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求取 ⇩

第一章 民俗旅游概述1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种类1

一、民俗1

二、风俗5

三、习俗与礼俗7

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和相互关系8

五、民俗的种类9

第二节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13

一、民俗旅游的涵义13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16

三、旅游与民俗的关系20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23

第三节 民俗旅游的架构23

二、民俗旅游系统25

第二章 服饰民俗旅游28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说28

一、服饰及其构成28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30

第二节 民俗服饰的流变34

一、先秦时期35

二、秦汉时期36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37

四、隋唐时期38

五、宋元时期40

六、明清时期41

七、民国时期44

第三节 民族服饰巡礼45

一、东三省朝、满等族服饰45

二、蒙、新地区的蒙、回、维吾尔等族服饰46

三、青藏高原的藏族服饰48

四、川、黔苗、彝等族服饰48

五、云南傣、白、哈尼等族服饰50

六、南岭南北壮、瑶、黎等族服饰51

七、闽浙惠安女、畲族服饰52

八、高山族服饰54

第四节 服饰民俗与旅游56

一、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56

二、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57

三、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58

第三章 饮食民俗旅游61

第一节 饮食民俗述略61

一、饮食民俗及其特征61

二、饮食结构与类型63

三、饮食的惯制65

四、地方菜系66

第二节 中华茶俗68

一、饮茶的历史与传统68

二、茶叶的品类和饮茶方式70

三、饮茶游艺71

四、茶的礼俗73

五、饮茶的文化意蕴74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75

第三节 饮酒的习尚75

二、酒的种类76

三、饮酒的习俗77

四、饮酒的情趣78

第四节 饮食民俗与旅游79

一、饮食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基础之一79

二、风味饮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80

三、必须尊重游客与旅游地各自的饮食习惯81

四、以旅游促进饮食民俗的发展82

第四章 居住民俗旅游84

第一节 居住民俗的一般理论84

一、什么是居住民俗84

二、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85

三、人-居-环境87

第二节 民居的建筑习俗与居住惯例89

一、“风水”和民居89

二、建房礼仪93

三、入住仪式95

四、居住惯例96

第三节 居住民俗的旅游开发98

一、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99

二、民居景观的类型100

三、古村落旅游105

四、古城镇旅游107

第一节 交通民俗概述109

一、什么是交通民俗109

第五章 交通民俗旅游109

二、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110

第二节 陆路交通民俗113

一、交通设施113

二、交通工具116

三、陆路交通信仰与习惯119

第三节 水路交通民俗120

一、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120

二、舟船、筏122

三、水路交通信仰124

第四节 交通民俗与旅游125

一、交通民俗与旅游交通125

二、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127

三、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130

第六章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133

第一节 传统婚姻民俗133

一、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133

二、传统的婚姻观念136

三、传统婚礼的仪式程序138

第二节 传统寿庆礼俗140

一、祝寿礼俗140

二、寿诞礼俗141

三、寿庆物语143

第三节 丧葬礼俗144

一、土葬、火葬、天葬145

二、水葬、风葬、塔葬147

三、悬棺葬俗149

一、博物馆:重要的文化旅游设施155

第四节 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博物馆155

二、婚姻博物馆156

三、寿庆博物馆157

四、墓葬博物馆158

第七章 节日民俗旅游160

第一节 节日民俗概说160

一、节日的定义160

二、民俗节日与节日民俗162

三、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164

四、节日民俗的特征167

第二节 民俗节日的分类170

一、按节日的来历分类170

二、按节日的族属分类172

三、按节日的时代分类173

四、按节日的主题分类175

第三节 节日民俗与旅游178

一、节日民俗与旅游的互动关系178

二、节日民俗旅游的类型183

三、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以春节为例185

第八章 游艺民俗旅游188

第一节 游艺民俗概况188

一、游艺民俗的概念188

二、游艺民俗的类别189

三、游艺民俗的特色200

第二节 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204

一、游艺民俗特性与旅游需求的一致性204

三、游艺民俗的旅游资源挖掘206

二、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情趣206

第一节 农业民俗的基本原理208

一、农业民俗的诠释208

第九章 农业民俗旅游208

二、农业民俗区209

三、农业民俗的特征211

第二节 稻作生产民俗213

一、稻种的选留与储藏213

二、稻禾的栽种与田间管理215

三、稻作生产工具219

四、稻作的民俗信仰220

第三节 小麦玉米生产民俗221

二、小麦生产惯制222

一、小麦生产布局222

三、玉米生产民俗225

第四节 蚕桑生产民俗225

一、蚕桑业的历史226

二、桑树227

三、育蚕程式227

四、蚕事禁忌229

第五节 农业民俗与旅游230

一、农业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新天地230

二、农业民俗旅游的开发231

三、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231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233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界定233

第十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上)233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238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243

四、民俗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248

第二节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简述250

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250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253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与现状258

四、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264

第十一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266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266

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266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275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280

第二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284

一、民俗旅游资源评估的意义与目标284

二、民俗旅游资源评估的原则287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体系290

第十二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下)294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294

一、本原式:天然民俗村寨、原生俗294

二、主题公园式:民俗文化村298

三、资源凝聚式:民俗博物馆302

四、节会式:节庆、集会305

五、物品式:民俗商品308

一、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出发点310

第二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310

二、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316

三、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319

第十三章 民俗旅游区划323

第一节 民俗旅游区划的基础理论323

一、区划的一般概念323

二、民俗旅游区划325

三、民俗旅游区划的原则326

四、民俗旅游区划的方法328

第二节 民俗旅游区划方案330

一、东北民俗旅游区331

二、华北民俗旅游区332

三、华东民俗旅游区333

四、华南民俗旅游区335

五、西南民俗旅游区337

六、中南民俗旅游区339

七、西北民俗旅游区340

八、内蒙古民俗旅游区342

九、青藏高原民俗旅游区344

第三节 民俗旅游区划与旅游业345

一、民俗旅游区划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346

二、民俗旅游区划是民俗旅游线路设计的依据347

三、民俗旅游区划有利于旅游企业区位选择348

四、民俗旅游区划有利于旅游设施的合理布局350

五、民俗旅游区划可以为旅游者的决策提供参考351

主要参考引用书目353

后记355

1999《中国民俗旅游》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巴兆祥主编 199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江南水乡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江南水乡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开发民俗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PDF版)
开发民俗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民俗旅游:最好的去处( PDF版)
民俗旅游:最好的去处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民俗学与民俗旅游(1990 PDF版)
民俗学与民俗旅游
1990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民俗风情旅游(1997 PDF版)
民俗风情旅游
1997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1995 PDF版)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1995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荆山楚水的民俗与旅游(1995 PDF版)
荆山楚水的民俗与旅游
1995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古都北京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古都北京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长白山下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长白山下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丰富多彩的旅游民俗(1999 PDF版)
丰富多彩的旅游民俗
1999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八闽山水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八闽山水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松花江畔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松花江畔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吴山越水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吴山越水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宝岛台湾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宝岛台湾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苗岭布依的民俗与旅游(1996 PDF版)
苗岭布依的民俗与旅游
1996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