五章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186

第一节 血型血清学检查187

一、血型鉴定187

二、母亲血样检查187

(一)抗体筛选187

(二)IgG抗A(B)检测189

三、患儿血样检查192

(一)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193

(二)抗体放散试验194

一、换血原则202

第二节 患儿换血的准备202

二、换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203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程序205

第六章自身输血206

第一节 保存式自身输血20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08

(一)适应证208

(二)禁忌证208

二、病人选择标准209

三、血液采集方法210

四、自身血液贮存方法211

五、铁剂的补充211

六、自身献血者采血时可能出现的反应212

七、注意事项212

第二节 稀释式自身输血213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14

(一)适应证214

(二)禁忌证214

二、血液稀释的生理基础215

三、稀释式自身输血的标准、时间及界限216

四、稀释液和稀释器具的选择217

五、操作程序218

第三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218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219

(一)适应证219

(二)禁忌证219

(一)利用Haemonetics Cell Saver 5型自动洗涤离心机施行术中失血回收220

二、术中(洗净)回收式自身输血220

(二)利用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施行术中失血回收222

三、术中,术后非洗净回收式自身输血222

四、回收式自身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23

第七章临床输血224

第一节 外科输血224

一、严重创伤急救时的输血224

(一)少量失血224

(二)中量失血224

(三)大量失血225

二、术中输血225

(一)术中失血量的估计226

(二)术前贫血226

(三)术中输血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226

三、烧伤输血227

四、器官移植与输血228

(一)肾移植与输血228

(二)肝移植与输血229

第二节 内科输血229

一、慢性贫血的输血230

二、其他内科疾病的输血230

(一)循环系统疾病的输血230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输血231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输血232

(四)肾脏疾病的输血234

(五)某些血液病患者的输血问题234

第三节 妇产科输血240

一、妇科输血240

二、产科输血241

第四节 儿科输血242

一、适应证242

(一)恢复血容量242

(二)贫血243

(三)凝血机能障碍243

(四)低蛋白血症243

(五)严重感染243

二、输血量和输血速度243

三、母婴血型不合的输血244

第八章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的疾病246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246

一、发热反应247

(一)原因247

(三)治疗253

(二)症状与体征253

(四)预防254

二、过敏反应254

(一)原因255

(二)症状和体征256

(三)治疗256

(四)预防257

三、溶血反应257

(一)急性溶血反应258

(二)迟发性溶血反应262

四、细菌性输血反应264

(一)原因264

(二)症状265

(三)诊断266

(四)治疗267

(五)预防267

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疾病269

一、病毒性肝炎269

(一)甲型肝炎270

(二)乙型肝炎272

(三)丙型肝炎276

二、艾滋病280

(一)流行病学280

(二)诊断283

(三)防止输血传播艾滋病的主要措施285

三、其他输血传播性疾病287

(一)梅毒287

(二)疟疾288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289

(四)成人T细胞白血病291

第九章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及血浆置换292

第一节 方法292

一、沉淀法292

二、离心法293

(一)手工法293

(二)机器法293

三、过滤法293

第二节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294

一、红细胞单采294

二、白细胞单采295

三、淋巴细胞单采295

五、造血干细胞单采296

四、血小板单采296

第三节 血浆置换299

一、血浆置换适应证299

(一)疗效较好的300

(二)有一定疗效300

二、替代液300

(一)正常人血清白蛋白(5%)300

(二)新鲜冰冻血浆301

(三)晶体液301

三、血浆置换的次数、间隔期、置换量301

第四节 并发症及防治302

一、心血管反应302

三、枸橼酸钠反应303

二、血浆过敏性反应303

五、药物反应304

四、感染304

六、低蛋白血症305

第十章采供血工作的质量控制307

第一节 采血工作的质量控制307

一、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307

(一)供血者体检标准307

(二)供血者化验检查标准308

(三)供血量及供血间隔309

(一)物理检查310

(二)ACD保存液化学成分检查310

二、一次性采输血器材的质控310

(三)热原试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312

(四)无菌试验312

三、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313

(一)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控制313

(二)采血环境质量监控313

(三)采血护士手指卫生学检查315

(四)献血员肘部消毒部位细菌检查315

(五)一针见血率检查316

(六)采血量质控316

(七)热合技术316

(八)采血秤的质量控制316

(一)储血设备温度检查317

(二)冷藏箱报警功能检查317

第二节 供血工作的质量控制317

一、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质量监控317

(三)低温冰箱报警器功能检查318

(四)血小板保存箱振荡器的振幅和频率的检查318

(五)全血及血液成分贮存温度318

二、血液及其成分的发放319

第三节 计量器具及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320

一、计量器具的质量控制320

(一)强制性计量器具质检320

(二)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质检321

二、仪器设备质量控制323

(一)成分分离离心机的质检323

(二)紫外线灯管强度的验证324

(三)高压蒸气灭菌器的验证324

一、表格、记录的填写326

第四节 表格、记录的书写及存档的质量管理326

二、表格及记录的存档和管理327

第五节 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标准327

一、质量标准327

(一)全血质量标准及检查频率328

(二)浓缩红细胞质量标准及检查频率328

(三)少白细胞红细胞质量标准及检查频率328

(四)洗涤红细胞质量标准及检查频率328

(五)浓缩血小板质量标准及检查频率328

(六)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标准及检查频率328

(七)冷沉淀质量标准及检查频率328

二、补充标准333

(一)少浆血333

(二)机采血小板浓缩液333

1999《临床输血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连明,胡诗学,陈耘主编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心血管病临床手册(1988 PDF版)
心血管病临床手册
1988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临床输液手册( PDF版)
临床输液手册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手册(1973 PDF版)
临床手册
1973
临床手册(1974.03 PDF版)
临床手册
1974.03
临床输血学(1998 PDF版)
临床输血学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磁记录物理(1986.06 PDF版)
磁记录物理
1986.06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心血管内科临床手册(1988 PDF版)
心血管内科临床手册
1988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输血技术手册(1985 PDF版)
输血技术手册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齐文化概论(1993 PDF版)
齐文化概论
199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床输血指南(1998 PDF版)
临床输血指南
1998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1993 PDF版)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1993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输血(1989 PDF版)
临床输血
1989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1994 PDF版)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
1994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手册(1987 PDF版)
临床血液学手册
1987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输血检查法提要(1986 PDF版)
临床血液学输血检查法提要
1986 艺轩图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