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的时间性》

《表1 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的时间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相关性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过去一直认为胎儿的消化道内保持无菌状态,微生物群在出生时通过皮肤、口腔、肠道或阴道开始定殖[3].然而,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可能起源于子宫[4].但胎儿胃肠道微生物的起源、最初定殖的时间、不同菌种的比例还不清楚,目前有“阴道播种”、来自阴道的位置上移或者是子宫起源等[5].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生物群落与羊水的微生物群相似[6],很有可能是胎儿在子宫母体口腔微生物通过血液进入羊水,胎儿吞咽羊水完成微生物定殖.出生后,胎儿突然暴露于富含各种细菌的外部环境使大量微生物群即刻定殖在肠腔[7],此时肠道呈现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主导的兼性厌氧和耐氧微生物[8].出生后数小时内由于阴道微生物从母体到婴儿垂直传播,乳酸杆菌占主导地位[9].出生后1-7 d,肠道菌群迅速而有序地“爆炸式”增殖形成双歧杆菌、拟杆菌和梭状杆菌为主的厌氧菌[10],在出生后第7天形成主要由拟杆菌、放线菌和奇异杆菌定殖的生态系统(表1).同在第7天时,母乳中开始出现双歧杆菌为婴儿肠道和母乳之间共享[11],这类特定菌株括还包括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有害菌[12].出生后第30天,婴儿的特殊微生物生态系统已趋向于以厚壁菌和拟杆菌为主导的成人胃肠道特征[13].第60天到第130天胃肠道微生物增殖减缓,变为以双歧杆菌为主导而厚壁菌减少,放线菌平均相对丰度增加的微生物生态系统[14].出生后第90天,婴儿和母乳共享菌株在母乳和婴儿粪便中比例均很高[15],提示母乳影响了婴儿肠道微生物的发展,推测断奶期的菌群变化可能与婴儿对细菌的需求有关.出生后170-290 d,由于奶粉和豌豆等固体食物的摄入使机体对利用乳酸的细菌需求减少,而有助合成维生素B、K与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细菌需求加大[16],同时断奶后小鼠不能继续获得母乳中SIg A以及低聚糖来辅助结肠中的发酵以产生短链脂肪酸[17],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断奶期变形杆菌和乳酸杆菌逐渐减少,拟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逐渐呈主导地位,细菌总量显著增加[7,18](图2),新生儿微生物生态系统逐步达到“肠型”,即由拟杆菌、普氏菌和厚壁菌主导的微生态系统[19].目前普遍认为,其他一些因素也影响肠道及其微生物共生体的起源、组成和发展,如孕期母亲的饮食[20]、抗生素[21]、分娩方式[22]以及母乳喂养等[23].在婴儿2岁时,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大于细菌总量的90%,肠道菌群逐步发育为类似成人的水平[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