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15年、1927-1937年刊发的运动会特刊统计》

《表1 1915年、1927-1937年刊发的运动会特刊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国时期运动会特刊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1可以看出,运动会特刊在1927—1937年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32种运动会特刊,占所搜集史料的86.5%,这与时代背景有非常大的关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种出版机构也在此期间逐渐发展壮大,为运动会特刊的出版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南京国民政府相继颁布了《国民体育法》《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以法律形式重视体育,所以体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运动会的举办也得到空前发展。此间,中国参加了奥运会和远东运动会;为了规范和鼓励运动会的举办,教育部颁布了《全国运动大会举行办法》《各省市县运动会举行办法大纲》等条令,国内分别于1930、1933、1935年举办了全国运动会,此外各大区、省、市及大中小学也举办了各级运动会,大的社会浪潮引领下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运动员在国内、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国内体育学者的成长,为运动会特刊的发展贡献了力量。1927年王正廷、张伯苓等知名体育家在上海筹办了第八届远东运动会,运动会结束后不久,北平体育杂志社便刊发了《第八届远东运动大会特刊》,这是第一本由中国人编辑出版的运动会特刊;此刊多达471页,以图片和文字呈现第八届远东运动会的举办情况。体育家们以各种运动会特刊为平台,发表对体育的见解,如程登科《德国的体育》引介当时强国体育经验[3],并倡导体育军事化;马约翰发表《大学与体育》,畅谈学校体育普及与提高的问题[4];体育家还以特刊为平台,探讨“土洋体育”问题等。这一系列工作表明国内体育学者已经成长起来,且有能力独立开展体育事业。正是以上多种原因,运动会特刊的发展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社会浪潮中,于1927—1937年经历了“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