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

《表1 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治疗骨缺损: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科恩海姆(Cohnheim)提出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观点,到了19世纪中叶Friedenstein的研究证实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11]。直到1991年美国生物学家卡普兰Caplan将其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12]。为了作为科学研究的识别标准,2006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提出了定义人类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低标准:首先,间充质干细胞在标准培养条件下保持塑料黏附性;其次,间充质干细胞必须具有特异性表面抗原的表达,见表1;第三,间充质干细胞必须在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13]。根据剑桥词典,干细胞被定义为一种可以发育成任何其他类型的细胞[16]。目前,很多学者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主要功能不是多能性,而是免疫调节和营养,因此在2010年和2017年首次使用间充质干细胞一词的论文作者卡普兰Caplan呼吁更名为药用信号细胞[14-15]。还有些学者称其为间充质基质细胞,虽然名字不应该被认为是科学进步的障碍,但这些细胞临床效果的潜在预期可能会阻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的作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