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职业生涯前两阶段的结构层次及其相关研究》

《表4 职业生涯前两阶段的结构层次及其相关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管道泄漏”——职业选择多元化的现象透视、逻辑溯源与调试路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沿着职业生涯发展的时间脉络,在动态过程中考察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人的职业选择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职业生涯的前期阶段、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和职业生涯的后期阶段(徐礼平,2005)。任何一种职业选择,从职业生涯的前期阶段就已经开始;而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个人开始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调整和职业探索;当进入职业生涯的后期阶段,个体已经基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并巩固已有地位使之更有保障。所以,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进行职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青年时期(18-30岁)是个体职业流动频率最快、周期最短、最不稳定的阶段(伊兰伯格、史密斯,1999)。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生涯研究聚焦于前期阶段,即教育阶段的跨越(如从中学毕业跨越到高等教育时的专业选择)和从教育阶段到初涉职场的过渡(如大学生择业求职),也有少数基于企业雇员职业生涯初期阶段开展的研究,但关于职业生涯后期的探讨不多。有鉴于此,本研究对社会工作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梳理将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前期阶段(1)和初期阶段(2)中展开。第二条路径遵循职业生涯特征的结构层次,由个体到组织再到制度递推考察环境系统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是指个体职业生涯中具有不同特征的不同时期。这些特征在个体层次(微观系统)主要表现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专业认同、职业认同、职业满意度等;在组织层次(中观系统)主要表现为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组织环境、人际关系情况等;在制度层次(宏观系统)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教育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区域发展水平、社会支持、社会认同等。