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接收外泌体信号的细胞机制》

《表4 接收外泌体信号的细胞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非细胞病原体(纳米病原体)及其致病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蛋白/基因转移可引起细胞反应或转移到溶酶体降解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的进化过程中细胞形成了多种细胞间通讯机制,包括细胞接触,分泌因子和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EV是异质性的囊泡,按大小分为3类,即外泌体(exosome,30~150nm)、微泡(microvesicle,100~1500nm)和凋亡体(apoptotic body,1000~5000nm)。外泌体与大囊泡的区别不仅体积小,其形成机制和内含物也不同,外泌体由质膜形成或由多囊泡体形成,能在释放细胞和接受细胞间交换所含的蛋白、核酸、脂质等细胞内容物。不同细胞可有配体-受体、融合、吞噬、内吞等多种接受外泌体的机制(表4)。近年来外泌体的病理作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