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主治隆、赤巴、培根病的前五位藏药方剂》

《表6 主治隆、赤巴、培根病的前五位藏药方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藏族药药性量化的新方法——“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藏医三因学是临床疾病总结的纲要,如同药物性质归纳于六味,但均属于抽象概念,“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地分析药性作用于三因的比值。选择92种临床常用的藏药方剂,其组方药物累计频次达962次,是由247种药物构成,其中组方最多的为七十味珍珠丸、最少的为三果汤,方剂组方平均值为11.7味。如同二十五味余甘子散的十七效分析,分析92种方剂的十七效,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见图5,分析其作用于三因的比值,分别取治疗隆、赤巴、培根的前五位方剂,见表6,发现甘味偏盛的补肾丸、能安均宁散等治疗隆病的比值最高;苦味偏盛的八味獐牙菜散、七味金腰草散等治疗赤巴病的比值最高;辛味偏盛的三热散、三味干姜汤散等治疗培根病的比值最高,得到藏医治疗隆、赤巴、培根等的最佳方剂,同样在藏医临床上,补肾丸和三味甘露散、八味獐牙菜散和十三味榜嘎散、三热散和五味石榴散分别为治疗隆、赤巴、培根的代表性方剂,可见应用藏药“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分析的结果与藏医临床治疗三因的用药规律高度吻合,且无一例方剂药性不符合古籍记载的功效,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理论解释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