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重要临床研究的对比》

《表2 重要临床研究的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肺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DES,药物洗脱支架;BMS,裸金属支架;PV,肺静脉;PVO,肺静脉闭塞;PVS,肺静脉狭窄

PVS患者的疗效与治疗方案的选择、适应证的把握、及时干预和术后的密切监测、随访密切相关。目前,肺静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被认为是治疗PVS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段。Prieto等[13]对44例PVS患者的80根血管进行了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现支架置入术(特别是直径≥10 mm的支架)比球囊扩张术的再狭窄率更低。早期转诊通过降低靶血管萎缩可以改善肺静脉的长期通畅性。大多数PVI后的PVS患者可通过导管介入改善症状。Fender等[22]对124例PVS患者的219根血管进行了介入治疗,提出:首次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类型(支架或球囊)在即刻成功方面没有差别;然而相比于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极大地降低了肺静脉再狭窄的风险。虽然PVS的患儿行经导管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姑息性治疗[6-7],但是Cory等[18]评估了PVS患儿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存活率,展示了DES置入术在患儿中的合理结果。然而DES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最大额定直径只有4 mm。Schoene等[12]的非随机研究指出,其研究数据和目前已公布的研究更倾向于将支架置入术作为RFCA后严重PV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Fender等[25]探索了RFCA后PVO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发现原来经增强CT诊断为PVO的患者,通过侵入性检查发现1/3患者存在微小通道,可以成功地进行导管介入治疗,但术后再狭窄仍较常见;该研究还显示,成功经导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长期风险在PVO和严重PVS中相似,强调了在肺静脉完全闭塞前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潘欣等[27]回顾性分析了5例RFCA后严重PVS患者,认为支架置入术治疗AF RFCA后严重PVS是安全、可行的,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症状;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应置入大直径支架,并早期介入干预。上述临床研究的对比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