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田野考察的民族地区“传统与现代图像认知特点”比较》

《表1 田野考察的民族地区“传统与现代图像认知特点”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路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观念保守,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较为传统,而这在偏远民族地区和“民族直过区”(3)中就更为突出。这些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从原始、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文化上仍保留着很多原始和传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由此形成了以图腾崇拜为主的传统图像化认知形式,体现在岩画、木刻、雕塑、剪纸、刺绣、建筑、节庆及宗教仪式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受现代科技和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时常呈现出现代的图像认知形式,如影视作品、戏剧、现代绘画、现代建筑图式等。以图腾崇拜为主的传统图像化认知形式直观单一,主要传递传统伦理规范和宗教观念,与现代社会多元立体的图像形式有着显著区别。(见表1)(4)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图像认知形式同时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世界里,碰撞拉扯又渗透融合,表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张力。以云南怒江独龙族为例,染着条纹花色的独龙毯、绣着蝴蝶和动物图案的民族服饰、特有的剽牛仪式等都是对传统图腾符号的保留和继承。同时,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传统图式也逐渐被现代图式代替,如,独龙文面女逐渐消失;独龙族妇女特有的“帮乃”(腰带)也由于传统的“卡江哇节”的消失而失传;独龙族的年轻男女在夜晚不再聚集“火塘”,听长者口口相授传统文化和技艺,而是更喜欢去看电视和电影,接受现代的图像信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