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BVMO以及其来源》

《表1 BVMO以及其来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蛋白质改造及其催化氧化反应研究新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酶催化合成手性化合物是当前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aeyer-Villiger monooxygenase,BVMO)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催化各种有机酮/醛化合物的Baeyer-Villiger(BV)氧化反应,以及一些含硫、硒、硼等杂原子底物的氧化反应.BVMO拥有广泛的多样性,根据其黄素辅因子性质不同主要分为Type I型和II型BVMO.其中Type I型属于B家族黄素单加氧酶,依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作为辅因子和NAPDH作为还原剂,目前重组可用的BVMO大多属于这一类;Type II型属于C家族黄素单加氧酶,依赖NADP和黄素单核苷酸(FMN)[1].BVMO不但拥有优异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对环境友好等生物催化剂的共同优点.因此BVMO无可争议地成为绿色不对称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最佳催化剂,广泛用于手性氧化产物的合成[2].BVMO主要参与生物体内的次级代谢,说明在无细胞条件下也能进行催化,有工业应用的潜质.随着生物信息技术和基因挖掘技术的发展,来自微生物基因组的众多新型BVMO被发现和表征,极大地丰富了BVMO酶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同时,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理性设计、定向进化等方法将已知的野生型BVMO(表1)改造成特定催化属性的突变型BVMO,也是目前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有力地推动了BVMO研究和合成应用的发展[3].以不同底物结构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为主线,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对野生型以及蛋白质工程改造的BVMO催化氧化反应研究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