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法学与德育》求取 ⇩

第一部分3

一、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加强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的宣传教育3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的宣传教育3

(二)研究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课题17

二、道德的本质、作用、起源和历史类型22

(一)道德的本质22

(二)道德的作用31

(三)道德的起源40

(四)道德的历史类型43

三、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实质及其基本原则52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52

(二)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55

(三)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58

(四)必须批判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68

四、共产主义道德规范75

(一)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形成75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78

(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84

(四)爱护公共财物94

(五)热爱科学,坚持真理101

(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108

五、社会生活中的其它道德规范115

(一)同志关系中的道德115

(二)爱情中的道德121

(三)婚姻和家庭中的道德126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32

(五)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140

六、共产主义道德中的几个问题148

(一)理想与幸福148

(二)义务与良心156

(三)光荣与耻辱162

七、无产阶级人生观和道德理想168

(一)无产阶级人生观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168

(二)无产阶级的道德理想及其特点183

(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特点及其基本内容191

八、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191

(二)共产主义道德境界197

九、道德评价208

(一)行为选择和道德责任208

(二)道德评价的根据214

(三)道德评价的作用218

十、共产主义道德修养221

(一)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的基本特征221

(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224

(三)自觉进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231

十一、共产主义道德教育234

(一)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任务及重要性234

(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过程240

(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及方法255

第二部分267

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教育作用267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267

(二)社会主义法的教育作用289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和教育作用293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293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作用308

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311

(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特点311

(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313

(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316

四、社会主义法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322

(一)法律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322

(二)社会主义法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共同性、区别与相互作用325

五、社会主义法的遵守337

(一)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337

(二)守法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内容350

六、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355

(一)明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树立法制观念355

(二)要学习法律、懂得法律365

1983《伦理学、法学与德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 1983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教育伦理学  理论与实践(1998 PDF版)
教育伦理学 理论与实践
1998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伦理与教育( PDF版)
伦理与教育
体育伦理学( PDF版)
体育伦理学
医学与伦理(1985 PDF版)
医学与伦理
198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伦理学教学法(1988 PDF版)
伦理学教学法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德育学原理(1997 PDF版)
德育学原理
1997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司法伦理学(1988 PDF版)
司法伦理学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医院伦理学  医院道德与诗化伦理学(1996 PDF版)
医院伦理学 医院道德与诗化伦理学
1996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德育心理学(1987 PDF版)
德育心理学
1987 重庆:重庆出版社
墨学与新伦理道德(1997 PDF版)
墨学与新伦理道德
1997 北京:中国书店
教育伦理学(1989 PDF版)
教育伦理学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国际商务礼仪(1998 PDF版)
国际商务礼仪
1998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教育伦理学(1988 PDF版)
教育伦理学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伦理学、法学与德育(1983 PDF版)
伦理学、法学与德育
1983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10  德育伦理学卷(1993.12 PDF版)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10 德育伦理学卷
1993.12 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