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引论》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 前批判期美学16

第一节 康德如何转向美学问题16

第二节 《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23

一、思想渊源23

二、几个根本性的美学问题26

二、审美与心理气质、道德34

四、审美与两性42

五、审美与民族45

第三节 前批判期美学小结49

一、前批判期美学的主要特点49

二、前批判期美学与批判期美学的关系54

第二章 过渡期美学56

第一节 人的本质与审美58

一、自我意识与审美60

二、自由与审美61

三、道德与审美63

四、人向自身的生成与审美64

五、人的感性与审美66

六、人的类本质与形貌72

第二节 心理机能与审美75

一、想象力的活动75

二、符号活动80

三、心灵的游戏83

四、美感特征87

第三节 关于趣味概念91

一、趣味是什么92

二、趣味的性质94

三、趣味的变例96

一、美和崇高100

第四节 关于美、崇高、笑、哭100

二、笑和哭102

第五节 人类学的艺术论104

第三章 《判断力批判》的由来及其结构111

第一节 批判哲学的分裂111

第二节 趣味的批判——一波三折118

第三节 《判断力批判》的结构和理论框架124

一、在序言里提出总任务125

二、必不可少的“导论”127

三、审美判断力是全书重心130

四、由审美分析而产生的目的论134

五、总体框架和理论联系136

第四章 判断力的特点和功能139

第一节 规定的判断力139

第二节 反思判断力143

第三节 反思判断力如何联结认识和伦理155

第五章 鉴赏判断——康德美学的核心概念161

第一节 鉴赏概念的起源和演化162

第二节 康德的“鉴赏判断”170

第六章 审美无利害——鉴赏判断的第一个要点175

第一节 鉴赏判断的基本性质175

第二节 审美无利害178

一、审美不是官能享受181

二、美不是善183

三、三种不同性质的愉快184

第七章 无概念的普遍性——鉴赏判断的第二个要点187

第一节 无概念却有普遍性188

第二节 从量的观点比较三种愉快189

第三节 主观的普遍性193

第四节 愉快在先还是判断在先195

第八章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鉴赏判断的第三个要点200

第一节 关于目的与合目的性201

第二节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206

第三节 完满性不是鉴赏判断的根据209

第四节 纯粹美和依存美212

第五节 美的理想——鉴赏的尺度216

第九章 无概念的必然性——鉴赏判断的第四个要点225

第一节 鉴赏判断的模态225

第二节 共通感——审美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共同基础228

第三节 主观的必然性232

第十章 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236

第一节 想象力——一种能动的主体能力236

第二节 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240

一、审美表象的建构242

二、两种主体能力的内在谐调244

三、审美喜活泼而厌呆板246

第一节 崇高与美的一致性250

第十一章 崇高论250

第二节 崇高与美的差异252

一、崇高是无形式和无限的252

二、崇高与理性相关255

三、崇高与量相关255

四、崇高感是消极的愉快256

五、崇高是更高的合目的性258

六、崇高在人的心里260

第三节 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265

一、数学的崇高266

二、力学的崇高271

第十二章 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281

第一节 演绎的缘起、含义和对象282

第三节 演绎的结果——共通感294

第四节 演绎的补充——美的经验兴趣和理智兴趣297

第一节 康德的艺术经验303

第十三章 艺术与天才303

第二节 什么是艺术?307

第三节 什么是美的艺术?312

第四节 天才及其特征316

第五节 天才与鉴赏力的关系325

第六节 天才的心理机制331

第七节 艺术的分类339

第十四章 鉴赏判断的辩证论350

第一节 分析论中的诸多矛盾350

第二节 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353

第三节 鉴赏的原理是实在的还是观念的?364

第四节 美是道德的象征367

第十五章 康德遗著中的美学思想371

第一节 《观察》的“附释”372

一、关于美和崇高的断想372

二、关于趣味的断想376

三、关于笑和滑稽的断想378

四、关于自然人和文明人的断想380

五、关于自由的断想383

第二节 人类学反思录385

一、感性、生命、愉快386

二、趣味、鉴赏、判断393

三、美、美的原理、美的属性400

四、生气、精神、天才411

五、表象、想象力、游戏418

第三节 逻辑学反思录422

第十六章 康德美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29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429

第二节 康德美学对近、现代美学的影响430

第三节 康德美学对当代美学的影响438

后记449

第二节 演绎的准备——鉴赏判断的逻辑特性2856

1999《康德美学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曹俊峰著 1999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康德美学文集(1997 PDF版)
康德美学文集
1997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国外康德哲学新论(1990 PDF版)
国外康德哲学新论
1990
美学  引论·撷论·评论(1988 PDF版)
美学 引论·撷论·评论
1988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国外康德哲学新论(1990 PDF版)
国外康德哲学新论
1990 求实出版社
论德国古典美学(1988 PDF版)
论德国古典美学
1988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健康教育学引论(1994 PDF版)
健康教育学引论
1994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康德美学思想研究(1997 PDF版)
康德美学思想研究
199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美学  艺术哲学引论(1998 PDF版)
美学 艺术哲学引论
1998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康德《导论》评述(1984 PDF版)
康德《导论》评述
198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康德哲学论述(1962 PDF版)
康德哲学论述
1962 北京:商务印书馆
康德学述(1984 PDF版)
康德学述
1984 北京:商务印书馆
康德(1989 PDF版)
康德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康德美学研究(1995 PDF版)
康德美学研究
199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康德(1987 PDF版)
康德
198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2020 PDF版)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2020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