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日本香菇消费量、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变化》

《表1 日本香菇消费量、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波特五力分析”视阙下的日本香菇产业发展特点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内容。表格内数据均为鲜品数据,干香菇按照1∶7的比例已折算为鲜香菇。

日本的香菇食用历史有约1 500年。公元7世纪中叶,受空海法师(744年~835年)等遣唐使带回的唐朝饮食文化影响,香菇料理开始出现在日本宫廷。据小川广武[2]统计,从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到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的数百年中,香菇料理出现在将军宴会菜单之中的次数多达8次,另外,有55部菜谱记录了香菇的烹饪方法。但是,当时的香菇都是依靠自然采集,季节性强,数量少,仅限于贵族消费和对中国的朝贡贸易。1796年,佐藤成裕出版《温故齐五瑞篇》(又称《惊蕈录》),借鉴《广州通志》等中所述中国砍花法推出了“鉈目栽培法”[3],宣告日本进入香菇半人工栽培时期。明治维新(1868年)之后,日本在吸收西方菌物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香菇栽培机理的研究,田中长岭、三村种三郎、北岛君三、森喜作等一批科研人员,揭示了香菇繁殖原理,先后研发出了“嵌木发”、“菇木汁法”等栽培方法,发明了纯培养菌固体菌种,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现代香菇产业发展[4]。香菇产量逐年增加,出口量也如表1所示[5-6],从1868年的1 526 t,增加到了1940年的10668 t。据张寿橙[7]介绍,1930年~1933年,仅上海一埠进口的日本干香菇即达到12 95.2 t,中国菇业发展受到挤压,举步艰难,并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另外,日本香菇栽培技术还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张,传播到了我国台湾省和朝鲜半岛等地,对于促进全球香菇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