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疟疾无症状感染者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表1 疟疾无症状感染者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疟疾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无症状感染者最早由RobertKoch于1900年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10],此后在许多不同疟疾流行强度的国家都陆续报道。目前国际上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比较明确和统一,即“检测发现有疟原虫感染,但是没有发热(腋温<37.5℃)或其他疟疾相关临床症状”,但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有所不同,差异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检测发现疟原虫感染的方法不同。早期的研究多采用镜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更灵敏的PCR检测技术。小部分以镜检为主要检测方法的研究还对血液中的虫密度进行了限定[11-12];(2)对无症状持续时间的限定不同。有研究认为,“无症状”可能只是疟原虫血症者在症状出现前的一个暂时性的阶段[13];也有可能是服用抗疟药后呈现的“症状抑制”状态[14]。如果不对无症状持续时间、是否用药进行限定,可能会将部分有症状病例误判为无症状感染者。因此,部分定义严格的研究筛查无症状感染者时,要求患者近期未接受过抗疟治疗[15-16]。不同的研究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有所差异,为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带来了困难(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