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部分教师履历体现出民国时期社会学者的流动(尤其是1927—1937年北方向南方流动)》

《表1 部分教师履历体现出民国时期社会学者的流动(尤其是1927—1937年北方向南方流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变革、边缘社群与地方社会——岭南地区早期社会学的一个研究进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教授的流动使岭南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学融为一体,但更能体现岭南社会学传统和特色的是长期任教的教授,如伍锐麟、陈序经、岑家梧及1940年代任岭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杨庆堃等多位教授。他们研究的本土化程度非常高,同时国际化程度也较高,如陈序经、伍锐麟的疍民研究,杨庆堃后来围绕鹭江村的著名研究在国外也有较大的影响力(Yang,1959)。从结构特征上看,广州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原有的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同时,在1930年代中期以前,广州相对于北方来说远离军阀战乱等。这些社会结构特征使社会学者能够持续地进行经验研究,岭南地区的社会学者对当时岭南区域不同的边缘社群进行了深度调研,反映了这些社群在结构变动情境下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其所联结的地方社会基础。由于结构变动的滞后性,这些研究也力图对地方社会结构进行干预,而从改变稳定的结构入手,寻找社会变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