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中草药化学补充教材)》
作者 | 北京中医学院编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176 |
出版时间 | 197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42385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中草药成分的含量测定1
一、中草药成份含量测定的意义和要求1
二、含量测定前的准备工作4
三、含量测定7
(一)薄层洗脱定量8
(二)薄层上直接测定12
第二章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28
一、重量法29
(一)游离硷直接称重法29
(二)形成不溶物沉淀称重法33
二、容量法40
(一)水溶液酸硷滴定法40
(二)非水溶液碱量法45
(三)两项滴定法47
(四)络合量法51
(五)沉淀容量法54
三、光度法58
(一)可见光分光光度法59
(二)紫外光分光光度法67
四、层析方法在生物碱含量测定的应用70
(一)氧化铝吸附柱层析70
(二)硅藻土分配柱层析71
(三)离子交换层析73
第三章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75
一、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黄酮类成份80
二、利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测定总黄酮83
第四章强心甙类的含量测定85
一、样品的干燥和提取分离87
二、一般的测定方法87
第五章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93
一、硷测定法93
二、利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测定96
第六章皂甙类成份的含量测定99
一、重量法99
二、光度法100
(一)比色法100
(二)紫外光分光光度法107
第七章鞣质类成份的测定109
一、高锰酸钾法109
二、络合量法110
第八章含挥发油类成份的测定112
一、中草药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112
二、物理常数的测定114
三、官能团的测定114
第九章其他成分的含量测定123
一、氰甙类成份的含量测定123
二、酚甙类成份的含量测定124
三、紫草中紫草素的含量测定127
四、穿心莲总内酯、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甙的含量测定128
五、秦皮中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130
六、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131
七、鱼腥草素的含量测定132
八、蔊菜素的含量测定134
九、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测定136
十、植物药中糖的含量测定137
第十章气相和高速液相层析在中草药含量测定上的应用140
一、气相色谱法在中草药含量测定的应用140
(一)挥发油的应用140
(二)生物硷的应用145
(三)槐花蕾中芦丁的含量测定150
(四)人参或人参茶中皂甙的含量测定152
(五)蟾酥中主要成份的含量测定154
二、高速液相色谱法在中草药含量测定的应用157
(一)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的测定157
(二)药材中小蘗硷的含量测定159
(三)黄连中生物硷的含量测定161
(四)甘草中甘草皂甙的含量测定166
透光率光密度表169
1979《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中草药化学补充教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草药学 试用教材
- 1971 江西新华印刷厂
-
- 中草药学
- 1979
-
- 中草药学
- 1976年08月第2版
-
- 科海先驱-美国著名科学家成功之路 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草药学
- 1980
-
- 中草药成分常识
- 1972
-
- 中草药成分化学
- 1975
-
- 中草药有效成分理化与药理特性
- 1979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 下
-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1辑 第38-39册 135·136 金山志 卷1-卷10
- 1980 明文书局
-
- 中草药成分化学
-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199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