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类型新抗原疫苗特点比较》

《表1 不同类型新抗原疫苗特点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肿瘤新抗原疫苗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一个体细胞突变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新抗原通常取决于以下因素:(1)体细胞突变是否在蛋白质水平表达;(2)突变表达的蛋白是否可以加工成适合的多肽;(3)多肽与患者自身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分子的亲和力;(4)突变肽/HLA复合体与T细胞受体的亲和力。全基因组或外显子测序得到的许多体细胞突变并没有表达(例如非编码突变、无义突变或单等位基因表达等)。只有成功转录并翻译的突变才有可能被加工成短肽片段,与HLA分子结合提呈于细胞表面,以得到免疫系统的识别。人工合成时,突变的氨基酸通常位于多肽的中间位置。在所有癌症基因组中,单核苷酸突变引起的非同义突变最有可能表达并被免疫系统识别[28]。而且,具有免疫原性的新抗原并不一定是表达水平高或者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新抗原免疫原性的强弱与突变是否导致功能的改变也无关[29]。目前新抗原疫苗制备的流程大致为(图1):(1)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体细胞行基因组或全外显子测序;(2)肿瘤组织转录组测序;(3)预测和/或检测突变的多肽与患者HLA的结合力;(4)合成相应类型疫苗。Cherryholmes等[30]总结了所有的MHCⅠ和MHCⅡ结合预测工具,目前大多数应用以基因序列为基础的预测工具,少数以结构为基础。常用的MHC结合预测工具有NetMHCIIPan、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SYFPEITHI等[29,31,32]。Rubinsteyn等[33]研发了综合基因组、转录组测序结果的个体化基因组疫苗(Personalized genomic vaccine,PGV)评分体系。质谱技术中也可以用来筛选与肿瘤MHC分子结合的新抗原[34-36]。目前已报道的新抗原疫苗类型有合成长多肽疫苗、RNA疫苗、DC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在生产、存储及安全性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劣势(表1)。肿瘤新抗原疫苗的给药方式有皮下给药、腹膜内给药、淋巴结内给药以及血管内给药[14,2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