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习中心组理论指导全书 上卷》求取 ⇩

第一篇哲学理论学习篇3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3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3

(一)哲学3

(二)哲学基本问题4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1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13

一、世界的物质性13

(一)物质13

(二)运动和静止13

(三)时间和空间14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4

(一)精神14

(二)意识15

第三章世界的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16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6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6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17

二、世界的发展和变化18

(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8

(二)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19

第四章世界的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21

一、对立统一规律21

(一)对立统一规律21

(二)矛盾和有关矛盾的几对概念22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6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8

二、质量互变规律29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29

(二)质、量、度的含义29

(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1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33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33

(二)肯定与否定的相互关系34

(三)螺旋式上升运动的规律35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诸范畴36

一、内容和形式36

二、现象和本质38

三、原因和结果39

四、相对与绝对40

五、全局和局部41

六、自发与自觉42

七、必然和偶然42

八、可能和现实43

第六章认识和实践45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45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45

(二)几种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4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50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50

(二)马克思认识论51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54

四、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55

(一)非辩证的思维方法55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56

第七章真理60

一、客观真理60

(一)真理的定义60

(二)真理和谬误的关系61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62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62

第八章历史唯物主义65

一、历史观65

(一)历史观及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含义65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65

(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66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66

(一)唯心主义历史观66

(二)英雄史观67

(三)历史循环论68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69

第九章社会的存在、发展及其基本规律70

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70

(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70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71

(三)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73

二、社会基本矛盾75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75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75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77

(四)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80

第十章阶级、国家、革命81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81

(一)阶级81

(二)阶级斗争82

二、国家83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83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85

三、革命85

第十一章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86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86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86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87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88

(一)艺术和美学88

(二)道德和伦理89

(三)政治和法律思想90

(四)科学和宗教92

三、社会的精神文明93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9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5

第十二章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作用96

一、社会进步96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96

(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的解放程度97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8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8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00

(三)群众观点102

(四)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102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学习篇107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07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7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08

(二)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110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111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16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18

四、邓小平理论的特点121

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122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22

(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124

六、把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128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建设思想路线131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31

(一)开拓全新事业的必然要求131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源与释义132

(三)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功勋135

(四)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137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38

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40

(一)从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40

(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142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4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14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46

(一)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1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4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5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52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154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56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发展156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157

(一)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5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158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生产关系的辨辩统一159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161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出的重要依据162

五、发展才是硬道理165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165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政治性的命题165

(三)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战略性的命题166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9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169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0

第五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173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73

二、改革的基本理论177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80

四、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185

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88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191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91

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93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5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

五、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199

(一)实行全方位、有重点的对外开放199

(二)我国已形成全面性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

(三)实行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开放200

六、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01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205

一、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205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06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07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8

(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10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211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213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213

(二)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214

四、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15

第八章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19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的历史过程219

二、“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222

三、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26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26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28

四、先富带动共富的发展战略230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233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237

(一)跨世纪发展战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动因237

(二)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式237

(三)农村联产承包是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起点238

(四)经济特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39

(五)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特征239

(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240

(七)搞活国有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241

(八)完善金融体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241

(九)对外开放是融入国际市场体系,建设完整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242

(十)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4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43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249

五、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25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5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25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252

第十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253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53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25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58

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263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63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64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途径266

五、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68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27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27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274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276

(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文化环境277

(二)两手都要硬是我国80年代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278

四、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79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81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285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85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86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286

(三)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前提条件288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289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290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291

(三)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94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295

(五)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96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98

(一)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298

(二)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301

(三)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02

(四)依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304

第十三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305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30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与依据309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和实现的前提309

(二)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依据311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313

第+四章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315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形成与依据315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316

(二)基本路线的形成与依据31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320

三、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结构322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毫不动摇的根据323

第三篇新一届政府治国方略学习篇327

第一章新一届政府面临的总的形势、任务和要求327

一、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327

(一)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327

(二)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历史机遇328

(三)新一届政府面对世纪之交的挑战332

(四)对影响我国发展趋势的几个重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336

二、新一届政府担负着跨世纪的重任340

(一)中共十五大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作出了部署340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353

三、新形势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355

(一)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了要求355

(二)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对自身提出了严格要求356

第二章一个确保:确保国民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健康发展357

一、必须积极防范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357

(一)危机产生的原因357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影响364

(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防范东南亚金融危机372

二、必须努力提高国内需求,大力开拓国际市场384

(一)、扩大基建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85

(二)加大企业技术改革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86

(三)大力开拓农村市场386

(四)积极培育城镇居民住宅市场388

(五)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389

(六)健全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390

(七)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91

三、确保“高增长低通胀”具有重要意义392

(一)确保“高增长低通胀”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393

(二)确保“高增长低通胀”是巩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的需要394

(三)确保“高增长低通胀”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需要394

(四)确保“高增长低通胀”也是为了维护亚洲的繁荣和稳定395

第三章三个到位之一: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96

一、对国有企业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396

(一)当前国有企业出现亏损不等于国有制就没有效率,必须历史、客观、全面、公正地看待国有企业亏损问题396

(二)必须积极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不能把劳动者股份合作制作为私有制予以排斥398

(三)拍卖国有企业虽然不等于国有资产流失,但对当前出现的国有企业“卖盈留亏”现象必须予以慎重对待400

(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为国有企业资产存量实行保值402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脱困建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404

(一)国有企业资产组合方式与经营机制存在内在缺陷404

(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06

三、脱困建制的措施之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07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407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408

(三)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411

四、脱困建制的措施之二:抓大放小,进行股份制改组和组建企业集团413

(一)“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战略措施413

(二)放开搞活小型国有企业是形势所需419

(三)股份制改组是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战略428

五、脱困建制的措施之三: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新形式441

(一)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441

(二)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443

(三)大胆吸收和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444

六、脱困建制的措施之四: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447

(一)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不可分割447

(二)面向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技术创新448

(三)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449

七、脱困建制的措施之五: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450

(一)鼓励兼并450

(二)规范破产451

(三)下岗分流452

(四)减员增效453

(五)实施再就业工程453

八、脱困建制的措施之六:建立以社会保障为重点的配套改革454

(一)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454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战略目标472

(三)必须进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475

(四)进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480

(五)进行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485

第四章三个到位之二: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489

一、必须进行金融立法489

(一)金融及其立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489

(二)金融及其立法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向导490

(三)金融及其立法是保障和监督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兴旺繁荣的重要手段491

(四)中央银行法的体系492

(五)中央银行法的结构493

二、银行在经济领域具有重要作用494

(一)银行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作用494

(二)银行的纽带作用496

(三)银行调节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496

(四)银行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498

三、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499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特点499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505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509

四、中央银行依法强化金融监管517

(一)中央银行实行金融监管的目的和范围517

(二)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具体内容517

(三)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原则和手段518

五、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519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特征519

(二)商业银行的一般职能520

(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主要区别521

(四)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和特点521

(五)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规定523

(六)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原则的规定530

第五章三个到位之三:进行政府机构改革534

一、进行机构改革是现实和长远的需要534

(一)机构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534

(二)机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537

(三)节省财政经费,支持急需发展的领域542

二、我国当前的政府机构存在着诸多弊端545

三、机构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558

(一)调整职能、简政放权558

(二)形成权责一致的组织体系560

(三)政府组织应该精干效能561

(四)组织体系的完整统一性562

(五)健全与完善国家行政组织法563

(六)制定行政机关编制法563

(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必须严格依法563

(八)确立机构编制的法律责任564

四、机构改革是政企分开的关键565

(一)政企关系的背后是产权关系565

(二)产权关系的背后是政府行为567

(三)政府行为的背后是政治体制569

五、新一届政府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和说明570

(一)宏观调控部门571

(二)专业经济管理部门572

(三)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573

(四)国家政务部门573

(五)国务院机构改革具体方案575

六、机构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577

(一)防止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不稳定577

(二)防止机构改革过程中工作连续性得不到保证577

(三)防止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578

(四)注意承受极限,防止引发其他问题579

(五)注重实效,防止走回头路581

七、积极稳妥地推行机构改革582

第六章五项改革之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586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思想586

(一)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践的反思586

(二)立足现实整体推进587

(三)真正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办事590

二、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591

(一)关于改革的总思路591

(二)关于粮食管理体制的改革592

(三)关于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592

(四)关于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592

(五)关于粮食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593

(六)关于完善和落实粮食流通保障体系问题594

三、进行粮价政策和流通体制的改革595

(一)深化粮食价格政策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与基本思路595

(二)粮食价格政策改革597

(三)粮食流通体制必须适应市场需要601

(四)建立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603

(五)实施步骤604

四、进行以“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604

(一)值得重视的三个转变604

(二)当前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605

(三)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的几点思考607

五、制约我国粮改的八大关系及相关对策探讨608

(一)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609

(二)国家与国有粮食企业之间的关系610

(三)国家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关系611

(四)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612

(五)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613

(六)产区与销区之间的关系613

(七)粮食内外贸之间的关系614

(八)粮食、财政和银行之间的关系614

六、阻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大难点分析615

第七章五项改革之二:投资融资体制改革618

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618

(一)总结历史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619

(二)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几个问题625

二、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措施639

三、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642

(一)信贷资金的地位和作用642

(二)1994年中央银行对固定资产贷款的宏观管理646

(三)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和货币政策取向649

四、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中加大技改投资力度650

(一)正确认识技术改造的成就与问题651

(二)积极探索,深化技术改造投资654

五、在投资建设中工程咨询的作用660

(一)工程咨询业发展的历史661

(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成立664

(三)工程咨询在经济建设中的主要作用666

(四)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前景670

六、合理利用外资672

(一)扩大利用外资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672

(二)我国利用国外贷款的基本情况673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674

第八章五项改革之三:住房制度改革675

一、加快住宅产业发展675

(一)事实上存在的福利分配与商品化市场购买双轨并存,严重制约了住宅市场的发展675

(二)实现全部存量住宅商品化678

(三)建立社会化的住房保障体系681

(四)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使可支付住宅成为商品房建设的主体683

二、培育住宅大市场为新的经济增长点687

(一)前提条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687

(二)关键措施:加强对住宅开发市场的调控和管理,使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688

(三)重要措施:加大公房租金改革力度,制止低价出售公房,缩小福利供房范围689

(四)必要措施:为城市低收入者建立住房保障制度691

(五)根本措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实现住宅业现代化691

三、实行新房新制度应注意的问题692

(一)明确实行“新房新制度”的目的和意义692

(二)确定一个时间表692

(三)以合适的标准划分家庭收入线693

(四)“只售不租”限时到位693

(五)“新房新租”以息补租694

四、坚定信心,房改终将走上光明之路694

第九章五项改革之四:医疗制度改革698

一、医疗制度存在的弊端和改革目标698

二、采取措施,加快医疗保健制度改革702

(一)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有的特殊性702

(二)深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704

三、实施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707

(一)政策和政策立论依据708

(二)上海市控制医疗费用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价709

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714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改革中暴露出的缺陷714

(二)我国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716

五、重视老年人口医疗社会保障,探讨老年人口医疗社会保障改革途径720

(一)重视老年医疗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721

(二)加速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向全民医疗保障发展722

(三)作好过渡时期的老年医疗社会保障724

第十章五项改革之五:财税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726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726

二、完善财税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729

三、强化财政监督的具体措施732

四、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737

(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具有必要性737

(二)当前我国出口退税存在着较大问题738

(三)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的办法740

第十一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742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742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据742

(二)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745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和任务747

(一)人口增长过快747

(二)生态日益恶化748

(三)环境污染严重749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751

(一)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751

(二)有效利用资源,维持生态平衡765

(三)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774

(四)发展科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785

(五)严肃法纪,还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上法制轨道790

1998.10《党委学习中心组理论指导全书 上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明义主编 1998.10 改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心理学学习指导书(1994 PDF版)
心理学学习指导书
1994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书(1983 PDF版)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书
1983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必读书目资料汇编(1999 PDF版)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必读书目资料汇编
1999
理论力学  学习指导书(1982 PDF版)
理论力学 学习指导书
1982 上海工业大学出版社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讲”教育读本  中(1999 PDF版)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讲”教育读本 中
1999 北京:改革出版社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讲”教育读本  下(1999 PDF版)
党委学习中心组“三讲”教育读本 下
1999 北京:改革出版社
心理学复习指导(1986 PDF版)
心理学复习指导
1986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书(1986 PDF版)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书
1986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保障有力  “建军总要求”辅导讲话之五(1994 PDF版)
保障有力 “建军总要求”辅导讲话之五
1994 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省部党委  党组  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1996 PDF版)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省部党委 党组 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
1996 北京:学习出版社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书(1983 PDF版)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书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理论学习指导书(1998 PDF版)
电路理论学习指导书
1998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学习与复习指导(1994 PDF版)
心理学学习与复习指导
1994 安徽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
心理学导论  上(1989 PDF版)
心理学导论 上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习·探索·改革  广西地市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获奖论文集(1992 PDF版)
学习·探索·改革 广西地市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获奖论文集
1992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