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料》求取 ⇩

第一章 我国肥料科学的发展和成就1

第一节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

第二节 我国肥料科学的宝贵遗产与发展2

一、我国古代肥料科学的宝贵遗产2

二、我国近代肥料科学的发展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肥料科学的成就3

一、化肥使用研究概况3

二、有机肥料使用研究概况7

三、绿肥研究概况8

四、微生物肥料研究概况9

第四节 我国月巴料科学研究的展望10

一、我国肥料的应用研究趋势10

二、植物营养和施肥的应用基础研究11

一、我国肥料资源及其构成13

第一节 我国肥料资源与利用现状13

第二章 我国肥料资源和区划13

二、我国肥料资源的利用现状15

第二节 我国绿肥区划16

一、绿肥区划分区的依据和命名原则16

二、绿肥区划分区概述16

第三节 我国化肥区划22

一、化肥区划的目的意义22

二、化肥区划的主要依据22

三、化肥区划分区概述25

四、提高化肥增产效益的几项决策32

第三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34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34

一、植物必需的和非必需的营养元素34

二、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35

三、植物营养元素功能的专一性和综合作用45

第二节 植物的根营养46

一、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46

二、养分进入根内的途径和机理50

三、作物营养阶段性53

第三节 植物的根外营养55

一、根外营养的特点55

二、根外营养的机理56

三、影响根外营养效果的主要因素56

第四节 矿质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57

一、矿质养分在木质部中的运输57

二、矿质养分在韧皮部中的运输59

三、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60

第五节 施肥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61

一、作物产量形成中的库和源61

二、施肥与品质的关系62

三、植物激素与作物生长64

第四章 土壤与施肥66

第一节 土壤——作物生长的基质66

一、作物的土壤营养环境66

二、我国主要类型土壤的养分状况70

第二节 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供应过程73

一、土壤-植物系统的动态平衡73

二、土壤养分供应的强度因素和作物生长74

三、土壤养分供应的数量因素和缓冲能力78

四、土壤养分供应的基本过程——质流和扩散80

第三节 土壤养分转化与养分供应84

一、土壤氮素转化和氮素供应84

二、土壤磷素吸附反应和磷素供应85

三、土壤钾素转化和钾素供应88

一、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去向90

第四节 施肥对土壤的影响90

二、土壤养分在利用过程中的积累91

三、土壤有机质水平和土壤肥力96

第五章 施肥与环境97

第一节 肥料的社会与环境效益97

一、施肥能增加农作物产量98

二、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98

三、施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99

四、施肥在农业减灾中的作用100

五、施肥与空气净化101

六、环境与施肥效应101

第二节 施肥与环境污染102

一、施肥与土壤污染103

二、施肥与水体富营养化105

三、施肥与地下水污染106

四、施肥与大气污染107

五、施肥与食品污染108

第三节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108

一、加强各种有机肥料的管理108

二、有效利用土壤净化能力109

三、富营养水体的治理110

四、土壤中有害元素污染的治理110

五、控制施肥总量,讲究施肥技术,改变化肥剂型111

第六章 有机肥料114

第一节 我国有机肥料利用概况114

一、有机肥料资源114

二、有机肥料在我国肥料结构中的地位114

三、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15

第二节 牲畜粪尿119

第三节 人粪尿121

第四节 堆肥、沤肥122

一、堆肥122

二、沤肥123

第五节 秸秆还田124

一、秸秆翻压还田125

二、秸秆覆盖还田125

第六节 家禽粪及其他126

一、家禽粪126

二、饼粕类127

三、沼气发酵肥料128

四、海肥128

第七章 绿肥130

第一节 绿肥的种类及特性、成分和常用绿肥作物130

一、绿肥的种类和特性130

二、绿肥的肥料成分131

三、常用绿肥作物132

第二节 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36

一、提供充足养分,增加作物产量136

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139

三、提供优质饲草,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142

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持水土143

五、其他145

第三节 绿肥的种植利用方式及效益145

一、稻田冬绿肥的种植和利用145

二、一熟制粮田套、复种绿肥146

三、中耕作物间、套种绿肥147

四、粮食与绿肥作物轮作148

五、经济林园绿肥的种植149

第四节 绿肥的合理施用149

一、绿肥腐解矿化规律及限制因素150

二、绿肥的翻压期和翻压量151

三、绿肥与无机肥料配施152

第八章 微生物肥料156

第一节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和种类156

第二节 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作用机理和特点157

一、微生物肥料的功效157

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和特点158

第三节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过程和有效使用条件159

一、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过程159

二、微生物肥料的有效使用条件161

第四节 微生物肥料产品的标准和质量监督161

一、质量标准161

二、质量监督164

一、根瘤菌肥料165

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微生物肥料165

二、固氮菌类肥料171

三、解磷微生物肥料173

四、硅酸盐细菌类微生物肥料174

五、其他微生物肥料174

六、复合(复混)微生物肥料176

第六节 微生物肥料的问题和展望177

第九章 城市垃圾粪尿及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利用179

第一节 城市垃圾粪尿179

一、概况179

二、垃圾堆肥184

三、垃圾堆肥的农用效果188

第二节 污水灌溉190

一、污水灌溉的效益190

二、污水灌溉的污染问题191

三、污水的处理和质量标准192

第三节 农用污泥194

一、污泥的增产改土效果195

二、污泥中的有害物质196

三、污泥施用原则和控制标准197

第十章 氮肥199

第一节 我国氮肥的发展199

第二节 作物的氮索营养200

一、作物体内的氮素200

二、氮的生理功能201

三、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202

第三节 土壤的氮素供应203

第四节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206

一、液氨208

二、氨水209

三、氮溶液210

四、硫酸铵211

五、氯化铵212

六、碳酸氢铵215

七、硝酸铵219

八、硝酸钠221

九、硝酸钙221

十、尿素221

十一、石灰氮223

十二、长效氮肥224

第五节 氮肥利用率225

一、氮肥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225

二、氮肥利用率的测定226

二、我国农业生产对磷肥的需求234

一、我国磷肥工业的发展234

第一节 概述234

第十一章 磷肥234

三、磷肥工业的展望235

第二节 作物的磷素营养235

一、作物中的磷235

二、磷的生理功能236

三、磷对作物抗逆性的作用237

第三节 土壤的磷素状况237

一、土壤磷的含量237

二、土壤磷的形态238

三、土壤有效磷239

第四节 磷肥的品种和性质240

一、水溶性磷肥241

二、枸溶性磷肥243

三、难溶性磷肥250

第五节 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有效性255

一、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255

二、枸溶性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258

三、土壤中磷酸盐的转化及其产物的有效性259

第六节 磷肥的利用率和合理施用261

一、磷肥的利用率261

二、磷肥利用率的提高261

三、磷肥的后效261

四、磷肥的合理施用262

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能263

第十二章 钾肥265

第一节 钾的生理功能266

一、对作物体中酶的活化作用266

二、增强作物保水和吸水的能力266

三、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运转的能力267

第二节 土壤中的钾素和我国主要土壤供钾状况268

一、土壤中钾的形态和有效性268

二、我国主要土壤的供钾状况270

第三节 钾肥的品种和性质272

一、氯化钾273

二、硫酸钾274

三、钾镁肥275

四、窑灰钾肥276

第四节 钾肥肥效和有效施用条件276

一、钾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276

二、钾肥的有效施用条件279

一、世界复混肥料的发展历史285

第一节 概述285

第十三章 复混肥料285

二、我国复混肥料生产、应用现状及前景286

第二节 复混肥料的含义、制造和分类287

一、复混肥料的含义和养分量表示法287

二、复混肥料生产工艺和分类288

三、复混肥料专业标准295

第三节 常用复混肥料品种成分和性质298

一、复合肥料系列品种298

二、混合肥料系列品种301

第四节 复混肥料的肥效和合理施用303

一、复混肥料的肥效303

二、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307

第十四章 钙、镁、硫、硅肥316

第一节 钙肥316

一、作物的钙素营养316

二、土壤钙素的供应322

三、含钙物料326

四、钙肥的施用328

第二节 镁肥332

一、作物的镁素营养332

二、土壤镁素的供应337

三、含镁物料342

四、镁肥的施用342

第三节 硫肥345

一、作物的硫素营养345

二、上壤硫素的供应347

三、含硫物料351

四、硫肥的施用351

第四节 硅肥354

一、作物的硅素营养354

二、土壤硅素的供应356

四、硅肥的施用359

三、含硅物料359

第十五章 微量元素肥料363

第一节 我国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363

一、钼肥的应用364

二、硼肥的应用364

三、锌肥的应用364

四、锰、铁、铜肥的应用365

第二节 土壤和植物中的微量元素365

一、土壤微量元素365

二、植物微量元素367

第三节 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与症状368

一、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368

二、各类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症状369

第四节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有效条件374

一、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微肥施用的有效性374

二、影响微量元素可给性的土壤条件377

三、影响微量元素肥料有效性的气象因素381

四、微量元素肥料有效性与作物品种的关系382

第五节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383

一、硼肥施用383

二、锌肥施用384

三、钼肥施用387

四、锰、铁、铜肥施用387

第十六章 推荐施肥技术390

第一节 推荐施肥技术的发展390

一、国外推荐施肥技术390

二、我国推荐施肥技术391

第二节 土壤测试推荐施肥392

一、土壤肥力与农作物产量392

二、土壤“潜在”有效养分与“实际”有效养分393

三、土壤有效养分提取剂筛选的相关研究397

四、土壤有效养分测试的校验分级403

五、土壤测试推荐施肥技术408

六、土壤测试的解释和施肥推荐410

第三节 植物营养诊断416

一、植物形态诊断417

二、植物分析诊断(营养诊断)418

三、植物营养诊断样本的采取和分析测定423

第四节 土壤和植株分析相结合的施肥诊断424

第五节 电子计算机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与推荐施肥系统426

一、电子计算机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426

二、推荐施肥系统427

第十七章 水稻施肥431

第一节 水稻的营养特性431

一、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431

二、不同类型水稻生育期的吸肥特点433

第二节 土壤供肥和施肥与水稻产量的关系434

一、土壤供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434

二、谷子施肥技术435

二、水稻的肥料用量和产量的关系436

三、特殊营养元素(硅和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437

四、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439

第三节 水稻施肥技术440

一、水稻秧田施肥技术440

二、水稻本田施肥技术442

三、水稻叶龄模式施肥技术445

四、水稻配方施肥447

第十八章 麦类作物施肥451

第一节 我国麦类生产的概况451

一、冬、春小麦产区类型451

二、大麦产区类型451

第二节 冬小麦施肥451

一、冬小麦营养特性451

二、土壤养分与冬小麦产量455

三、施肥重与冬小麦产量458

四、冬小麦的施肥技术459

第三节 其他麦类作物施肥464

一、春小麦施肥464

二、大麦施肥466

第十九章 玉米、谷子、高粱施肥469

第一节 玉米施肥469

一、玉米的需肥规律与特点469

二、玉米施肥与产量的关系472

三、玉米施肥技术477

第二节 谷子施肥483

一、谷子的营养特性483

一、高梁的营养特性489

第三节 高粱施肥489

二、高梁施肥技术491

第二十章 甘薯、马铃薯施肥495

第一节 甘薯施肥495

一、甘薯的营养特性与需肥规律495

二、甘薯的施肥技术502

第二节 马铃薯施肥508

一、马铃薯的营养特性508

二、马铃薯施肥技术509

第二十一章 棉花施肥513

第一节 棉花的营养特征和需肥规律513

一、棉花的营养特征513

二、棉株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与吸收比例514

三、不同产量水平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516

四、棉株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量517

第二节 棉花施肥的增产效果和对纤维品质的影响518

一、氮素化肥的增产效果和对品质的影响518

二、磷素化肥的增产效果和对品质的影响521

三、钾素化肥的增产效果及对纤维品质的影响523

四、氮、磷、钾化肥适宜配比及其增产效应527

五、微量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及对品质的影响528

第三节 棉花施肥技术530

一、基肥的施用531

二、追肥的施用533

第二十二章 油料作物施肥538

第一节 大豆施肥538

一、大豆的营养特性538

二、氮素营养与氮肥539

三、磷素营养与磷肥542

四、钾素营养与钾肥544

五、钙、镁、硫营养546

六、微量元素营养546

七、大豆施肥技术549

第二节 油菜施肥551

一、油菜的营养特性551

二、肥料对油莱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54

三、油菜施肥技术557

第三节 花生施肥561

一、花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561

二、各种肥料的效果和施用方法563

三、花生施肥技术566

第四节 芝麻施肥567

一、芝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567

二、氮、磷、钾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568

三、芝麻施肥技术569

第五节 向日葵施肥570

一、向日葵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效果570

二、土壤盐碱与向日葵生长的关系571

三、施肥技术572

第二十三章 糖料作物施肥576

第一节 甘蔗施肥576

一、甘蔗的营养特性576

二、施肥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580

三、甘蔗施肥技术582

第二节 甜菜施肥590

一、甜菜的营养特性590

二、甜莱施肥技术596

一、苎麻营养特性605

第一节 苎麻施肥605

第二十四章 麻类作物施肥605

二、苎麻施肥技术608

第二节 黄麻施肥611

一、黄麻营养特性611

二、黄麻施肥技术612

第三节 红麻施肥614

一、红麻营养特性614

二、红麻施肥技术615

第四节 亚麻施肥618

一、亚麻营养特性要618

二、亚麻施肥技术619

第二十五章 烟草施肥622

第一节 烟草的营养特性622

一、矿质营养的作用622

二、环境条件与烟草的养分吸收625

三、烟草叶面对养分的吸收626

四、烟草的养分代谢627

五、烟株对主要养分的吸收动态629

第二节 烟草施肥630

一、肥料中氮、磷、钾的比例及用量630

二、施肥数量的确定631

三、施肥方法633

第二十六章 桑、茶树施肥637

第一节 桑树施肥637

一、桑树施肥在桑蚕生产中的作用637

二、桑树的施肥技术640

第二节 茶树施肥645

一、茶树矿质营养与吸肥特性646

二、茶树施肥技术649

一、果树营养与生长发育655

第二十七章 果树施肥655

第一节 果树的营养特性655

二、果树的生态环境与营养特点656

三、近代果树施肥方法的进展658

四、果树的营养诊断659

第二节 苹果、梨施肥662

一、有机肥料的施用662

二、化学肥料的施用664

第三节 桃树施肥668

一、桃树施肥的原则668

二、桃树营养失调的症状表现668

三、桃树的施肥技术670

第四节 葡萄施肥672

一、葡萄的营养特点672

二、葡萄的营养诊断673

三、葡萄的施肥674

第五节 荔枝、龙眼、枇杷施肥678

一、荔枝施肥678

二、龙眼施肥687

三、枇杷施肥696

第六节 香蕉、波罗施肥698

一、香蕉施肥698

二、波罗施肥708

第七节 柑橘施肥713

一、柑橘营养及对土壤的要求714

二、柑橘施肥技术717

第二十八章 蔬菜施肥729

第一节 蔬菜施肥技术概况729

一、蔬菜施肥技术的发展与特点729

三、露地和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的特点730

二、蔬菜施肥效果与环境条件的关系730

第二节 蔬菜的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731

一、茄果类蔬菜731

二、瓜类蔬菜735

三、豆类蔬菜738

四、白菜类蔬菜739

五、甘蓝类蔬菜740

六、绿叶菜类蔬菜742

八、芥菜类蔬菜744

九、葱蒜类蔬菜745

十、薯芋类蔬菜746

十一、多年生蔬菜747

一、施肥特点748

第三节 保护地蔬菜的施肥748

十二、永生蔬菜748

二、二氧化碳施肥749

三、无土栽培中的营养问题750

七、根菜类蔬菜753

第二十九章 施肥工具和机械化753

第一节 积肥、运肥机具753

一、积造有机肥料的机具753

二、用于有机肥、无机肥混合造粒的粒肥机754

三、运肥机具755

四、秸秆还田装置和翻压绿肥的机具755

二、几种用于固体化肥的排肥器755

第二节 施用肥料的机具和机械化757

一、肥料的性质对施肥机具的要求757

三、施肥机具简介761

四、农业航空技术在施肥作业中的应用766

1994《中国肥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编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肥料(1958 PDF版)
肥料
1958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肥料(1958.06 PDF版)
肥料
1958.06 朝倉書店
肥料学( PDF版)
肥料学
上海新学会社
肥料(1958 PDF版)
肥料
195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绿肥(1986 PDF版)
中国绿肥
1986 北京:农业出版社
肥料(1983 PDF版)
肥料
198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肥料志(1958 PDF版)
肥料志
1958 不说
肥料(1958 PDF版)
肥料
1958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肥料(1965 PDF版)
肥料
196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肥料学(1936 PDF版)
肥料学
1936 上海:中华书局
肥料(1932 PDF版)
肥料
1932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肥料学(1936.01 PDF版)
肥料学
1936.01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肥料学(1935 PDF版)
肥料学
1935 商务印书馆
肥料学(1979 PDF版)
肥料学
1979 国立编译馆出版
肥料学(1961 PDF版)
肥料学
1961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