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0 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对比》

《表1 0 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装配式预应力短索自复位钢框架数值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研究不同框架塑性变形的大小和自复位框架在塑性变形方面的改善,将三榀框架不同部位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列于表10。Frame1的塑性变形远大于其余两榀框架,且柱脚和节点区塑性变形最为明显,其值可达8.67×10-2。自复位钢框架塑性变形区域集中在一层柱脚和梁端加强板位置处,梁整体依旧处于弹性状态。进一步对比分析Frame2和Frame3,研究不同构造对等效塑性应变的影响,从表中数据可见,在相同地震作用下,Frame3各部位的塑性变形均小于Frame2,说明采用短索的自复位框架更加有利于梁端腹板摩擦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梁、柱的塑性变形,达到降低结构损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