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公共决策中网络协商民主的效能分析指标体系》

《表1 公共决策中网络协商民主的效能分析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公共决策中网络协商民主的形式及效能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效能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30],最初产生于物理学,逐步扩展到管理学、行政学等各领域,泛指选定正确的目标及其实现的程度[31]。公共决策中网络协商民主的争议主要在于其是否实现了协商民主的理想,进而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保障了公共利益。为此,从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理念入手,选择研究指标,进行研究设计。这些共同的理念,可以克服评价标准模糊不一的问题。协商民主理论重视公民参与,强调通过理性的协商讨论,达成关于共同利益和普遍性的共识。其核心理念涵盖公民参与、理性对话、互动协商、达成共识4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植根于协商理论,并在过去的研究中得到了普遍关注。公民参与是协商民主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民主意味着任何集体决策必须经过所有会受到影响的公民或其代表参与而达成,协商之所以民主是因为它涵盖了广泛的、平等的参与[5](P9)。理性对话是协商民主的关键要素[32],是合法性的重要来源[33],协商民主鼓励公民就公共问题进行批判性的不同思考,从而明确公共利益[34]。互动协商是协商民主的基本过程,协商是互动的,一种理性的、交互式的交流方式[35],不仅是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包括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交流互动,公众参与协商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传递政治需求,影响决策输出。达成共识是协商民主的目标所在,协商民主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在于协商形成的共识是基于公共利益,理性互动形成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围绕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设计公共决策中网络协商民主的效能的评价指标,在指标设计中坚持过程规制与结果导向相结合,通过参与度、公共理性、协商过程、协商结果四项指标衡量公共决策中网络协商民主形式的效能,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